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实际上我国古代的小说,诸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都是由民间传说和故事开始,最终被作者汇编成集的,而《封神演义》也是如此,所以它里面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比如妲己、姜子牙、十二金仙等。

雷震子:雷震子的原型就是民间的雷公,是传说出生在广东雷州半岛的陈文玉。《集说诠真》中记载雷公的形象是,「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这正是雷震子的形象。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李靖的原型是佛教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梵文毗沙门天王,穿甲胄,托宝伞,是古代印度的财气。

而多闻天王的儿子正是佛教护法之一的哪吒。二郎神:杨戬,全称英烈昭惠清源妙道敷泽兴济二郎显圣真君,他的父亲杨天佑是上天「左金童临凡」,为确州城内书生。母亲云花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于是生下独生子二郎真君。据说二郎神长大以后帮助乡民锄强扶弱,斩妖除魔,并且法力高强,于是被民间纪念成神。

所以说,都是整编。


近日,国漫良心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连续刷新著中国电影史上的各项纪录,也成为了2018年以来电影界遇冷的救市之作。在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同时,那一脸邪魅的「魔童」形象也迅速霸占了小伙伴们的朋友圈。

网友们对这位本土少年英雄的钟爱之情日月可鉴,然鹅,其实哪吒并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神话传说人物。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哪吒的原型来源于印度密教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那罗鸠婆,又名那咤俱伐罗,那咤只是简译。

唐代时,佛风盛行,一些佛教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了一些文人墨客的加工之后,「那咤」,也就渐渐地变成了具有中国血统的「哪吒」。而到了宋朝,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的劳动人民又把唐代开国元勋李靖,给附会上了佛教中北方天王的故事脚本,经过历代民间的演义,最后神封托塔天王。

而哪吒大闹龙宫,以身殉民。三头六臂(也有说三头八臂),莲花化身的饱满形象,则最终定型于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至此,哪吒也就正式入籍中国,位列道教仙班。被封为威灵显赫大将军、中坛元帅、三坛海会大神,通天太师,又称三太子、太子爷,成为了道教的护法神之一。

后续的《封神演义》、《西游记》以及「金刚芭比」、「百分百空手接白刃」等艺术再创造,也都是以此为蓝本。所以,哪吒的诞生,是中外宗教大融合和民间文学创作总和的一个产物。

这里顺带提一下,近年来,有学者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认为哪吒来源于伊朗战神努扎尔。其实读快一点就会发现,「努扎尔」和「哪吒」的发音还挺像的。而且,努扎尔的身世和哪吒也有著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伊朗史诗《列王纪》的记载中,努扎尔是王国的太子,而且也拥有两个兄弟。骁勇善战的他,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长年随大将们一起在外征战,最后在与图兰人的一场战斗中被俘杀。努扎尔死后,伊朗人民把他封为战神,并预言当世界末日来临之时,他将会复活拯救世界。

不过,哪吒源于努扎尔的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不是作者想像的,是作者整合、再创造的,基本上都有历史原型。

简单点讲,《封神演义》是脱胎于元代的《武王伐纣平话》,这本书本来是一部道教教徒编撰的神话大合集,封了三百六十五路神仙,主要是便于请神占卦用的,还有就是对抗佛教的侵蚀!

《封神演义》将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神话故事整合,然后再加工,弄一个封神,形成了完整的神仙谱系。所以,李靖也是以大唐大将军李靖为原型塑造的,至于哪吒、二郎神也是来自元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雷震子唐代应该就有了,具体我也不知道!


封神演义本身就是个神话故事,你信则有这么回事,不信则无这么回事。作者想像创作出来的一部神话故事。就像莫言的《生死疲劳》一样,写的人生与死都是那么疲劳。


封神演义是后世古人撰写的,其素材采用搜神记等其他书籍。大部分都是以小说内容来讽刺或者折射当代的一些事一些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