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如果不丢掉上庸,还有一线生机,丢了上庸,必死无疑。为什么呢?因为刘封的死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有刘封的性格造成的作死,涉及多个蜀汉的重要人物,甚至影响了蜀汉的发展一系列因素等等。所以,刘封一旦回到成都,就成了众矢之的,必死无疑。

刘备初到荆州时,还没有生阿斗,又见刘封有武艺,有力气,正是用人之时,于是收为义子。于是,刘封在随诸葛亮支援蜀中的刘备时,所战必克,立功不少。随后,留在江陵的孟达进攻上庸之地,攻下房陵港,杀了蒯祺。留在此时,刘备急忙命令刘封去统率孟达军。这是为何?《三国志.刘封传》说,刘备怕孟达难于独任。其实不是,问题是孟达的手下杀了荆州士族代表蒯祺,犯了错误。所以,刘备让刘封统孟达军原因有三,第一,刘备信任刘封,孟达毕竟是新归附的将领。第二,刘备也得给荆州集团一个交待,对孟达小惩大戒。第三,给刘封一个立大功的机会。于是,刘封,孟达攻打上庸,太守申耽兄弟投降。

这属于刘封的鼎峰了,成了镇守上庸一带的蜀汉大将,还以杂号将领统领孟达和申耽等人。但是,刘封是将才,不是一个帅才。首先,关羽北伐,到处响应,樊城被破简直在一线之间,刘封部和孟达部都抗命不支援(关羽有「假节钺」之权,可以调刘封等人)。随后,关羽败退,刘封和孟达还是没有援救,结果关羽被擒身死。这说明了,刘封在错失立大功和日后自保的机会,没有战略和政治眼光。如果刘封前期帮助关羽,攻下襄樊,这是大功一件。或者关羽危急时,伸出援手,以关羽的个性必定要报恩,日后「义子之疑」,起码有关羽替他说话。刘封机会都错失了,而且刘封还统制著孟达部,即使害怕上庸未稳,也可以和孟达分工合作,一人守地,一人带兵支援关羽。可见,刘封无谋,更不是大将之才,更恶劣的是,他和孟达的关系。

(孟达)

将帅不合,本身就是大忌,更何况是刘封欺负的孟达,原因可能就是孟达部误杀了蒯祺,成了一个有污点的部下。孟达终于被欺负得忍不住了,率领部曲投靠了曹魏,还得到曹丕重用。不过,孟达后来诱降刘封,倒是被拒绝了,可见刘封还是忠心的。不久后,申仪反叛,把刘封赶走,上庸一样丢失了,仿佛在讽刺刘封不救关羽的借口是多么可笑。当然,这里刘备也有责任,刘封攻城是好手,作为将领也不差,可惜让他统领大军守一地,就不妙了。更不妙的是,刘封有义子的身份,这本身是尴尬的存在,所以,诸葛亮才对刘备说,恐其刚猛难制。但是,刘备真是因为诸葛亮的话,才处死刘封的吗?

恐怕不是,起码还有几个因素。第一,刘封不救关羽的责任,作为刘备可能纠结,但是张飞会放过刘封吗?第二,荆州已经丢失,北伐失去一个通道。如果上庸之地仍在,起码蜀汉还拥有著兵出宛,洛的通道。这估计也是诸葛亮说那句话的第二层意思,他也生气刘封丢掉这么一块要地,日后北伐果然受制于地形。第三,孟达投魏后,为了诱降刘封,在书信中将「义子之疑」的道理分析透彻了。即使刘封此时无心,难保看了书信,日后生变。第四,刘封性格刚猛,不懂自保。前文说了不救关羽,失去一个机会。丢失上庸,失去最后一个机会。假如刘封能长期驻守好上庸,而不是在成都,那么所谓的「义子之疑」起码还有缓冲的余地,蜀汉朝廷也不会轻易动边关大将。可惜,一回到成都,刘封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了。


刘备杀死刘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为关羽报仇。关羽襄樊战役被吕蒙偷袭以后,被困在麦城,向刘封、孟达求救,是刘封听了孟达的挑唆,最终导致关羽得不到援助,兵败被俘。刘备处死刘封,也算是对他见死不救的惩罚。

第二,为刘禅扫清障碍。刘备收刘封为义子,一方面是怕后继无人,另一方面是看到了刘封的本事。刘禅出生以后,刘备有了亲生儿子,自然是想把位置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刘禅和刘封的水平,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能力上的差距。刘备一旦去世,二子夺位,刘禅失败的几率很大,所以刘备提前就帮刘禅扫清障碍。

第三,惩罚上庸丢失的责任。刘封受孟达蛊惑,没有救关羽,关羽败亡。孟达害怕刘备追究,带著上庸三郡投靠曹魏。刘封不肯听从孟达投降曹魏的建议,返回成都请罪……上庸是战略要地,后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一听说孟达又想叛逃回来,诸葛亮不计前嫌,又接受了他的投降,虽然结局不好,但是可见上庸的重要性。刘备原本是信不过孟达,让刘封去镇守上庸,因为刘封丢了上庸,刘备自然要处罚。


丢城是不算大罪,但却不服从上司命令和逼反同僚就是大罪了


给阿斗扫出障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