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恐怕都知道“天下无义战”这个道理,无论是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其背后无非就是赤裸裸的利益相争。不过话虽如此,大多数野心家,还是愿意用正义来装点自己。

可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那么神奇,有些战争的发生就是那么的莫名其妙,等双方回过头来细想,发现战争的理由竟然是如此的可笑。但当双方都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那么理由是什么又有谁去管他呢?反对直接杠就对了!

在春秋时期,就有这样一段真实的历史,最初仅仅是两个小孩之间的打架,最后却将各自国家卷入,战至血流成河。

这两个国家正是春秋时期的两大强国,楚国和吴国。也许是开战理由太奇葩了,司马迁难得的在《史记》的《楚世家》和《吴太伯世家》中都记载了此事件。

两小孩打架却导致吴楚大战,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开战原因

不过在说正文之前,却必须要提提故事的大背景。话说吴、楚同在南方,楚强而吴弱,两国本无什么大的仇怨。但是随着两国国力的发展,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兵戎相见也将是迟早的。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攻破陈国,发现夏征舒的母亲夏姬生的十分美艳动人,于是就有了娶她的想法,但楚庄王的弟弟子反也看上了夏姬。这时候一个叫申公巫臣的大臣突然站了出来,说这夏姬的面相不好,是谁娶谁要倒霉的。这一下,庄王和子反都不敢了,最后只有把夏姬嫁给了连尹襄老。

结果在第二年的晋楚邲之战中,申公巫臣暗箭射杀了连尹襄老,尸体被晋将荀首带走。然后申公巫臣以迎回尸体为名,护送夏姬回娘家郑国(夏姬为郑穆公之女),结果两人直接在路上成了亲,并由郑国逃到了晋国。

子反得知后大怒:“好你个巫臣!忽悠我们说什么夏姬面相不好,原来是你小子自己看上了她啊!”于是便联合与其有仇的大将子重,灭了申公巫臣的全族,瓜分了他的财产和妻妾。

两小孩打架却导致吴楚大战,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开战原因

远在晋国的申公巫臣听闻噩耗,气的是咬牙切齿,誓报此仇。便命人各送了一封信给子反、子重,上面写着:“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这便是成语疲于奔命的由来)并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首先他利用晋楚相争的契机,劝说晋景公“连吴抗楚”,并亲自带着晋景公给他的三十车(约两千人)来到吴国,教导吴国人如何驾驶战车,指导他们如何作战,并作为吴国和晋国联系的中间人。

从此吴国快速吸收中原文化得以强大起来,迅速吞并了楚国东边的各属国。之后晋、吴两国开始不停滋扰楚国,而每当有告急文书,身为大将的子重、子反就要率军前去救援,往往一场战斗结束,另一边马上告急,最密集时一年竟达七八次之多,从此两人在晋、吴两国之间疲于奔命。

两小孩打架却导致吴楚大战,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开战原因

申公巫臣的计策为将来的吴楚争霸埋下了伏笔,由于长期交战,吴楚两国上下从此也逐渐成为世仇。

在这之后大约70年左右,公元前522年,因受费无极谗害,楚国太傅伍奢及长子伍尚被杀,次子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并成为公子光(即阖闾)的宾客,开始积极策划利用吴国攻打楚国报仇。而吴国经过了这70年的发展,国力大增,隐隐有了挑战楚国霸权的资格,也开始蠢蠢欲动。

这时候,故事终于发展到了本文的正题。话说,在吴楚的边境有两座小城,一座叫卑梁属楚国,另一座属吴国(《楚世家》称为钟离)。那时候还没有那么明确的边界线划分,两国交接处具体哪边属吴,哪边又属于楚国,很难说清楚。

注:《史记·楚世家》中卑梁属吴国,但同为《史记》的《吴太伯世家》,以及在《吕氏春秋》中卑梁属于楚国。因此本文中主要采取后两者的说法。

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很容易产生纠纷,而偏偏在这争议地区又长了一片桑树,两城百姓都要到这里来采桑养蚕。本来两国就有仇,现在又有了切身的利益纠葛,那么冲突的发生就成为了必然。

两小孩打架却导致吴楚大战,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开战原因

大概在公元前519年,或者还要之前的某一天,有两个少女在采桑的过程中,不知何因(《吕氏春秋》说是嬉戏,也有说是争桑打架)吴国少女打伤了楚国卑梁的少女。于是卑梁人就把伤人的少女抓了起来,到吴国那边讨要说法。

结果吴国那边的人根本不把这当一回事,表现的非常敷衍。卑梁人一怒之下就把那个少女杀了,然后扬长而去。这一下吴人也彻底炸锅了,马上就纠集了一群人跑到了卑梁,把那家人全家都屠杀了。

治下发生了如此恶劣的越境杀人事件,马上就被上报到了卑梁守邑大夫面前。大夫闻听,大怒:“吴国人竟然敢攻打我的城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事情的原委是什么了,马上调兵攻了过去,把吴国边城无论老幼全都给杀了。

本来是一件寻常的小孩打架误伤事件,结果扩大发展成了恶性杀人,再到现在竟然演变成了屠城惨案,事态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听闻边城被屠,吴王僚大怒(内心估计是高兴吧……终于有了攻打楚国的好借口),马上派公子光发兵攻打楚国。

两小孩打架却导致吴楚大战,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开战原因

从此旷日持久的吴楚争霸因两小孩打架拉开了序幕,春秋时期著名的鸡父之战(发生在公元前519年)便是此事件的后续。在鸡父之战中,吴楚两国纠集各自的属国展开决战,期间公子光得知楚国主帅阳匄病亡,楚联军士气低落,建议吴王僚追击退兵的楚联军。

楚联军在鸡父遭到吴军奇袭惨败,吴军乘胜攻占了战略要地州来,从此吴国取得了地域优势,在吴楚争霸中开始占据上风,楚国则进入被动防御阶段。

之后随着公子光弑杀吴王僚,夺得国君之位成为吴王阖闾,开始重用伍子胥、孙武,最终在柏举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进而攻破楚国郢都,差点导致了楚国的亡国。

就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原本只是两个小孩之间的纷争,最后演变成为了两国之间旷日持久的大战。可能是因为原因实在是太荒谬了,直到战国末期,依然被人津津乐道,甚至吕不韦还把过程详细得写到了《吕氏春秋·察微》中。

两小孩打架却导致吴楚大战,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开战原因

后人更是总结了“卑梁之衅、血流吴楚”的典故”,用来讽刺因为小事而引起的无端争端和杀戮,用于警醒后人。可惜外国人没有学过中国历史,就在十八世纪,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发生了原因几乎完全一样的战争。两个相邻的印第安部落,因为两个小孩争抢一只蚂蚱,逐渐发展为大人之间的械斗,最后引起两个部落之间的战争,被人戏称为“蚂蚱战争”。

但是以我看来,这个故事固然告诫我们“退一步风平浪静,忍一时海阔天空”。但是其实和“不带帽子”那个故事一样,为了利益,从个人到国家,想要发动战争,不管理由多么荒谬,不管有没有理由都不重要。一样的事情,两千多年前发过,十八世纪的美国发生过,现在依然在继续,就算是不管多么遥远的未来还是会发生。

本文内容以《吕氏春秋·察微》为主,参考资料《史记·楚世家》、《史记·吴太伯世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