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小龍屬於一類;四小虎屬於另一類。要分開分析。

先說日本+四小龍。

眾所周知,世界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幾乎全部的前沿科技都在美國率先發生。四小龍+日本的發展模式,核心就是接受美國的產業轉移。換句話說,美國想要搞更加高大上的東西,於是把相對低端一些的產業轉移給日本,日本再轉移給四小龍。(臺灣和韓國最明顯)有些人把這稱作東亞的「雁陣模式」。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說,美國佔據最高端的部分,然後日本相對低端一些,再然後是臺灣和韓國。

但是,這些國家自身的經濟規模太小,因此投入科研的資金量不夠。(韓國研發支出佔GDP的比重已經高的嚇人了,但是因為自身GDP規模太小,因此研發支出的總量依舊不夠)

因此,在科研競爭中,這些國家是永遠不可能贏過美國的。因此就造成了這些國家永遠只能排著隊跟在美國的身後跑,無法實現超越。

日本在科技水平接近美國的時候,發展停滯下來;韓國和臺灣則是在科技水平接近日本的時候,發展停滯下來。(現在韓國隱隱有超過日本之勢,但是我並不看好)

因此,美國前進一步,日本+四小龍就只能跟著前進一步。而美國的發展速度是由科技進步速度決定的。(因為美國已經是最發達的了,沒有可以學習的對象)在互聯網革命之後,人類社會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科技革命,因此美國的GDP增速的極限也只有2%,3%左右,日本和四小龍的增速也就不可能超過這個增速了。

而中國不一樣。首先,中國的平均科技水平還是低於四小龍和日本的,因此可以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和模仿學習來實現快速進步。也就是常說的「後發優勢」。但是與此同時,因為中國的人口優勢,導致中國經濟的總量非常大。在平均科技水平還低於四小龍和日本,後發優勢還沒有消失的時候,科研支出就已經超過日本和四小龍,在前沿領域和美國一爭高下了。

總結起來就是——日本和四小龍陷入了「規模陷阱」。因為經濟規模太小(人口太少),導致科研支出不足,無法實現快速的科技進步。

再說亞洲四小虎。

四小虎的理由就非常簡單了——純粹是被美國坑的。

對於小國來說,是無力抵抗美國的。美國讓你活你就活,美國讓你死你就死。香港背後有中國支持;臺灣、韓國、新加坡是美國小弟,美國需要扶持起來對抗中國。四小虎對於美國來說沒啥用,因此美國就專坑他們了。

並且說實話,現在全世界的經濟都不怎麼好。不光東亞東南亞很慘,歐洲印度非洲啥的也很慘的。

按理說,人均GDP越低,潛在增速就越快。中國處在印度那個發展階段的時候,GDP增速為10%左右,而印度現在只有7%

人均GDP比中國高的國家,增速不如中國算是正常。但是人均GDP比中國低的國家中,GDP增速能超過中國的也沒幾個。

印度算是勉強超過了,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小窮國似乎是8%左右。然後就沒了。

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全球經濟只有中國一枝獨秀。


謝邀!

第一,日本早已經過了黃金髮展期,失落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很多精日說日本外面還有一個日本,這個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這樣的,因為廣場協議之後尤其是泡沫破裂之後,日本國內投資回報率低下,伴隨日本升值,日本大舉投資海外,不過有很大的問題是國內製造業的萎靡和空洞化,大量製造業企業轉移到海外比如中國,開始是隻在中國搞組裝,日本出口零配件,因為中國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和低價格,導致逐漸零配件也在中國本地化生產和購買,日本只保留部分核心組件以及專利技術,如現在火熱的晶元,不過現在這部分也越來越難以為繼了,同時由於國內投資不足,導致另外一個大問題是老齡化!發達國家都會老齡化,但是日本高的離譜,為什麼?國內很多年工資不漲,經濟低迷,人們當然不想多生孩子,當然你也可以從文化的等方面去理解老齡化,但經濟是一切的基礎。再一個就是所謂日本製造高質量的破滅,這個不展開說了,造假問題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所以日本目前雖然經濟發展不怎麼樣,依然是富裕的發達國家,這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在旁邊這個中國大黑洞面前能維持多久的居高臨下是個很大的考驗。

第二,四小龍問題相對更複雜,主要問題是這些國家的規模太小,韓國大一點也不過5000萬人,所以很快就會到發展天花板,同時技術水平還不如日本,跟美國比更差的遠,現在只能說是在勉強支撐,整體科技技術水平比中國略高,但也只是在民用製造業和一般民生產業上,在高科技領域如軍工、航天、超算、高鐵等等方面已經被中國甩開很遠,其實亞洲這幾個國家的問題都跟市場規模和外向型的經濟形態有關係,國內市場太小,必然依賴海外市場中國和美國,也就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第三,東亞東南亞各國其實最佳的發展路徑(僅僅從經濟角度)是進行歐盟式的整合,才能保住他們目前的產業位置和經濟發展,以中國為主要核心消費市場開展經濟合作才能長治久安,當然不能說是異想天開也差不多,美國是不會允許出現所謂亞元和亞共體的,現在的情況是,中美過招,有可能是一起薅日本韓國東南亞的羊毛,而他們卻無能為力。


謝邀。現在是不僅東亞、東南亞的日子不好過,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好過。甚至包括中國,中國經濟由中高速增長,變為現在的中低速增長,中國經濟也遇到一定困難,中國要略好於那幾個國家。一個國家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經濟增長:內需增長、外需增長、固定投資增長,俗稱三駕馬車。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外需增長不明,主要是美國還未真正從經濟危機走出來,對各國經濟增長都是一個考驗。剖析一下中國經濟的困難,其他國家大同小異,只在於誰能比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對中國還有諸多的考驗,比如隨著勞動力成本增長,土地成本增長、環境壓力等,中國低端產業再無競爭力,要外遷。中國怎麼辦?「一帶一路"就能增長中國外需,一個增強中國產品競爭力,二是中國對外固定投資增長,三是轉移產能過剩。另外,促進內需增長,產品升級,佔據產業鏈高端等,成為中國當前需要做的。這是供給側改革的某些方面吧?(求經濟大佬指正。)
還好吧,日本生活水平依然高於中國……不知道你哪裡看到他們不好過了,自信是沒錯,但也不用這樣,要有事實依據
那你認為除了中國外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好過呢?我想應該有印度,孟加拉也很不錯,還有奈及利亞也過得超贊。我不是諷刺,我提到的這幾個經濟勢頭都很好。一個國家好不好過,我覺得對個體而言,可以用偷渡來衡量。就中國和日本而言,是中國向日本偷渡的多還是日本向中國偷渡的多?我的直覺是中國向日本偷渡的多。當然近年來中國人偷渡的新聞越來越少了。而且外國向中國偷度的新聞在增加。雖然這本身不是一件好事,但這是中國在變好的一個側證明。中國有潛力過得比日本好,但就目前而言普通人在中國過的日子與在日本過的日子還相去甚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