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承认,李世民的确是英雄。

玄武门之变前,李渊是偏向大儿子的,尽管李世民打江山功劳最大,但是李渊最后还是倾向长子李建成,可是李渊却没有想到二儿子李世民怎么会甘心称臣,所以说玄武门之变的悲剧李渊要负责任。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渊已经剥夺了李世民的兵权,用当时李建成的话说李世民在京城不过是个匹夫,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掌握了长安的兵权,而且李渊也站在了李建成一边,表面看对李世民很不利,视乎是李世民输定了。

可李世民是什么人啊,怎么可能束手待毙,李世民抓住了机会,在玄武门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可当时的形势是不是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完事了,自己老爹的态度直接决定了玄武门之变是否合法,可是李渊怎么可能支持李世民呢,所以李世民采取了逼宫,派出了和李渊有仇的大将尉迟恭,要注意的是当时李渊是有精锐御林军护卫的,史书上没写但是肯定也是有场血战的,那就是尉迟恭率军杀进皇宫直接消灭了李渊的御林军,这样一来李渊就成了光杆司令,当尉迟恭杀气腾腾的向李渊请安时,李渊知道全完了,要想活命只能是同意了李世民的要求,承认了玄武门之变的合法性。

李渊可以说是识时务的,如果李渊当时不承认玄武门之变的合法性。那么尉迟恭就会毫不犹豫的斩杀他,当然了事后可以找个替罪羊或者说李渊死于乱军之中,总之呢李渊承不承认也改变不了结果了。

由于李渊的识时务,李世民让李渊安享了晚年,这也可以说是李渊最好的结局。


玄武门之变是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内部夺权斗争,这一战之后,李世民登上了历史舞台,持续多年的李家内斗也画上了句号。历朝历代,对于这件事都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觉得李世民太狠,亲手解决自己的兄长。也有人觉得李世民是被迫的,即使他不出手,李建成早晚也会解决他。我们回过头看玄武门事变的前因后果,以及其中的细节,就能得知他为何如此,又是怎样把握局势的。

玄武门之变并非秦王府提前的预谋,而是事态紧急,随机应变的。在此事发生前,秦王李世民和太子,齐王的关系已经急转直下。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还是李渊,李渊允许李世民自己选拔官吏,自己印钱。原因是他功劳太大,一般的封赏不太匹配。但这件事让其他人大为恼火,此后就斗争不断。

当时太子和齐王主动请缨,要领军出征,还提出要带上秦王府的将军。这是一举两得的毒计,既拿到了兵权,又除掉了李世民的羽翼。根据当时的情况看,在第二天的出征仪式上,太子很可能会动手干掉秦王。因此李世民和部下快速决策,决定提前一晚,在玄武门动手。

说来也巧,当时负责玄武门防守的武将正好是李世民的旧部。李世民是他的恩人,因此他尽力帮忙,半夜私开了城门,让秦王府为数不多的士兵成功埋伏了进去。同时他们也定了计划,只要这边解决了太子和齐王,就兵分两路。让尉迟敬德满身鲜血的进去见李渊,尉迟敬德十分英勇,也不是患得患失之人,此事最适合他去。然后李世民尽快扫平太子和齐王的亲眷和部下,接管周边的驻军。

当时在长安,太子和齐王的府兵实力要胜过秦王。如果战事拖得太久,秦王会很危险。因此他果断出手,杀了兄长割了头,逼退了太子的援兵。让尉迟敬德进宫逼迫李渊下旨,由秦王节制长安全部兵马,因此掌握住了主动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