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世纪初铁木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现了大漠南北蒙古各部的统一。1206年蒙古各部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部落联盟会议),铁木真被推举为全蒙古地区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尔后,成吉思汗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蒙古国”。蒙古汗国的建立促进了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蒙古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标志着蒙古人从早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基本完成,蒙古游牧部落迅速走向对外扩张之路。

(一)第一次西征(1219-1225 年)

成吉思汗为了征服世界,向西开疆拓土,首当其冲者为业已衰败的西辽(哈剌契丹)。1218 年成吉思汗派遣大将哲别率军 2 万西进,西辽军闻风降服,哈剌契丹灭亡。蒙古汗国遂据有西辽东北部广大地区,其西部版图开始直接与中亚大国花剌子模王朝相毗邻,两国间经贸往来频仍。

成吉思汗大蒙古国第一次西征  花剌子模灭国

花剌子模国,《元史》称“回回国”。11 世纪末以降,塞尔柱王朝的突厥大臣摩诃末在今伊拉克部分地区和呼罗珊自称“花剌子模沙”,建立起花剌子模国。阿齐思在位时期,花剌子模国摆脱了塞尔柱王朝的控制,并臣服于当时颇为强盛的西辽。1200 年摩诃末即位后,花剌子模国臻于极盛,掌控着伊朗西部、呼罗珊、阿富汗和河中地等广大地区。1218 年蒙古大将哲别消灭西辽之时,花剌子模国又抢先据有直至讹答剌为止的原属西辽的土地,并觊觎东方。花剌子模国实力的日益膨胀,极大地威胁着新兴的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和花剌子模国两强之间的战争已不可逾越,花剌子模国成为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的主要目标。

1218 年讹答剌事件,摩诃末不但未息事宁人,还肆意羞辱蒙古使臣,讹答剌事件成为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国发动战争的导火线和借口。诚如志费尼所说:摩诃末“不明智的作法令人憎恶,是引起蒙古人复仇的原因,促使成吉思汗发起攻击”。表面上看,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国是举兵复仇。实质上,蒙古帝国西征主要是满足蒙古和与之联合的突厥军事游牧贵族掠夺农耕地区物质财富的需要。

1219 年成吉思汗集结蒙古大军 15 至 20 万,对外号称 60 万,兵分 4 路,经畏兀儿地向花剌子模国挺进。花剌子模沙据称握有重兵 40 万,但因国内矛盾重重,尤其是国王摩诃末为首的突厥蛮诸部和太后秃儿罕哈敦为首的康里部贵族之间斗争激烈,加上花剌子模沙采取消极防御的错误方针,导致花剌子模国对抗蒙古人的战斗力严重地被削弱,花剌子模国诸重要城镇先后为成吉思汗分而破之。

1220 年 3 月成吉思汗和拖雷的中路军攻克河中地区伊斯兰文化中心布哈拉城(《元史》作蒲华),从而切断花剌子模国新都撒马尔罕(《元史》作寻思干)和玉龙杰赤的交通联系。5 月蒙古 4 路大军会师撒马尔罕,摩诃末沙逃奔伊朗。7 月窝阔台和察合台攻克玉龙杰赤,蒙古军实行屠城政策,花剌子模 10 万守军全部阵亡,工匠和妇孺掳往蒙古。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蒙古人攻下城池,摧毁建筑物,屠杀居民,直至最后整个城池落入他们之手。然后,他们把 10 万余市民赶到空旷地,将工匠艺人与其余的人分开,儿童和妇孺变为奴婢。剩下的男人分给军队,让每名战士屠杀 24 人。”玉龙杰赤的陷落标志着蒙古人彻底征服整个河中地区。

为追剿逃亡伊朗的花剌子模沙摩诃末,成吉思汗委任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继续进行了4年之久的“西方诸国”征服战争。在 1220—1223 年间,蒙古军先后抄掠北伊朗、阿塞拜疆、东格鲁吉亚等地,反复洗劫巴里黑、马鲁(谋夫)、赫拉特(也里)、徒思(今马什哈德)、内沙布尔、剌夷、马腊格等大城市,不大里士在献纳巨额战赋之后幸免于难。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侵,其结果是消灭了中亚花剌子模强国,征服了整个河中地区,同时袭扰了伊朗东部、北部和西部等许多地方,无疑给中亚、西亚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蒙古大军也消除了妨碍东西方交往的中亚花剌子模国屏障,打通了业已闭塞的亚欧大陆通道,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如李思纯所说:“蒙古西侵,乃将昔日阻塞未通之道途,尽开辟之,而使一切民族种姓,聚首相见。”蒙古第一次西征开始了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冲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