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實際上我國古代的小說,諸如《西遊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都是由民間傳說和故事開始,最終被作者彙編成集的,而《封神演義》也是如此,所以它裡面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比如妲己、姜子牙、十二金仙等。

雷震子:雷震子的原型就是民間的雷公,是傳說出生在廣東雷州半島的陳文玉。《集說詮真》中記載雷公的形象是,「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這正是雷震子的形象。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李靖的原型是佛教中的北方多聞天王,梵文毗沙門天王,穿甲冑,託寶傘,是古代印度的財氣。

而多聞天王的兒子正是佛教護法之一的哪吒。二郎神:楊戩,全稱英烈昭惠清源妙道敷澤興濟二郎顯聖真君,他的父親楊天佑是上天「左金童臨凡」,為確州城內書生。母親雲花女戀舊情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於是生下獨生子二郎真君。據說二郎神長大以後幫助鄉民鋤強扶弱,斬妖除魔,並且法力高強,於是被民間紀念成神。

所以說,都是整編。


近日,國漫良心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連續刷新著中國電影史上的各項紀錄,也成為了2018年以來電影界遇冷的救市之作。在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同時,那一臉邪魅的「魔童」形象也迅速霸佔了小夥伴們的朋友圈。

網友們對這位本土少年英雄的鐘愛之情日月可鑒,然鵝,其實哪吒並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國神話傳說人物。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哪吒的原型來源於印度密教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那羅鳩婆,又名那吒俱伐羅,那吒只是簡譯。

唐代時,佛風盛行,一些佛教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經過了一些文人墨客的加工之後,「那吒」,也就漸漸地變成了具有中國血統的「哪吒」。而到了宋朝,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的勞動人民又把唐代開國元勛李靖,給附會上了佛教中北方天王的故事腳本,經過歷代民間的演義,最後神封托塔天王。

而哪吒大鬧龍宮,以身殉民。三頭六臂(也有說三頭八臂),蓮花化身的飽滿形象,則最終定型於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至此,哪吒也就正式入籍中國,位列道教仙班。被封為威靈顯赫大將軍、中壇元帥、三壇海會大神,通天太師,又稱三太子、太子爺,成為了道教的護法神之一。

後續的《封神演義》、《西遊記》以及「金剛芭比」、「百分百空手接白刃」等藝術再創造,也都是以此為藍本。所以,哪吒的誕生,是中外宗教大融合和民間文學創作總和的一個產物。

這裡順帶提一下,近年來,有學者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認為哪吒來源於伊朗戰神努扎爾。其實讀快一點就會發現,「努扎爾」和「哪吒」的發音還挺像的。而且,努扎爾的身世和哪吒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伊朗史詩《列王紀》的記載中,努扎爾是王國的太子,而且也擁有兩個兄弟。驍勇善戰的他,為了保衛國家和人民,長年隨大將們一起在外徵戰,最後在與圖蘭人的一場戰鬥中被俘殺。努扎爾死後,伊朗人民把他封為戰神,並預言當世界末日來臨之時,他將會復活拯救世界。

不過,哪吒源於努扎爾的這一說法,並未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可。


不是作者想像的,是作者整合、再創造的,基本上都有歷史原型。

簡單點講,《封神演義》是脫胎於元代的《武王伐紂平話》,這本書本來是一部道教教徒編撰的神話大合集,封了三百六十五路神仙,主要是便於請神占卦用的,還有就是對抗佛教的侵蝕!

《封神演義》將各個時期各個地區神話故事整合,然後再加工,弄一個封神,形成了完整的神仙譜系。所以,李靖也是以大唐大將軍李靖為原型塑造的,至於哪吒、二郎神也是來自元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雷震子唐代應該就有了,具體我也不知道!


封神演義本身就是個神話故事,你信則有這麼回事,不信則無這麼回事。作者想像創作出來的一部神話故事。就像莫言的《生死疲勞》一樣,寫的人生與死都是那麼疲勞。


封神演義是後世古人撰寫的,其素材採用搜神記等其他書籍。大部分都是以小說內容來諷刺或者折射當代的一些事一些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