唐伯虎一生貧困潦倒,靠賣字畫為生。唐伯虎早年參加考試,卻倒黴,遇上了科場舞弊,雖然他沒有考試作弊,但是也受到了牽連。後來朝廷給了他小官兒做,他嫌丟人不願意去。所以終生貧困潦倒,秋香比她大20多歲,根本不可能跟她發生什麼故事。他也娶不起九個媳婦兒。祝枝山,我只知道他是一個六指。文徵明,聽說他六歲才能說話,啟蒙很晚,但是卻憑著自己好學勤勞和毅力,成就很高。看過他孫子文震亨的長物志。至於周文賓,查無此人,純屬虛構。


唐伯虎,也就是唐寅,是明代吳門畫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吳門四家之一(另外三家是文徵明,沈周和仇英)。唐寅,擅長寫詩作畫,也工書法。《桃花庵歌》是他的詩歌代表作,書法學的是趙孟頫和李邕(李北海),但是稍微偏軟,畫作主要是山水和人物,成就很高。

文徵(徵)明 是江南四大才子和吳門畫派中活的歲數最大的一個。其詩書畫都很精通,書法楷行草隸篆無一不通(尤其是行書和小楷更是絕倫),繪畫花鳥人物山水也是無一不通(尤其是山水)。值得注意的是,文的行書有兩種風格,一種是長槍大戟的黃庭堅風格,一種是溫文爾雅的二王風格。小楷特別精到,是今人學習小楷不能錯過的好範本。

祝枝山(祝允明),枝山是其號,因為右手有一個枝生手指,也就是六指,所以就自號枝山。祝枝山擅詩文,尤工書法,以草書和小楷見長,功力極其深厚。草書更是狂放不羈,功力在明朝是數一數二的,小楷溫文爾雅,直接學的晉人,所以格調很高。

最後一個周文賓,其實是杜撰出來的,至少在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有此人。而真正的只有一個徐昌谷(也就是徐禎卿),徐昌谷與前三人並稱為「吳中四才子」。尤其擅長詩歌,在文學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併成為「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王世貞《藝苑卮言》內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因其不通書畫,所以後來的人們更相信有周文賓這個人,徐昌谷一生很短,三十三歲就去世了。


江南四大才子,在歷史上也稱為「吳門四才子」。同周星馳電影中《唐伯虎點秋香》中不同,歷史上是沒有周文賓此人的,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並稱四大才子的是「吳中詩冠」徐禎卿。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實際上是當時文人的創作的小說故事——三笑姻緣。因為唐伯虎遇到秋香後,秋香對他笑了三次,因此得名。最早源自元代元代喬吉的戲曲《李太白匹配金錢記》。明代則經多次加工,馮夢龍《警世通言》中,《唐解元一笑姻緣》,故事則基本成型。吳中四大才子,和唐寅交從甚密,故而也被寫入了故事之中。

唐伯虎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和影視劇裏的人生贏家很不相同。唐寅家族世代經商,雖然早年得中解元,但是仕途並不順利,參加會試時被人誣陷泄題作弊,自此息仕途之心。後任寧王朱宸濠幕僚時,為避免受謀反牽連而裝瘋。雖然詩畫盛名一時,但是人生並不安逸,甚至可以說比較潦倒。

在此主要介紹一下祝枝山和文徵明。祝枝山,就是影視劇裏肥頭大耳天天賭錢的這位,他和唐寅一樣,仕途也不太順利,但是草書水平很高。祝允明號枝山,祖父是進士,外祖則是官至內閣首輔的徐有貞。他在中舉後屢試不第,最高官職僅為應天府通判。仕途不順,但文學和書法之路卻很好,書法師從岳父李應楨和外祖父徐有貞,博採眾長。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評價道:「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為最,文待詔徵明、王貢士寵次之」。他進入三笑故事是被好友唐伯虎成為主人公而牽連的,並逐漸形成了見善不欺,見兇不怕」的形象。

文壁,字徵明,他是繼趙孟頫之後又一個篆、隸、真、行、草各體皆通的大書法家,七十餘年習作書法。而且,有些學者認為,他與祝允明、唐寅、王寵等人的交遊切磋不僅使其審美情趣趨近相似,也在切磋中提高了書畫水平,許多作品都是在交遊中誕生的。另外,文徵明也因其人品端方、才氣縱橫被推舉為吳門書派的領袖人物,對吳門書派的事例壯大和人才承繼都做了很大貢獻,可謂功不可沒。

所以,影視劇中的江南四大才子,和歷史上的他們還是差距很大的。

參考文獻:

向彬《文徵明與吳門書派》

王博施《祝枝山形象研究》

黃曉琳《文徵明書法藝術》

維基百科


港片《金裝四大才子》一劇中,說在明朝的江南,曾有四個年輕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被人稱為「江南四大才子」。這四人分別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周文賓。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在明朝的江南,並沒有「江南四大才子」的稱號,而且這個周文賓也是虛構人物,史書上並無記載此人。

不過,史書上確記載著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並稱為「吳中四才子」。四人之中,又以唐伯虎和祝枝山最為突出,唐伯虎特別擅長畫畫,人物畫,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栩栩如生;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花鳥畫方面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當時權貴爭相搶之。

祝枝山擅長書法,尤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後世一直流傳著「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文徵明是個全才,詩、文、書、畫無一不精,被人稱為「四絕」的全才。

徐禎卿在詩詞方面造詣很深,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世人稱譽,有「吳中詩冠」美譽。

祝枝山與唐伯虎情性相投,遭際與共,在民間流傳著很多趣事,藉此寶地,給大家說上一段。

一日,祝枝山去唐府拜會唐伯虎。

剛一進門,唐伯虎就滿面春風地迎上出來,拱拱手,說道 :「祝兄來得好,我剛剛想了一個好謎,你若能猜得出來,我方纔接待你。」

祝枝山聞言後,笑了笑,說道:「其他的我還不敢說,不過猜謎可是我的拿手好戲,你有什麼好謎,儘管說來,今日我倒要好好領教領教。」

「那你可聽好了,」唐伯虎緩緩地說道,「言說青山青又青,二人土上說原因,三人牽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祝枝山聽完後,仔細一想,便猜出了謎語,於是徑直走進大廳,坐在太師椅上,笑著說道 :「唐老弟,那你還不快上茶?」

唐伯虎聞言後,知道祝枝山已經猜中了謎語,於是恭恭敬敬地奉上一杯茶,笑著說道:「祝兄果然是名不虛傳,佩服佩服。」


作為商人家庭出身的唐伯虎,自幼聰明伶俐,20歲時家中遭逢變故,29歲參加應天府舉行的考試,隨得第一,進入官場,而後因為官場考試作弊被牽連降成官吏,之後遠離官場以賣畫為生;祝枝山,因六隻手得名,其多才多藝,而後,長大為人,官至應天府,詩詞與繪畫皆通,為人聰慧好學,且謙虛,他的書法以氣勢渾宏且獨到寫法的狂草為名,畫意亦有一番風味;以長形書和小楷聞名的字法獨步楷書界,對此兩種書法有很深的成就,以較為儒雅的文風和大器晚成的心性,成為了吳門畫派的領袖之一;研習道教,以養生為出發地點的徐禎卿,在研習過程中,有更為出色的發展。而周文賓,遍閱古籍也沒有找到其半點解釋,反倒成為令人所思的一個現象,所以古人的四大才子除了周文賓,其他的都對得上號。


女兒山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