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承認,李世民的確是英雄。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是偏向大兒子的,儘管李世民打江山功勞最大,但是李淵最後還是傾向長子李建成,可是李淵卻沒有想到二兒子李世民怎麼會甘心稱臣,所以說玄武門之變的悲劇李淵要負責任。

在玄武門之變前,李淵已經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用當時李建成的話說李世民在京城不過是個匹夫,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掌握了長安的兵權,而且李淵也站在了李建成一邊,表面看對李世民很不利,視乎是李世民輸定了。

可李世民是什麼人啊,怎麼可能束手待斃,李世民抓住了機會,在玄武門幹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可當時的形勢是不是幹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完事了,自己老爹的態度直接決定了玄武門之變是否合法,可是李淵怎麼可能支持李世民呢,所以李世民採取了逼宮,派出了和李淵有仇的大將尉遲恭,要注意的是當時李淵是有精銳御林軍護衛的,史書上沒寫但是肯定也是有場血戰的,那就是尉遲恭率軍殺進皇宮直接消滅了李淵的御林軍,這樣一來李淵就成了光桿司令,當尉遲恭殺氣騰騰的向李淵請安時,李淵知道全完了,要想活命只能是同意了李世民的要求,承認了玄武門之變的合法性。

李淵可以說是識時務的,如果李淵當時不承認玄武門之變的合法性。那麼尉遲恭就會毫不猶豫的斬殺他,當然了事後可以找個替罪羊或者說李淵死於亂軍之中,總之呢李淵承不承認也改變不了結果了。

由於李淵的識時務,李世民讓李淵安享了晚年,這也可以說是李淵最好的結局。


玄武門之變是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內部奪權鬥爭,這一戰之後,李世民登上了歷史舞臺,持續多年的李家內鬥也畫上了句號。歷朝歷代,對於這件事都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覺得李世民太狠,親手解決自己的兄長。也有人覺得李世民是被迫的,即使他不出手,李建成早晚也會解決他。我們回過頭看玄武門事變的前因後果,以及其中的細節,就能得知他為何如此,又是怎樣把握局勢的。

玄武門之變並非秦王府提前的預謀,而是事態緊急,隨機應變的。在此事發生前,秦王李世民和太子,齊王的關係已經急轉直下。造成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還是李淵,李淵允許李世民自己選拔官吏,自己印錢。原因是他功勞太大,一般的封賞不太匹配。但這件事讓其他人大為惱火,此後就鬥爭不斷。

當時太子和齊王主動請纓,要領軍出征,還提出要帶上秦王府的將軍。這是一舉兩得的毒計,既拿到了兵權,又除掉了李世民的羽翼。根據當時的情況看,在第二天的出征儀式上,太子很可能會動手幹掉秦王。因此李世民和部下快速決策,決定提前一晚,在玄武門動手。

說來也巧,當時負責玄武門防守的武將正好是李世民的舊部。李世民是他的恩人,因此他儘力幫忙,半夜私開了城門,讓秦王府為數不多的士兵成功埋伏了進去。同時他們也定了計劃,只要這邊解決了太子和齊王,就兵分兩路。讓尉遲敬德滿身鮮血的進去見李淵,尉遲敬德十分英勇,也不是患得患失之人,此事最適合他去。然後李世民儘快掃平太子和齊王的親眷和部下,接管周邊的駐軍。

當時在長安,太子和齊王的府兵實力要勝過秦王。如果戰事拖得太久,秦王會很危險。因此他果斷出手,殺了兄長割了頭,逼退了太子的援兵。讓尉遲敬德進宮逼迫李淵下旨,由秦王節制長安全部兵馬,因此掌握住了主動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