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没李世民什么事,扯不上关系.

后唐是公元923年—936年,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已经是是五代十国时期了,定都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从开创到终结只经历了2世4帝,历时14年。

就五代十国时期的各封建王国来说,后唐统治疆域最为辽阔,在这个时间段各帝国中影响力颇大。「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公元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割据河东称为前晋, 公元907年朱全忠篡唐事件后,建立后梁,而晋国就是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公元909年李克用去世,他的儿子李存勖世袭即晋王位,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阳)称帝,改年号为同光,沿用「唐」国号,这沾染点唐的气息,所以,没有李世民的什么事,

同年,李存勖灭了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926年踌躇满志的李存勖灭了前蜀王衍;以后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形成了一定的势力,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作抵押,借辽兵攻取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

又过了一年即公元 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了南唐王国,企望延续大唐正统,南唐也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王朝。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中原五朝更迭,版图变幻,但历来皆以梁、唐、晋、汉、周为中华正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后唐建立者从血统上和李渊李世民没有直接关系,从族别上是西域沙陀族,唐朝前期统一西域后,迁徙了很多西域部族到中原靠近边塞地区重新安置,这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之一,安禄山史思明等人都是营州这样地方出来的,同样,后唐李氏李国昌、李克用、李存勖所在河东也是类似,所以原本李克用李存勖的封号是晋王,按理说他们建立政权该叫晋,就轮不到后面石敬瑭了。包括党项拓跋氏所居夏州当初也是,所以后面李继迁为夏王,李元昊才建立西夏。

沙陀族今天推测属于突厥进入中原后的分支,这可能只是一部分解释。其实更可能属于李世民攻灭薛延陀的一部分延续。薛延陀当年在西域有过一个政权,薛延陀被灭,一部分人被迁入中原,他们属于铁勒族,沙陀的解释是居住沙漠,这个称呼可能是传说性质或者道听途说。

但是,国号的延续和血统没有直接关系。历史上绝大部分国号拟定主要是根据分封地,这是为什么认为古代是封建王朝的一个标志。后唐之所以没有叫晋而改叫唐,主要是李存勖占据洛阳这个李唐旧都。其次他们祖上为唐朝效力比较受优待,以唐朝末年的维护者自居,打击朱温这种反叛者,举起唐朝的正统旗号能够很好的收揽民心。正如后唐被石敬瑭投靠契丹篡夺后唐以后,很快江南李升就在金陵又再建唐朝,是为南唐国。事实上之前李升和契丹来往很密切,契丹同样很想入主中原,因此频繁联系南方吴国对中原北部形成包围态势,哪知道契丹扶持了儿皇帝石敬瑭,李升对契丹改变态度不满,所以再次主打唐朝正统延续的旗号,而李升是吴国徐家养子,同样和李唐家族一点关系没有,甚至唐这封号和南方地区也没有关系,李家徐家在唐朝末年时甚至还不如李国昌李克用等外族人有功劳,但为了收揽民心发展势力,都打出旗号,后来南唐相对南方十国,也算是最强盛的。


后唐跟大唐没一毛钱关系,更谈不上是唐朝的延续。后唐李氏是是沙陀人,李克用的父亲叫朱邪赤心,被唐懿宗赐姓李,改名李国昌。跟李唐王朝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一、后唐建国

天佑四年,李克用一生的死对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李克用始终不承认后梁,第二年李克用病逝。

同光元年四月,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政权,并于当年十二月,灭了朱梁,并定都洛阳。

李存勖登基后,追封战神父亲李克用为唐太祖。李存勖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武功盖世,但因为背信杀降、宠信伶人等不为人齿的行为,落下千古骂名。

二、李存勖定国号为「唐」的玄机

历史上出现众多国号重叠的状况,并不是新朝廷懒得起名,而是想混淆视听,以验证其政权的合法性。

中国人讲究法统问题,即一个政权的存在,必须是合法的,否则就有违天道,将得不到上天护佑,同是也会引起觊觎之心。

验证政权合法性的手段通常有两个:

  • 一是论证前朝的不合法,以天道轮回的理论验证。即所谓的「汤武革命」!
  • 二是以前朝政权的正常延续,来说明自己政权的正统性。

第一个方法比较繁琐,而且容易有「鼓励乱臣贼子」的嫌疑。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前朝是合法的,本朝延续就是合法的。

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一堆「汉」、「唐」、「周」等等的原因。李存勖就是借唐朝的合法性,扯虎皮拉大旗。这办法确实很有欺骗性,手段很低劣,但很管用,很多人认为后唐就是唐朝的延续。

其实,按古代朝代更替法则,这个说法是行不通的,李存勖的后唐不但跟李唐王朝没有血缘关系,在政治上也没有任何传承关系,甚至中间还有个后梁政权。李存勖的所谓延续,纯粹驴头不对马嘴的骗人!

这种欺骗手段最成功的是刘秀和他的东汉政权,不过人家好在跟西汉有血缘关系,李存勖这个搞得太离奇了点。那又何妨,武则天当年继承「周朝」不更是隔山打炮吗!


不是李世民后人,不过认为是唐朝的延续也没大毛病,后唐自认自己就是唐,是唐的延续,他们一段时间内一直用唐年号。这和拜占庭这个名字差不多,是历史学家为了方便称呼,有意区别开来的。难道历史上真的有拜占庭?只有东罗马罢了。

后唐是沙陀人集团发展而来的。唐朝自身奄奄一息只剩一口气,朱温把持著朝廷,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朱温杀了唐昭宗,各藩镇诸侯组成了对抗朱温的联盟。

在和朱温的拉锯战中,沙陀人逐渐占据上风,并且吞了好几个藩镇,实力上有了王者之相。李存勖在天佑二十年称帝,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就有了后唐。


后唐是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的,虽然都是姓李,但并非是李世民的后人。且李克用本姓朱邪氏,因功被唐主赐姓李。后唐也不能说是唐的延续。具体请看下文。

唐僖宗中和元年,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帮助唐廷镇压黄巢起义。中和二年,受敕勤王,迫使黄巢退出长安,在此战中功劳最大,授河东节度使。中和四年,率河东军镇压起义军,迫使黄巢自杀。

干宁二年,李茂贞的干儿子阎圭想把唐昭宗劫到凤翔。致使长安大乱,唐昭宗出逃来到石门。李克用的军队在河河中,于是唐昭宗派延王戒丕、王允兄两人告知李克用长安的危急情况。于是李克用进军渭桥,被委以邠宁四面行营都统。李克用击破邠州,邠州刺史王行瑜逃到庆州后被杀,于是李克用收兵云阳,上书请求讨伐李茂贞。可昭宗却慰劳李克用,让他和李茂贞和解,授予李克用「忠正平难功臣」称号,封为晋王。

天复元年,朱温被唐朝加封为梁王。之后便是梁晋之争。朱温攻晋,占领晋州、绛州、河中,此时,梁势大,晋向梁发文书求和,朱温不应,大举进攻晋地,时遇大雨,梁军撤退。后晋王与契丹结盟,共同抗梁,最后因晋大败,契丹背晋与梁结好。李克用大怒,誓要雪耻。

可等到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后的第二年李克用去世,临终前嘱咐其子李存勖说:定要打败契丹、消灭朱温和讨伐刘仁恭。李存勖继位后,以讨伐梁贼,恢复唐室的名义与岐、吴联盟对梁用兵。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仍用国号『唐』,后世为区别李渊建立的唐,史称后唐。同年,晋灭梁。

由此知,后唐并不是李世民后人建立的,虽国号都是『唐』,但不会是唐的延续。只能说是相同国号的两个国家。


后唐不是李世民后人创建的,开创后唐的是李克用,他是沙陀人,本命朱邪,作为唐末的节度使,镇守一方。后来在镇压黄巢起义,几次进京勤王的过程中屡次立下战功,被唐僖宗赐姓为「李」。天佑四年,朱温代唐称帝,改国号为梁,李可用认为朱温是挟持唐帝自立,并不是正统,所以仍旧延用唐朝天佑的年号。后来他的儿子李存勖建立后唐,追谥为武皇帝。因此,后唐不过是借用唐朝的一个壳而已,并不是唐朝的延续。


麻烦有个唐字就是李世民后代建立的吗

不错 在历史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 不过大多都是冒认的 跟前朝没有关系 比如皇子被封为秦王或齐王 一般都是太子 地方政权健立的朝庭在南方一般叫楚 吴 越 唐等等 这是习惯性的称乎和前朝大多没有关系


后唐李氏乃沙陀族人,晋王是唐朝皇帝封的。当李存勖打到开封,俘虏梁末帝时,他骄傲的很,晋满足不了他的内心。他还派兵灭前蜀,建立起强大的帝国。又因为李唐王朝赐他家姓李,他觉得他能统一天下来延续唐朝,故又称「后唐」了。


后唐君主跟李世民没有半点血统关系,李克用原姓朱邪,是沙陀族首领,在唐朝任职。因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被唐皇赐姓李,朱温篡唐立帝,后来被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所灭。然后李存勖称帝,因感李唐恩德仍旧以唐为国号。


后唐唐朝没半毛钱关系。一个异族政权,只不过披了件唐朝的马甲而已。如同五胡十六国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政权,也是个披了汉朝外衣的异族政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