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是蒙古成吉思汗和匈奴(匈人)之王阿提拉这两个人。

匈人(拉丁语:Hvnnvs,英语:Huns),是一支生活在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他们在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在首领阿提拉的率领下,挥鞭纵横欧洲,连续击败阿兰人、哥特人、日耳曼人等欧洲民族,并入侵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间接引起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欧洲奴隶制度的瓦解。被欧洲人视为洪水猛兽,称之为「上帝之鞭」。

由于拉丁文Hvnnvs的中文音译与匈奴发音接近,故法国汉学家Joseph de Guignes于1756年在其史学著作《匈奴通史》中推测匈人的来源即中国汉代时期北方游牧部落的总称——匈奴,这一说法在20世纪得到大多数学术专家认同,但没有确定性的证据证明匈人即是中国汉代北方的匈奴民族,至今仍存争议。

匈人和匈奴人是否属于同一民族,根据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二者关联不大。

【支持匈人即匈奴的观点】

18世纪时,法国历史学家Joseph de Guignes提出了「匈人即匈奴人」的猜想,该猜想曾一度广受支持。

其根据如下:

第一,欧洲历史典籍中记载了匈人灭阿兰国,而《北史》中说:「粟特国,......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而文中对粟特国的位置描述符合《三国志》中对奄蔡的描述,而《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史书中的奄蔡即西方史书中的阿兰国。

第二,匈人在祭祖天地鬼神、崇拜日月、献血为盟、脱帽致谢等礼仪风俗方面与匈奴人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反对匈人是匈奴的观点】

第一,匈人存在人工颅骨变形的风俗,而匈奴人没有。

第二,罗马史籍记载匈人是个子矮小,鼻梁低,眼睛小,没有胡子,中国文献中的匈奴人是又高又大,相貌堂堂,并且有著大胡子,两者完全不同。

第三,根据最新的考古论证,匈人是蒙古人种,而匈奴人是欧罗巴人种的混血。匈人帝国的首领阿提拉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种特征,而灭亡西晋帝国的匈奴人刘渊具有典型的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混血的特征。匈人名字发音为突厥语族、少部分为波斯(伊朗)语系,匈奴人名字发音更接近叶尼塞语系,匈奴人的战甲、弓箭箭头等能够反映制造业水平的产品远比匈人先进。匈人活动在公元4世纪和5世纪、制造业工艺水平居然比秦汉时期匈奴的还要落后,这有点不合理。


首先,"匈奴"实际上是对当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统一称呼,并非一个民族。

我打个比方,现在大家统一说"江苏人"、"浙江人"。然而他们不一定就是原生住民,有可能别的地方人迁移到这里,生活了一代人,别人就称他们"江苏人"了。

而这种迁移,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匈奴只能是那个地区的称呼。

而"上帝之鞭"说的是蒙古人,是元朝的统治民族,是一个特定的民族。

总的来说,可以理解为蒙古是匈奴的一部分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