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驾崩后,清廷上下一片慌乱,唯有慈禧镇定自若。因为应对这场变故的大政方针,她早已胸有成竹。

载淳死去的当天,慈禧偕慈安召集皇亲贵戚、满朝文武重臣于养心殿西暖阁会议,议立嗣君。按照皇位的传统继序,先皇去世之后,有子者由子承继皇位,无子者在皇族近支中低一辈的宗室成员中择其贤者承继皇位。按照这种继序,载淳死后,应从比载淳低一辈的溥字辈中择一人作为载淳的嗣子来继承同治接续帝统。

然而,这是慈禧至死不能同意的。这是因为如果由溥字辈的人继承了皇位,那么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载淳的皇后阿鲁特氏将成为太后。即使这个皇帝年龄尚幼,作为太皇太后的慈禧将没有任何理由再行垂帘听政,能够垂帘听政的只能是阿鲁特氏。那时的慈禧,虽尊贵为太皇太后,可那政权,却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上图1904年世博会上的溥伦

当有人提出以溥伦为嗣的建议后,参加会议的人中立即有人反对,并提出堂而皇之的理由。一是溥伦之祖父奕纪系由别支承继,一是溥伦本人「疏属」,不可为帝。紧接著,又有人提出立恭亲王之子为帝,也未被慈禧采纳。

上图同治皇帝

御前会议上的争论,使慈禧深感时机急迫,再拖下去后果实难预料。慈禧不再虚言相邀,不再假作温良恭俭让之态,决定和盘托出早已深思熟虑的主张。

她疾言厉色地宣称:「文宗(咸丰)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接著宣布:「溥字辈无当立者,奕𫍽长子,今四岁矣,且至亲,予欲使之继统。」诸王公大臣从慈禧的颜色和决绝态度知其意已不可更改,只得退避三舍,不再争辩。

当议立嗣君的会议结束时,已至深夜。这是一个狂风怒号、沙土飞扬、极冷极寒之夜。慈禧深恐夜长梦多,因而没有做片刻的耽延,立即派遣内务府大臣荣禄率兵一队,前往西城醇王府,用一乘八人黄轿,将又惊又恐啼哭不止的四岁的载湉抬进了宫中。夜未及半,载湉正式即位于宫中。载湉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九代皇帝,以明年(1875)为光绪元年。

《清德宗实录》记载,在光绪接续帝统后,两宫皇太后发下一道懿旨,称:皇帝龙驭上宾,未有储贰,「不得已以醇亲王奕𫍽之子载湉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这就是说,皇帝死了,没有继承人,不得已以醇亲王奕𫍽之子载湉作为咸丰皇帝的继子来接续帝位,等到载湉生了儿子,即继承同治皇帝为嗣,作为同治的儿子去继承帝位。


诚谢邀请

其实,不管是继承谁的皇帝位,都是一个名分问题。自古以来皇帝位置的更迭,无非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两种。

可是同治皇帝遇到的问题确实,这两种之下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首先说同治帝没有子嗣,再者同治帝也没有兄弟。

故此,这才产生了光绪皇帝。

有传闻讲,同治皇帝临终前把皇位传给了贝勒载澍,不过经过史家考证,这只是民国时期的穿凿附会之言,并没有太多依据。同治帝并没有指定过谁做皇帝,那么清皇室又是怎样安排的?

按理说应该是在近枝皇族中选择一个辈分比同治皇帝小一辈的人,把这个孩子过继给同治皇帝。可不巧的是,溥字辈里的两个孩子都属于远枝皇族,因此只能在同治帝的叔伯兄弟里选择一个。

这其中,惇亲王奕𫟡,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𫍽都有子嗣,那么这些人里慈禧会选择谁呢?

首先说,惇亲王奕𫟡已经被过继出去了,因此被排除在外。而恭亲王奕䜣,慈禧太后自然不喜欢让他的儿子继承大位。毕竟,恭亲王本身就是一个强势的人,在他的头上在放一个皇帝,慈禧太后显然日后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因此,慈禧太后只好把目光放在了醇亲王那一支上。

选择奕𫍽的儿子载湉有这么几方面优势,其一载湉才三岁,继位之后慈禧太后依然可以垂帘听政。其二,奕𫍽这个人还是比较中规中矩,权力欲远不比奕䜣。其三,载湉的母亲还是慈禧的妹妹,因此,亲上加亲,这样来看,即便载湉不是慈禧的亲儿子,这血缘关系也差不了哪去。

因此慈禧决定选择载湉为咸丰帝奕𬣞的次子,相当于载湉便可以名正言顺的以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大统。从而也维护了自道光皇帝之下的血统。

在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太后说到光绪的时候有这样的话,当初把光绪过继给咸丰,目的是将来有个子嗣再把孩子过继给同治,那样就名正言顺了。

可以说,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还是可以的。毕竟,她在用最合理的手段来维护了清王朝的血统,也维护了自己的权力。

只是可怜了奕𫍽和载湉。奕𫍽得知自己的儿子继承大位之后,瞬间晕厥,随之放声大哭,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从今之后会面临著什么。至于此时的光绪,还在睡梦当中,醒来后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奕𫍽给载湉起名为湉,就是希望他的人生能够波澜不惊,平安无事。只是事与愿违,充满了历史当中无解的黑色幽默。


同治死后无子,大清朝父死子承的皇帝系终结,本该给同治皇帝在近支皇族中选择溥字辈的接班,但是那样的话慈禧就必须交权,加之近支溥字辈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慈禧力排众议没有给同治立嗣,而是给咸丰立嗣,这样,光绪作为同治的弟弟,咸丰的二儿子继承了咸丰的帝位,这样,慈禧作为太后继续把持朝政。虽是如此,但是,慈禧是维护了道光以来的皇帝统系的。


(1)同治无血亲子嗣,慈禧为便于操权,把亲妹妹家儿子(光绪)强硬过继自己名下做养子,光绪与同治本为堂兄弟兼表兄弟关系,从宗法制就是光绪就是慈禧儿子,理当承咸丰正统。(2) 同治与光绪无血亲子嗣,宣统过继给两人当儿子,兼祧同光二帝统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