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嘉靖皇帝的角度看问题,自己的堂兄正德皇帝年纪轻轻就死了,死的莫名其妙,到底为什么死的??死之前雄心壮志跟蒙古来了一仗。这是明朝土木堡之变后少有的全面布局主动索战的战争,结果文臣的笔下双方死伤几十人。可见当时文臣集团跟皇权的对抗已经白热化到什么程度。然而明武宗年纪轻轻就这么死了?当你被迎入皇宫的时候,你什么感觉??文臣集团迎你来是干嘛的?这时候以嘉靖皇帝的聪慧,立刻就能发现,这个皇位烫手啊,很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跟汉朝海昏侯一样,此时对嘉靖威胁最大的反而是文臣集团。最先要做的就是巩固自己的权力。必然要洗牌让忠于自己的大臣上。但是谁是忠于自己的?谁是跟皇权对抗的?这时候嘉靖虽然只有十几岁,已经发挥出了超常的政治智慧,找一个不触动文臣集团利益的切入点,就是大礼仪这么一块试金石,把大臣们的态度都试出来。这时候大礼仪就成了很好用的一张牌。就是要下面争,争的你死我活头破血流,这样既可以试出来谁可用谁必须换掉,也能给自己时间从容的把东厂、西厂、锦衣卫都整肃成自己的。

大礼仪之争之后,杨廷和这个内阁首辅主动退休,退出权力的中心,大礼仪触动了杨廷和什么命门了么?没有啊,是杨廷和的政治智慧让他意识到权利中心的危险。所以明智的选择了退出。

即便是嘉靖做了这么多,还是在深宫险些被宫女们勒死?你想想,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被宫中几个宫女差点勒死,说宫女背后没人?谁信呢?嘉靖此后再不上朝,后面更是开始重用严嵩,重用东厂锦衣卫这些鹰犬,你觉得嘉靖怎么傻的重用奸臣,其实嘉靖哪里傻,嘉靖是政治智慧相当高超。

这么看,你觉得大礼仪是为了孝么?可能有孝的成分,但绝不是为了孝。是权力的斗争。


参考《大明权力场》,关于嘉靖朝的大礼仪之争,有详细讲述


不排除嘉靖为人子女想尽孝心的原因,但更主要是想通过大礼仪夺权。嘉靖追尊生父为皇帝,实际上是在制造宪宗到嘉靖生父再到嘉靖的帝位传递顺序,否认嘉靖是继承孝宗的帝位传递顺序。通过大礼仪之争,嘉靖第一打倒了前朝老臣,掌握了最高权力;第二强化了嘉靖因外藩入继大统而弱化的皇位合法性,杜绝了孝宗皇后利用太后身份干政甚至废立皇帝的可能性。最近的参考就是「两个凡事」的辩论,结果大家都明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