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死可以说清史的第一个大疑云谜团,因为努尔哈赤几个弟弟,只有他没有传记,清朝皇帝对他的排挤打压和刻意无视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清朝早年的文档,比如《满文老档》《满洲实录》里少数对舒尔哈齐的记载,几乎全部是诋毁贬低之词,似乎舒尔哈齐一无是处。

其实舒尔哈齐之死就是历代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常见案例,后金政权建立后,努尔哈赤为了获得绝对的唯我独尊的地位,不免和位高权重的弟弟舒尔哈齐激化了矛盾,最终努尔哈赤镇压了自己的同胞弟弟舒尔哈齐,并利用自己的权势还有后代清朝皇帝为先祖讳的优势,干扰了历史记载的客观公正,导致舒尔哈齐的一生真相云山雾绕难见完整真相。

舒尔哈齐是清显祖塔克世的第三子,努尔哈赤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两人同为喜塔腊氏所生。舒尔哈齐生于明嘉靖四十三年,死于万历三十九年,年仅四十八岁,此时正是女真国极力扩张之时,他生前曾受封达尔罕巴图鲁的英勇嘉号。

但是《满文老档》里却说舒尔哈齐「向无殊功」,「未进一善见」、「全无才能」,荣誉地位全部靠努尔哈赤施舍,似乎是个无德无才、一无是处又忘恩负义的小人。但是,通过同时期明朝和朝鲜的史料,可以看得出清朝史书对舒尔哈齐的评价是非常片面的。

当时女真部落社会还没进化到专制集权的帝制模式,部落统治往往广泛存在"两头政长"制,即一部之中同时存在著两位权力基本相等的首领,也就是所谓的「兄弟共国,分部别居」。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就是典型的「两头政长」制,舒尔哈齐和哥哥努尔哈赤并尊并富,两人的政治地位、财富、国人、幕僚等相差无几,朝鲜并称他们兄弟为「都督」,舒尔哈齐也和努尔哈赤一样是贝勒。

随著女真统一大业的推进,努尔哈赤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从「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再到蒙古五部奉他为「昆都伦汉"("尊贵的汗")称号,舒尔哈齐和哥哥的差别越来越大,他的内心也越来越不安。

因为舒尔哈齐的兵丁、地位、势力强势,仅次于努尔哈赤,而且他也不满哥哥,想和哥哥争个平等高低,这种举动自然引起了努尔哈赤的妒忌和担心,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在女真族从部落制向国家制转型的过程中,自然伴随著权力的逐渐集中,打破了部落原来的权力平衡,这是兄弟俩不和的真正原因,既引起了舒尔哈齐的怨恨,也导致了努尔哈赤对弟弟舒尔哈齐的排斥打压甚至迫害。

舒尔哈齐曾经想率部出走另立门户,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权势,此举显然会削弱女真力量。努尔哈赤为了阻止他,痛下杀手,他没收了舒尔哈齐的财产,而且把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杀死。面对兄长的咄咄逼人,舒尔哈齐被迫返回建州。虽然清朝史书上说他是因病善终,但明朝不少书籍都记载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残忍杀害。


简单一句话,努尔哈赤杀死弟弟舒尔哈齐,是为了保证女真族内部的统一。

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被明朝授予龙虎将军,二品武职;手下四十个牛录,共一万兵丁。无论从官职还是自身兵力,努尔哈赤已经高于女真其他部落的酋长。

但这是明朝不愿意看到的。明朝的策略是平衡。如果有一个部落强大起来,就一定会遭到剿灭。可在这期间,因为经历壬辰倭乱,明朝在东北的军队不多,没有实力主动剿灭这个新兴的一方霸主。所以只能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削弱努尔哈赤的实力。而舒尔哈齐就是最佳的突破口。

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同母弟。生母去世后,两人遭受后母的虐待。不得已,寄居在外祖父家。谁知祸不单行,外祖父经常侵扰明朝,杀掉明朝将官。明朝报复,不仅杀了外祖父王杲,还把努尔哈赤兄弟俘虏。

两兄弟从寄人篱下,变成了为明军冲锋陷阵的炮灰。但在战争中,二人有幸存活。并磨炼了战斗意志。不过其中的悲惨,也只有两个人知道。

在离开家乡11年后,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在战斗中被杀。为了报仇,二人回到家乡,用十三副遗甲起兵,征讨仇人尼堪外兰。

之后,兄弟二人不断征讨其他部落,人马逐渐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明朝的文书就已经将兄弟二人并称为「二酋」。明朝边军也称舒尔哈齐为「二都督」。舒尔哈齐俨然是与努尔哈赤并驾齐驱。

事实也确实如此,兄弟二人手下的兵丁,数量相当。

努尔哈赤在刚刚崛起时,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兄弟作为帮手。这样发展出来的双头制,也灵活机动。

但舒尔哈齐自己却慢慢开始膨胀了。主要有这么几点:

1、 与女真部各个部落结交。娶了十几个福晋,来自女真十几个部落。

2、 朝鲜使者同时分别拜见兄弟俩。兄弟俩也分别向朝鲜使者回礼。

3、 明朝有意抬高舒尔哈齐的地位。

4、 李成梁故意与舒尔哈齐交好,让儿子李如柏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

5、 舒尔哈齐与乌拉部结亲,在接收被乌拉部欺压的蜚悠城人口时,故意袖手旁观。

6、 被努尔哈赤解除兵权后,自己另立门户,接收明朝册封「建州右卫指挥」的职务

在黑扯木自立门户之后,李成梁奏请朝廷,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指挥这样的高官。凌驾于努尔哈赤之上。这是努尔哈赤不能忍受的。

努尔哈赤先是劝说舒尔哈齐回心转意。之后又采取雷霆手段杀掉了舒尔哈齐的长子和三子。舒尔哈齐没想到哥哥能这么狠。但他没选择投靠明朝,也没引明朝的大军进攻,而是乖乖的回去了。

之后舒尔哈齐便被囚禁起来,两年后抑郁而死。等于虽然不是直接杀掉的,也算死在了兄长努尔哈赤手里。

在他回到建州前夜,应该想到了兄弟俩并肩作战开疆扩土的时刻,想到了作为奴隶替明军冲锋的时刻,想到了幼年丧母被后母虐待的时刻。

但权力面前,已经没有兄弟。


当然是因为权力之争了。

在弩尔哈齐创业之处,弟弟舒尔哈齐是处于副手的位置,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明国官书中,总是把两兄弟并称的。舒尔哈齐以建州卫都督的身份,多次去北京朝贡。

在朝鲜的史籍中,弩尔哈齐被称为奴酋,舒尔哈齐被称为小酋,比如申忠一到佛阿拉,绘制了建州首领住家图,有二副,其一是《木栅内奴酋家图》,其二就是《外城内小酋家图》,申忠一说舒尔哈齐「体胖壮大,面白而方,耳穿银环,服色与其兄一样。」

通过申忠一的描写,我们知道,舒尔哈齐和哥哥的地位不相上下,连服色都是一样的。

比申忠一早一个月到达佛阿拉的朝鲜通事河世国,分别接受弩尔哈齐和舒尔哈齐的接见和宴赏。河世国称弩尔哈齐为老乙可赤,称舒尔哈齐为小乙可赤,兄弟俩先后宴请河世国,都说明了他俩曾经是亲密的主副配合,相辅相成。

但是,等小有基业的时候,兄弟之间就开始出现嫌隙。兄弟俩的矛盾从万历二十三年(1595)就已见端倪。

申忠一见到舒尔哈齐家中的「凡百器具,不及其兄远矣」,舒尔哈齐也对申忠一说,以后让他送礼物,不能比他哥的礼物少。

这件事说明,随著时间的推移,弩尔哈齐兄弟的关系已经没有初期的同心协力,而是开始有主副区别了,因此,舒尔哈齐对已经获得的权位和财富也开始不满。

万历二十七年(1599)征伐哈达部的时候,弩尔哈齐就在哈达城下当众怒斥舒尔哈齐,让他们兄弟之间的裂痕更深。

万历三十五年(1607),因为舒尔哈齐作战不力,弩尔哈齐要把他的二个大将常书,纳奇布处死,舒尔哈齐向大哥恳求,才免死,罚常书银百两,夺纳奇布所属牛录。

从那以后,弩尔哈齐就不让舒尔哈齐领兵出战,慢慢削其兵权。舒尔哈齐闷闷不乐,常出怨言,说活著还不如死了好。

弩尔哈齐又没收弟弟的财产和奴隶,杀了他的儿子阿布希,还将他的大将武尔昆吊在树上烧死。

万历三十九年(1611)八月十九,舒尔哈齐死。

据明人黄石斋的《建夷考》记载说舒尔哈齐是被哥哥腰斩死的。《三朝辽事实录》说舒尔哈齐是被弩尔哈齐设计杀死。

弩尔哈齐为人猜厉威暴,谁要是稍微违逆一点,就杀之,没有人不怕他的,为了强化汗权,幽禁杀害胞弟,是很正常的。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路侵删。


舒尔哈齐有没有被杀死终究是一个迷,对于他的下场外界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是「舒尔哈齐在后来被努尔哈赤秘密处死了」,而另一个声音便是「舒尔哈齐被哥哥一直幽静在牢中,没有将他放出来」。究竟舒尔哈齐在后来有没有被哥哥杀死,在后来一直是一个迷,并不为人所知,但唯一能够知道的是,努尔哈赤曾经对自己的这个弟弟很是喜爱,也很是宠溺,如果不是后期他的这个弟弟对于哥哥的地位有所威胁,我想他怎么也不会对自己的弟弟进行迫害。

早年的难兄难弟

在嘉靖三十八年、四十三年的时候,也就是在十六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的时候,他们兄弟二人相继出生在了辽东地区。其实就按照道理来说,他们的父亲官至指挥使,母亲也是建州指挥使的女儿,他们哥两的命运应该是大富大贵的「官二代」啊!但后来母亲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使得父亲又娶了一位妻子,也就是他们哥两的后妈,这位后母对于兄弟俩很是刻薄,这使得幼年的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不得不离开了家,来到了深山野林中打猎。虽然当时的努尔哈赤年龄很小,但是由于他从小便接受了满人军事化的训练,所以在野外生存,摄取野果以及猎取猎物上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获得了这些后,他们便将「野味」运到市场上去贩卖,想要以此来补贴家用,以及获得后母的喜爱。可能是这位后母铁了心的想要将他们赶出家中,在他们做了这些事后,她不仅没有感动,还继续以刻薄相待。出于无奈,努尔哈赤便带著自己的弟弟来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家里居住。

在万历年间的时候,李成梁率领著部队大破了努尔哈赤外祖父的古勒寨,并将努尔哈赤二兄弟俘虏了。于是他们便成为了李成梁麾下的兵士。当时出于对女真部落的压制,所以在明军对外打仗的时候,都喜欢让女真的俘虏冲锋,虽然当时的努尔哈赤兄弟还很年幼,没有过什么战斗的经验,可却在后来活了下去,也正是在这里,让他们兄弟二人练就了过人的胆识和武艺。

在后来的时候,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祖父和父亲都死在了明军的手中,使得他们对于明军从心底里有一股厌恶之情。在父亲和祖父都死了后,他们二人很是伤心,并且尝到了人生中的「苦涩」,在一番思想斗争后,二人决定离开这里,回到家乡。

在回到家中后,出于深仇大恨,也出于心中的抱负,二人决定拿著祖父遗留的盔甲起兵。

于是,在他们的努力争取下,逐渐拉拢出来了一支百余人的军队,正是这十三副盔甲,这百余人队伍,成为了他们开创大清王朝的基石和基奠。

经过兄弟二人的努力,他们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属于爱新觉罗的政权,也正是在这时,使得他们兄弟二人反目。

兄弟反目

权力能够使得父子相残,同样也能够使得兄弟反目成仇,正是当舒尔哈齐看到了兄长的成就后,使得他渐渐的从羡慕到眼红,他觉得自己如果当初没有哥哥,一样可以建立起这样的政权,这样的势力,于是在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哥哥的底线,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哥哥的耐心。在被弟弟多次触及底线后,出于对后方的安定和大业的统一,努尔哈赤便将弟弟幽禁了起来。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最终努尔哈赤却把舒尔哈齐幽禁致死,还杀死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

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努尔哈赤如此对待自己的弟弟和侄儿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舒尔哈齐和努尔哈赤地位相当,对努尔哈赤的成就帝业有极大的威胁。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在当时可是以「老哈赤」和「小哈赤」著称,他们两人都非常有实力,而且都野心勃勃。

而舒尔哈齐和明朝边将的关系特殊,他的女儿是李成梁儿子(辽东总兵李如柏)的妾,还生了一个儿子。

当时甚至还有「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的民谣广泛流传。这足以说明舒尔哈齐对努尔哈赤的威胁之大。

一、对乌喇和布占泰的态度不同

布占泰是舒尔哈齐两个女儿的女婿,所以苏尔哈齐因亲情的缘故,并没有把他当做敌人,在万历35年作战的时候还袒护他,所以努尔哈赤直接夺了舒尔哈齐的兵权。

舒尔哈齐当然不高兴了,据《清史稿》记载,他对两个儿子(第一子阿尔通阿和第三子札萨克图)说:

"吾岂以衣食受羁于人哉?"

所以舒尔哈齐肯定是要和努尔哈赤对著干的,他移居黑扯木,努尔哈赤非常愤怒,直接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还把舒尔哈齐给幽禁致死。

这舒尔哈齐既有功名和地位,还有实际的兵权,在外还有「援军」,对待乌喇的态度又截然不同。这让努尔哈赤非常忌惮,最终也上演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我是醉爱谈历史,分享有趣有料的原创历史知识和观点,欢迎点评和关注。


努尔哈赤有没有杀死自己的亲弟弟舒尔哈齐,历史上一直有著种种争论,有的说是努尔哈赤暗杀了舒尔哈齐,有的说是舒尔哈齐在禁所自杀身亡,也有的说舒尔哈齐是郁郁而终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舒尔哈齐的死与努尔哈赤有著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舒尔哈齐从建州女人「二号人物」的位置上的迅速陨落,也不仅让人倍感唏嘘。

曾几何时,舒尔哈齐是与努尔哈赤是齐名的存在。

舒尔哈齐,明朝女真建州左卫指挥使塔克世第三子,努尔哈赤的弟弟。

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一样,自幼丧母,继母对其与努尔哈赤是继位刻薄,使得兄弟二人生活窘迫,尝尝食不果腹,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结伴进入深山,靠采集山货售卖为生。最终也是迫于无奈,努尔哈赤带著舒尔哈齐寄居在了其外祖父王杲门下,之后兄弟二人也一同在李成梁的军中效力。

明万历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共同经历了人生中的重大变故。

由于尼堪外兰的出卖,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被明军误杀,至此兄弟两人彻底失去了依靠。

而也正是经历了此次变故,兄弟二人两人决定为死去的亲人报仇,依靠著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了南征北战。

此时的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最为得力的助手,也是他最为信任的伙伴,两人同起兵、共成长,同战斗、共患难,几年时间就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基业。

而舒尔哈齐也一直是公认的建州女真中的「二号人物」,与努尔哈赤「一字并肩」,平起平坐,同受朝拜,努尔哈赤也将自己的的弟弟舒尔哈齐作为了自己的接班人。

然而,伴随著建州女真势力的不断壮大,舒尔哈齐对于当前自己的位置也有了诸多的不满。

俗话说「共患难易,共享乐难」,这句话用在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兄弟二人身上,也是非常合适的。

伴随著时间的推移,兄弟二人的关系出现了裂隙,并且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首先是在对待蒙古科尔沁部的态度上。

努尔哈赤曾三次征讨蒙古科尔沁部落,皆大败而归,之后,努尔哈赤采用联姻的方式与科尔沁蒙古结成联盟,不仅仅是努尔哈赤,包括努尔哈赤的子侄也纷纷迎娶了科尔沁的女子,这就包括了皇太极后来的正宫皇后哲哲。

努尔哈赤与科尔沁部讲和的举动可以说这极大的刺激了舒尔哈齐的自尊心,他是坚决反对与科尔沁蒙古的同盟,并且强烈建议与其战斗到底。

于是,兄弟二人就此开始在战略上出现了分歧,并且矛盾越来越尖锐。

其次就是在对待明朝的态度上。

在与明朝的接触中,舒尔哈齐对于明朝的文化和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认同,而这就又一次的与一贯对明朝及汉族人士抱有敌对态度的努尔哈赤产生了分歧。

很明显,舒尔哈齐的态度要更加的温和,而努尔哈赤是在李成梁在世的时候表现出了阳奉阴违,等到李成梁一过世,马上揭竿而起,可见,对于明朝的仇视和敌对,是埋藏在努尔哈赤心中的。

而就在兄弟二人之间的裂隙愈发明显,矛盾愈发尖锐的时候,明朝上下的一系列举动则是彻底摧垮了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舒尔哈齐先后两次前往北京朝贡,明朝皆宜部落首领的礼仪接待了舒尔哈尔,这使得舒尔哈齐体会到了身为部落首领的荣耀,这进一步滋生了舒尔哈齐心中的野心。

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重新被明朝启用,他看到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于是决定对二人实施分化策略,并且是极力的拉拢舒尔哈齐,方式便继续用对待部落首领的方式给予舒尔哈齐极大的尊重。在这之后,李成梁还让自己的儿子迎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双方成为了儿女亲家,关系更加的密切。

此时的舒尔哈齐自觉背后有明朝和李成梁的支持,也想著和努尔哈赤扳一扳手腕了。

最终,舒尔哈齐还是败给了努尔哈赤,自己也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舒尔哈齐一面是和李成梁打得火热,而另一面则是与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甚至还被剥夺了权力,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处处受到了努尔哈赤儿子们的牵制。

于是乎,舒尔哈齐选择了铤而走险,带著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自立门户,与努尔哈赤分庭抗争。

而这时的李成梁继续挑拨两人之间的关系,主动请旨让舒尔哈齐担任建州女真的首领,于是努尔哈赤对舒尔哈齐采取了报复性的行动。愤怒的努尔哈赤先是杀掉了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随后也准备杀掉阿敏,幸得皇太极等人的极力劝谏,才保全了性命。

最终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的舒尔哈齐回到了努尔哈赤的营帐,选择了向他的兄长低头,而努尔哈赤也选择了最为决绝的方式来惩罚他的兄弟。

他将舒尔哈齐关在了不见天日的牢笼之中,仅留两个小口递送水和实物,更是在锁眼之中灌满了铁水,以示「永不开启」决心。

就这样,历经了一年多的囚禁,舒尔哈齐在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在狱中去世了。

而究竟舒尔哈齐是怎么去世的,是不是真的为努尔哈赤所杀,也成为了历史的谜团,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向了终结,舒尔哈齐终究是为他挑战最高权力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有其父必有其子」,二十年后的阿敏又一次步了他父亲的后尘。

阿敏没有受到父亲舒尔哈齐的牵连,可以说是从努尔哈赤的盛怒中捡回了一条命,而他后来也受到了努尔哈赤的重用,成为了「四大贝勒」之二贝勒,同时统领著八旗中实力排名第二的镶蓝旗。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后金大汗,此时是「四大贝勒共治国政」时期,而阿敏也开始仗著自己兄长贝勒的身份开始「作死」挑战皇太极的汗权。

他先是在征朝鲜期间,企图占领朝鲜谋求自立,后来更是在宁锦大战中公然反对皇太极的决策,之后又是不顾皇太极的安排怯战弃城,临行是还烧杀抢掠一番,影响极为恶劣。

最终在后金天命五年(1631年),皇太极以十六大罪状将阿敏拿下,并将其监禁了起来,至此阿敏开始了他十年的牢狱生涯,并也是死在了狱中。其财产和镶蓝旗的统领权通通由舒尔哈齐的第六子,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继承。

由此可见,舒尔哈齐和阿敏,都是因为将自己看的太重,主动挑战最高权威,而这种「自不量力」的行为最终也为这对父子带来了相同的悲剧式的结局。


努尔哈赤依靠十三副铠甲起兵,之所以能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强大的后金(清)政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在这些人当中,最让他信任的,莫过于亲弟弟舒尔哈齐。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舒尔哈齐最终却背叛了兄长,并被努尔哈赤幽禁至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舒尔哈齐是建州女真左卫部首领塔克世第三子(当时,女真分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生母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的长女额穆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雅尔哈齐的同母兄。舒尔哈齐年幼丧母,因不堪忍受继母纳喇氏的虐待,在十岁时跟随哥哥投奔外祖父王杲。

王杲虽然接受明朝的册封,但却屡次侵犯后者在辽东的据点,屠杀明朝官员,令明廷震恐不已。名将李成梁奉命讨伐王杲,并在万历二年(1574年)攻破古勒寨,俘获寄居在此地的努尔哈赤兄弟。李成梁不清楚二人的身份,便把他们强行充作幼丁随军,每当跟女真人作战时,必然驱使他们打头阵。

说来也怪,大小数十场战事下来,大部分的女真俘虏都战死沙场,唯有努尔哈赤兄弟侥幸活了下来,不仅练就了一身健壮的体魄、精湛的武艺,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打仗的本领。次年(1575年),李成梁俘获王杲,并送往北京处死,努尔哈赤兄弟失去「靠山」,便只好在明军中继续服役。

努尔哈赤兄弟本想在明军中建功立业,以便谋得一官半职,然而9年后的一场「意外」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梦想。原来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率军进攻古埒城,意图消灭在此顽抗的王杲之子阿台,塔克世闻讯后,与父亲觉昌安赶赴古埒城劝降,并与李成梁达成协议,一旦阿台主动投降,将保障他和城中百姓的生命安全。

然而李成梁食言自肥,在塔克世劝降之际,竟率军猛攻古埒城,并在攻陷后下令屠城,由此导致觉昌安、塔克世均死在明军的刀下。努尔哈赤兄弟闻讯后痛不欲生,就此脱离明军回家,并发誓替祖父、父亲报仇。当年,努尔哈赤兄弟依靠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自此走上统一女真、创建后金(清)的道路。

创业之初,舒尔哈齐紧密追随兄长,在攻灭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引导李成梁攻陷古埒城、杀害觉昌安父子的帮凶)以及征服浑河、董鄂、苏克素浒等部的战事中立功极多,帮助努尔哈赤艰难地统一了建州女真。随后,舒尔哈齐又跟随兄长征讨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在扩张本方势力的活动中立下赫赫战功。

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弟弟和创业进程中最得力的帮手,舒尔哈齐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在权力结构中仅次于努尔哈赤,被明朝的边将称呼为「二都督」(努尔哈赤曾被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都督)。然而随著权势和地位的不断攀升,尤其是作为贡使两度出使明朝(1595年、1597年)的见闻,竟让舒尔哈齐滋生非分之想,意图取代兄长做建州女真的统治者。

明朝敏锐地察觉到舒尔哈齐的心理变化,便对他进行刻意的拉拢、利诱,并不断地制造并激化舒尔哈齐与兄长的矛盾。舒尔哈齐的内心被权力欲蒙蔽,果然便中了明朝精心设计的圈套,在积极发展同明朝、朝鲜的关系外,还通过联姻的形式加强与女真其他各部的联系,意在扩大实力和影响力,以便有朝一日取代兄长。

舒尔哈齐既然与兄长离心离德,便利用各种场合挑战他的权威,经常在重要会议上对其发难,屡屡让努尔哈赤难堪、愤怒。不仅如此,在乌碣岩战役中(1607年),舒尔哈齐坐视侄儿褚英、代善与乌拉部大军拚死搏杀,竟然不肯施以援手,行为令人发指。事后,努尔哈赤为惩罚舒尔哈齐,便剥夺了他的兵权。

但舒尔哈齐却不知悔改,竟然带著部众跑到铁岭附近的黑扯木,依靠明军和乌拉部的支援(舒尔哈齐既是乌拉部贝勒布占泰的岳父,同时又是他的妹夫),并接受明朝册封的建州右卫都督职务,公开与努尔哈赤为敌(「舒尔哈齐居恒郁郁...移居黑扯木。上怒,诛其二子舒尔哈齐乃复还。」见《清史稿·卷二百十五》)。

努尔哈赤为惩罚弟弟的叛变行径,便下令诛杀他的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及大将武尔坤,同时猛攻乌拉部并向明朝施压。在这种情况下,舒尔哈齐局面极度窘迫,自知无力对抗兄长,便只好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新回归,反叛事业就此以失败告终。舒尔哈赤投降后,被努尔哈赤关进囚牢,两年后郁郁而终,终年48岁。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太祖实录》、《清实录》


对于这个一奶同胞的亲弟弟,努尔哈赤为什么非得要软禁致死呢?

正史没有提供更多的理由。即使是在攻打哈达的战斗中,舒尔哈齐「按兵不战」;即使是在攻打乌拉的战斗中,舒尔哈齐率兵「止山下」,舒尔哈齐也没有犯必死的罪。

《满文老档》提供的理由是有一定说服力的,那就是前面提到的舒尔哈齐另立山头的严重错误。细查《建州纪程图记》,还能发现一些在建州初期舒尔哈齐心怀异志的蛛丝马迹。

《建州纪程图记》是一部带有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情报性质的游记。作者是朝鲜人申忠一。

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12月22日,为了解决朝鲜和建州两国的边界纠纷,朝鲜派遣使臣申忠一来到建州都城费阿拉城。

到翌年正月初五日,由原路回国。来回一共15天。他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观所感,绘图记事,成就了一部难得的图文并茂的游记。因为此游记是为了向朝鲜国王汇报用的,建州国的人看不到这部游记,所以其所记内容就十分可观而真实。细查这部游记,能够看出舒尔哈齐当时的地位和心志。其记载如下:

二十八日未时,行抵奴酋家,直到其木栅内所谓客厅。

ニ十九日,小请臣相见后,令佟羊オ设小酌以慰之。

丙中正月初一日已时,马臣、歪乃将奴话言,来请臣参宴……

初二日,小酋送马三匹,来请臣等骑往参宴。凡百器具,不及其兄远矣。

初四日,小酋送佟羊才,请臣曰:「军官不但为兄而来,我亦当接待。」奴儿哈赤、小儿哈赤同母,毛儿哈赤(穆尔哈齐)异母云。小酋体胖壮大,面白而方。耳穿银环,服色与其兄一样矣。

奴酋诸将一百五十余,小酋诸将四十余,皆以各部首长为之,而率居于城中。

小首言「日后你佥使,若有送礼,则不可高下于我兄弟」云

1595年奴酋努尔哈赤36岁,小曲舒尔哈齐31岁。从朝鲜使臣申忠一的记载来看,当时奴酋与小酋在外界看来,两人之间虽然有差别,但不是很大。很多时候,奴酋与小酋并提。宴请使者,前一天奴酋宴请,后一天就小酋宴请。

甚至小酋还对使臣申忠一说道:「军官不但为兄而来,我亦当接待。」这种说法,实际是在使臣面前突出小酋个人。

小酋在穿戴上也向其兄努尔哈赤靠拢,「服色与其兄一样矣」。

最后,甚至向朝鲜使臣申忠一说道:「日后你出使,若有送礼,则不可高下于我兄弟。」如果送礼的话送给我的与送给哥哥努尔哈赤的应该一样,不分高下。

舒尔哈齐对申忠一说了两句关键的话。一句是:「军官不但为兄而来,我亦当接待。」一句是:「日后你金使,若有送礼,则不可高下于我兄弟。」话虽不多,但言为心声对申忠一说的这两句话,充分暴露了舒尔哈齐心怀异志,图谋不轨。

《建州纪程图记》不经意间,暴露了舒尔哈齐阴暗的内心世界。

由于舒尔哈齐心理阴暗,因此看什么都不顺眼,弟贝勒舒尔哈齐在口头上常说「这样活著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同时,上前线打仗时就不敢勇猛冲杀,一味保命。而且,注意维抑小集团的利益,庇护他的犯了错误的部下。

最后,发展到了率领部众,脱离中央,另立山头,大闹独立。这是分裂建州国的严重罪行。直到这时,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才下令软禁了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死在软禁之中。

至于在软禁中是他杀、自杀或病死,则正史无记载。《清史稿》说是「薨」,《满文老档》说是「卒」,看起来,都不是努尔哈赤下令诛杀的。自杀的可能性也很小,最大的可能是病死。从努尔哈赤平等地对待舒尔哈齐的六个儿子来看,也可以印证舒尔哈齐是病死的。

对于努尔哈赤处理舒尔哈齐,历史上有不少猜测性的记载,其实是没有根据的误判。

如沈国元的《皇明从信录》记道:

「奴儿哈赤(努尔哈赤)杀其弟速儿哈赤(舒尔哈齐),并其兵。」

王在晋的《三朝辽事实录》记道:万历三十九年,「奴酋忌弟速儿哈赤兵强,计杀之」。

张猜的《辽夷略》记道:「奴之祖日佟教场(党昌安),建州卫左都督金事也。生佟他失(塔克世),有二子,曰奴儿哈赤、速儿哈赤……速儿为兄奴儿囚杀。

」彭孙贻的《山中闻见录?建州》记道:万历三十九年,「太祖(努尔哈赤)忌其弟速儿哈赤兵强,计杀之」。

黄道周的《博物典汇》之《建夷考》,叙述较为详细,该书写道:「酋(努尔哈赤)疑弟有二心,佯营壮第一区,落成置酒,招弟饮食,入于寝室,锒铛之。注铁键其户,仅容穴,通饮食,出便溺。弟有二名裨,以勇闻,酋恨其佐弟,假弟令召入宅,腰斩之。

他们认为,是努尔哈赤疑忌舒尔哈齐「兵强」「疑弟有二心」,因此,将舒尔哈齐囚禁致死。事实是,舒尔哈齐已经率领臣子和军队出走了。不是努尔哈赤疑心大,是舒尔哈齐确实「有二心」了。

当时努尔哈赤掌握实权,处治舒尔哈齐不必用什么计策,只要正式下达命令就可以了。这里没有阴谋诡计,是正大光明的。以上的猜测性记载,是没有根据的。

努尔哈赤果所地幽禁舒尔哈齐,避免了女真国的分裂。努尔哈赤对舒尔哈齐的处治是应该肯定的。考虑到舒尔哈齐生前曾经立下不少战功,同时他的儿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舒尔哈齐在顺治十年(1653年)被追赠为亲王,谥曰庄,是谓庄亲王。顺治帝为他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在权力和财富面前,人性里的骨肉亲情往往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事业初创阶段,血浓于水,又少不了亲情的支持。这种亲情的转化,内因在人性的贪婪和进取心。可没有贪婪和进取,事业怎么发展。随著事业有成,出现了权力之争。权力和财富(爱人)是亲情转化为政敌仇敌的外因。历史上没有几人能跳出这条铁律的羁绊。

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是同母所生,相互亲情很浓,都能舍命为对方,弟弟舒尔哈齐在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创建大金的初期功勋不差上下。可是,随著事业发展,谋略主张分歧越来越多,到了女真各部快要被他们统一的时候,发展到了顶点。悲剧的发生是免不了的,因为权力巅峰在金字塔尖,只能有一个人说了算。《太祖秘史》剧里,努尔哈赤曾经给足了弟弟面子,让他当一把手,建州都督。弟弟表示不当,他知道自己当不长,但又不死心。最后终于走到分庭抗礼,分兵对抗的地步,就是要靠实力较量了。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对舒尔哈齐的拉拢作用不是主要原因。最高权力的独占性,决定了努尔哈赤处死弟弟的必然性。只是形式有不同,时间有早晚。在性格特点上,弟弟舒尔哈齐不如哥哥努尔哈赤,正像努尔哈赤说的那样,欲取又舍,欲退又进,对女人是这样,对权力也是这样。不除掉他,女真大业就不能发展了。史料记载舒尔哈齐是坐牢而死。电视剧里是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刺死了舒尔哈齐。褚英因此在努尔哈赤面前暴露了野心。

还有两个女人,是引起他们哥俩矛盾的不可排除的原因之一。但还构不成杀死弟弟的决心。一个是东哥——叶赫部美女格格,另一个是那齐娅,尼堪外兰的女儿。哥俩都是即爱江山也爱美女的情种。不要说谁先谁后,也不在谁先爱谁。都是由性格使然,弟弟同样输给了哥哥。

在我看来,舒尔哈齐虽然功勋不小于哥哥多少,但是,没有哥哥领著弟弟干,哪有弟弟建功立业的平台,战略决策都是哥哥定下来的。没有哥哥,他不知道是否还得回中原,吹笛子谋生去。

不坚决不果断,是舒尔哈齐性格的缺陷,像这种人,最好老实到底最好。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两兄弟应该说感情基础是非常好的。两人不但是一母同胞,而且是患难兄弟,一起从荆棘丛中滚出,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两兄弟背负共同的家仇,携手起兵,东拼西杀,南征北战,从实现报仇的愿望开始,到建立偌大的基业,可以说不愧「兄弟」二字。但是到了后来,兄弟俩开始心生嫌隙,以至于反目成仇,最终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囚禁而死,令人感慨!这一切的转变,要从头说起。

(努尔哈赤像,图片来源于百度)

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了三个儿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雅尔哈齐生于1565年,死于1589年,没有子嗣,也没有相关事迹记载。努尔哈赤是1583年起兵的。雅尔哈齐应该是一起参加了起兵,但是征战了几年就死了。后来就是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亲哥俩并肩作战了。这两兄弟幼年就开始吃苦。他们的生母早亡,那年舒尔哈齐5岁,努尔哈赤也才10岁。继母为人刻薄寡恩,两兄弟俩不得不到深山老林中,采集松子、木耳、蘑菇等物,长大点后再猎取一些野物,然后将这些山里的东西送往抚顺的市场出售,以贴补家用。就这样也不容于继母,两兄弟只好投奔外祖父王杲,寄居他门下。那年舒尔哈10岁,努尔哈赤15岁。

(努尔哈赤雕像,图片来源于百度)

本想在外祖父家好好过日子,没想到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攻破王杲的古勒寨,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双双被俘,被李成梁充作幼丁,随军征战。明军当然不会拿女真俘虏当人看,每次都让女真俘虏打头阵。打了几仗,大部分女真俘虏都战死了,努尔哈赤兄弟却侥幸活了下来。这是俩兄弟最早的战斗经历。老天没有给他们循序渐进积累经验的机会,一上场就是去拚命,九死一生。但是「祸兮福之所倚」,这俩兄弟通过残酷的战场搏杀练就了一身武艺,积累了战斗经验。

(舒尔哈齐墓,图片来源于百度)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为报父、祖之仇,努尔哈赤起兵攻打尼堪外兰。当时手下只有几十个人,十三副甲胄,战将更缺,舒尔哈齐成为了兄长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和主要战将。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舒尔哈齐晋封贝勒,地位仅次于他的兄长,成为第二号人物。在努尔哈赤征战东北的过程中,舒尔哈齐一直跟随兄长战斗,积累了赫赫军功。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三卫,队伍壮大了,于是在原来黑旗军的基础上分设了一个红旗军。努尔哈赤率领红旗军,将黑旗军交由舒尔哈齐指挥。

舒尔哈齐的思想转变开始于他两次到北京进贡。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八月,舒尔哈齐首次带领建州女真朝贡使团前往北京进贡。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七月,舒尔哈齐第二次进北京朝贡。这两次进贡使舒尔哈齐开了眼界,内心被明朝的「糖衣炮弹」击中,觉得自己也应当像哥哥努尔哈赤一样,拥有更大的权力,掌握更多的财富。尤其是是明朝的政治拉拢,让舒尔哈齐产生了野心。舒尔哈齐到达北京后受到了明朝廷热烈隆重的接待。明朝廷赏赐给他金银绸缎等丰厚的礼物。明朝廷还授予了舒尔哈齐都指挥使职务,让他成为明朝的高级武官。明朝的做法明显就是一种分化策略,希望在努尔哈赤集团内部制造矛盾,扶持反对势力。政治头脑简单的舒尔哈齐哪里会想到这一层。他开始对明朝心存感激,在政治态度上越来越倾向于明朝。

回到东北后,舒尔哈齐除了积极与明朝发展关系外,还和其他女真部落联姻,以扩大他的个人实力。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朝重新起用老谋深算的李成梁。李成梁加大了分化离间努尔哈赤兄弟的力度,甚至让儿子李如柏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如此一来,舒尔哈齐个人野心急剧膨胀。他决心依靠明朝,使自己成为女真最高领袖。

(李成梁像,图片来源于百度)

事情到了这一步,舒尔哈齐与兄长努尔哈赤的矛盾就很难避免了。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舒尔哈齐因为自己亲家的关系,在战斗中消极避战,被努尔哈赤剥夺了指挥军队的权利。但是舒尔哈齐并没有迷途知返,而是带著自己的儿子们企图自立为王,并向明朝寻求帮助。舒尔哈齐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果断采取措施,诛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和部将武尔坤。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在皇太极等人的极力求情下,免于一死。从此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禁,直到1611年死去。

但是努尔哈赤对自己这个亲弟弟还是有感情的。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确立八旗的时候,各旗旗主如下: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这里面除了努尔哈赤以外,代善、皇大极、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杜度是努尔哈赤的长孙,镶蓝旗主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从这个人事安排可以看出。虽然舒尔哈齐背叛了努尔哈赤,但是努尔哈赤还是念了旧情,为他这个亲弟弟的后人留了一旗。清顺治十年(1653年),追封舒尔哈齐为和硕庄亲王,也算是肯定了他在大清帝国创业之初的贡献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