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

此人天生反骨,不作不死,虽有将才,但是却没有一点人格魅力。

关键词:贵族世家

侯君集出身贵族世家,高祖父是郡守,曾祖父是刺史,祖父是骠骑大将军,父亲是车骑大将军,他和李世民同为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的成员,因而深得李世民信任。

侯君集不学无术,为人浮夸,后来学武,自称武勇,跟随李世民征战,立下了许多功劳。

关键词:玄武门之变主要策划者

侯君集大力协助李世民,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史料记载:

「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迁左卫将军,以功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寻拜右卫大将军。」(《旧唐书》)

关键词:出将入相

侯君集的两大军事功劳,其一是跟随李靖平定吐谷浑,侯君集屡献奇计,立下大功,由此被李世民封赏:

「十一年,与长孙无忌等俱受世封,授君集陈州刺史,改封陈国公。明年,拜吏部尚书,进位光禄大夫。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遇,方始读书。典选举,定考课,出为将领,入参朝政,并有时誉。」

关键词:平定高昌,人生巅峰,亦是滑铁卢

侯君集独自带军,大破高昌,为大唐开通西域之路,可以说是天大的功劳,这是侯君集一生中最辉煌的军事时期。

然而,这个光华绚烂的军事战争却因为侯君集的贪婪,被染上了极不光彩的墨汁。

原来,侯君集在平高昌后,擅作主张,流放罪犯,同时私取高昌财宝,其部下士兵有样学样,也都掠夺贪污财物,侯君集因怕自己的贪污之事败露,竟然不敢管。

就这样,侯君集本来应该是在权力生涯上再上高峰的,结果却因为贪婪,一回来就进了大狱,后来李世民虽然释放了他,但是侯君集的权力生涯基本到此打住了。

关键词:四个人说他谋反

1.李道宗:大唐名将,曾对李世民说,侯君集这个人呐,居功自傲,爱发牢骚,嫉妒心强,以位在李靖和房玄龄之下为耻,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谋反的!

2.李靖:大唐军神。李世民让侯君集跟著他学兵法,侯君集告诉李世民说,李靖要谋反,因为李靖教他兵法的时候,到了关键的地方,都保留不教。

李世民就问李靖,你咋回事呢,咋还留一手呢?

李靖说,陛下,这不是我要造反,而是侯君集要造反啊。如今天下太平,我教给他的,足够平定四夷了,可是他还想学更高层的,此人是别有用心啊。

后来李靖还跟人说,侯君集此人「必将反矣。」

3.张亮:大唐名臣,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上,这两位一个排名十六,一个排名十七,因为张亮被下放到地方做官,侯君集为他鸣不平,二人聊著聊著,侯君集就说要反了,张亮将此事告知李世民,李世民说,当时就你们两个人聊这个,侯君集一定不会承认说过这些话的,轻轻地放过了侯君集。

4.贺兰楚石:侯君集女婿。亲自告发侯君集谋反,这是实锤,因而侯君集定罪身死。

关键词:谋划协助李承干谋反

侯君集因为高昌之事,仕途无望,被太子李承干得知,于是李承干秘密请他的女婿贺兰楚石联络侯君集,侯君集见李承干无用之人,容易控制,就谋划帮李承干谋反。

侯君集曾经举著自己的手对李承干说:「我这个是好手啊,应当为殿下所用!」

后来李承干谋反事败,侯君集被女婿贺兰楚石亲自揭发获罪。李世民念著旧情,亲自讯问他,后来因为谋反罪成,又亲自问询大臣们的意见,说侯君集这个人以前是立过大功的,我想留他一命。

这个时候侯君集的人缘就看出来了,所有的大臣都说他该死,不能留,李世民万般无奈,对他说:

「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

关键词:人乳美人

侯君集这个人,实在奢侈的令人发指,比如在他被抄家后,查处两个美人,史书如此记载:

「侯君集既诛,录其家,得二美人,容色绝代。太宗问其状,曰:自尔以来,常食人乳而不饭。」

纵观侯君集一生,前半段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先后被四个人说他谋反,后来真的反了,感觉这个人有点吃饱了撑的,性格上可能属于狂妄自大到没有边的类型,本来应该是浓墨重彩,光辉绚烂的,最后却虎头蛇尾,直接烂掉,让人难以理解的一个人。


这个「卿」指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七的陈国公侯君集。

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初年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侯君集年轻时以勇武自称,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立下大功,曾参加决定唐代历史命运的「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铁杆心腹,很受重用,唐太宗还让卫国公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但事后他却诬陷李靖谋反。

在大唐统一全国侯尤其是李世民登基后,侯君集越来越被委以重任,在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升迁为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开始参与朝政,参与选拔人才等。侯君集曾跟随卫国公李靖平定东突厥,并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被任命为主将领大军灭高昌国。卓著功勋使他开始居功自傲,在讨灭高昌时因为自作主张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的宝物据为己有,在班师回朝后被揭发而关入监狱,后来大臣岑文本上书替他说情才释放出狱,但他自以为立下大功却被关押入狱而心怀不满。

出狱后的侯君集曾先后劝郧国公张亮、太子李承干谋反,还被张亮告发:《旧唐书·侯君集传》:亮密以闻,太宗谓亮曰:「卿与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独以语卿,无人闻见,若以属吏,君集必言无此。两人相证,事未可知。」

此事后李世民对侯君集依然如故,并在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明阎立本将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像置于凌烟阁,张亮列第十六位、侯君集列第十七位。也就在这一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干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流放岭南。唐太宗李世民说出了那句话「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封氏闻见记·卷五·国画》)

我是公子皇铘,请多多点赞、多多关注,也欢迎留言探讨交流!


指的是侯君集。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著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之,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这二十四个人里面,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曾经是唐太宗的「死对头」。尤其侯君集,后因贪污腐败被关了一阵子而心怀不满,怂恿另一个功臣张亮与自己一起造反。张亮密报唐太宗,太宗却道:「与君集都是功臣,如今君集只对你一个人说了,如果让你们二人对证,君集一定不承认,我应该相信谁?」于是不再提这件事,「待侯君集如初」。 后来,侯君集「有负圣望」造了反,被抓住了,唐太宗亲自审讯,并对他说:「你是国家功臣,我不想让你受刀笔吏的羞辱,因此亲自来将事情弄清楚。」证据确凿,唐太宗又召集文武百官说:「君集有功于国,我将乞求饶他一命,诸位能够答应么?」群臣都说:「君集之罪,天地不容。」 造反本来是要灭族的,但太宗念他曾有功于国,饶了他妻儿的命。临刑前,太宗与他诀别,哭著说「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