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名士水镜先生,以「识人」著称。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在当时名声最响的,来人后肯定是向人介绍最好的。


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三人不是同门师兄弟。

有些书或者故事为了更好地传播,于是在传播过程中,根据受者的喜好进行一些加工。

同门师兄弟就是一个很好的题材,有点门派的意思了。

同门较艺,同门相残等情节都是比较引人入胜的情节。

同门或同类人物排行,也是大家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内容。

所以,在有些书或故事里就会有徐庶、诸葛亮和庞统是同门师兄弟的内容。

假设徐庶、诸葛亮、庞统是同门师兄弟,为什么诸葛亮的计谋更胜一筹呢?

同门师兄弟肯定会有一个人能力最强,这再自然不过。

史实中庞统早死,诸葛亮在故事中的主角光环自然光芒四射。

诸葛亮绰号「卧龙」,庞统绰号「凤雏」。一般人眼里,龙要比凤厉害一些。


更多内容在《为什么刘备能看准马谡,却反而被这个人给忽悠了》里已做详细的描述。

把那些内容再写在这里,会因内容重复而有诸多不便。

大家可以自行翻阅那篇文章。


更多历史趣闻,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徐庶、庞统、诸葛亮,都曾在司马徽门下学习,可以算是同学,同学之间有优劣差距这是很正常的。

徐庶离开刘备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并说诸葛亮之才十倍于自己,这里面有对诸葛亮才能的肯定,也有自谦的成分。而对比徐庶和诸葛亮为刘备的谋划,徐庶确实不如诸葛亮;

赤壁之战前夕,庞统使连环计,建议曹操铁索连船,徐庶虽然能看出问题,却没有告诉曹操,而是私下询问庞统脱身之计,早早脱离战场。凭这一点可以看出徐庶比庞统有所不如。

卧龙凤雏之间应该半斤八两,之所以诸葛亮名声更盛,可以从二人的身份、品貌窥测一些端倪,一方面是因为诸葛的身份地位,诸葛有个交游广阔的好岳父;另一方面是因为庞统一直待价而沽,没有实际作为,而且其貌不扬。

至于为什么司马徽推荐卧龙凤雏,因为当时有能力帮助刘备成就大业,又有可能为刘备所用的谋士只有这两个了。他们有才学有抱负,而且尚未认主。其他人人才,基本都有归附,一穷二白的刘备怕是召唤不来。


水平差不多的时候,就比格局了。

打比方,便于理解。

以星际争霸为例,一线选手的操作,手速都差不多的时候,比的就是对地图和形势变化的理解了。我们称之为意识。

从庞统取西川给刘备献的三条策略来分析。

庞统智谋没问题。但有些急。

至于徐庶,因为只有一把火战绩,所以智谋也没问题,但由于战例太少,无法有效分析。

诸葛亮不一样,三顾茅庐这事就看得出,他自持很高,未出山前就敢跟刘备装逼。

一般干这种事,要么天才,要么蠢货。

隆中对可谓石破天惊,给迷茫了一辈子的刘备指明了余生奋斗的目标。此等魄力,此等意识,已经决定了诸葛亮在意识上高于其他人了。

但这三人终究没有直接交手,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这么回答

诸葛亮的声望和意识确实比其他二位高。毕竟其他二位都没有指出三分天下的战略


徐庶,诸葛亮,和庞统都曾在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门下学习,可以说是师出同门,也算是同门师兄弟吧。

司马徽本人比较淡泊名利,但是识人,诸葛亮,庞统,还有徐庶,他都向刘备举荐过。

刘备在马跃檀溪之后,遇到司马徽,其实他想的是司马徽出山辅助自己,但是司马徽举荐了自己的徒弟,诸葛亮和庞统,当时徐庶已经中了曹操计策,无法脱身,故而司马徽没有再提。

这三个人,在司马徽看来应该都有辅佐君王成就大事的本领。

但是,庞统死的早了,本领还没来得及发挥,徐庶在曹操那里不出力,根本不发挥本领。只有诸葛亮,随刘备东征西讨,贡献无数奇谋,在三国乱世中耀眼夺目。

再加上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刻意神话,就让很多人更加认为诸葛亮计谋无双,高人一筹!


其实他们都很厉害,庞统死的早,没太发挥出来,徐庶自从母亲自杀后,也就在不出计了,诸葛亮的成就大一些,其实单独比较,还真不好比较


并非同门。天赋各异,学习深度和广度不一样,师承不同。所以诸葛亮更高一筹。


三国大方向是给司马懿做铺垫,诸葛亮曹操等人是给司马懿登上神坛做垫脚石的人物,当然得是人精,其他人描述成愚夫蠢蛋就行了。


因为活得比两人久


那个时候,名人效应是很有效的!


并非同门!个人天赋不同,学习广度、深度不同,师承不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