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谁的功劳最大?在当时来看每个人都有很大功劳,但要是放到今天来看,功劳大小还真是有差距。

曾国藩。他的一生最大的功绩有三个,一个是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为大清朝续了命。二是开启了洋务运动,第三个就是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比如,李鸿章。对于大清王朝来讲,曾国藩的功劳可以说最大,但放到今天来看,就没什么,他给后人留下最多的可能是为官之道。

李鸿章。又一位晚清杰出的人物,在这三位中,我最瞧不上的就是这位李中堂,他的功绩也很大,比如,签订了一大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订购了一大批西方军火,从中也是挣足了银子,建立了一支号称亚洲最流弊的舰队,后来被打的全军覆没。当时来看,他就是慈禧的替罪羊,今天来看,他毫无功绩。

左宗棠。如果说晚清还有一位有骨气有良心的大臣,那必须要说是这位铁骨铮铮的湖南汉子左宗棠,他的功绩在我看来有两个不得不提,一个就是平定了陕甘回乱,另一个大家更清楚,收复新疆。可笑的是,当初就是李鸿章这个王八蛋忽悠慈禧放弃新疆的,还好慈禧听了左宗棠的。也许在当时,左宗棠功绩看起来没那么大,但放至今天,也许不用我多说了吧!

所以说,我觉得左公的功劳是最大的!


曾国藩,是腐败没落清朝的杀人机器,曾屠夫镇压太平天国,只是让狗??延残喘腐败的清王朝多活几十年。他把杀人的刀枪对准汉人和南方各个少数民族进行屠杀。对洋人和清狗满人,像狗??奴才一样,崇洋媚外,软骨头。如果拿出内斗屠杀自己人的劲一至对外驱逐洋洋鬼子。今天的中国历史可能了会改写,到现在还是满狗??清王朝的。现在有些文人认贼作父,作祖宗。为他戴高帽儿,正名。把曾剃头,曾屠夫摆上儒家圣人之列,你们把孔子,朱熹往那搁?沾满那么多平民百姓的鲜血,怎么能称之为圣人。这是近代,现代文人的悲剧。所以说曾剃头,曾屠夫是杀人魔王的罪名,罪人。清狗??,汉奸走狗??。是永远,万世都洗不脱罪名的。他和他的学生都是利益集团,清狗??,官绅,地主阶级,乡恶霸。都是汉奸走狗??同出一辙。都是欺压当时的低层老百姓,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的恶魔,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平论功德。李鸿章,软骨头,汉奸走狗??,清狗割地求和,赔款。卖国求荣,崇洋媚外,像条哈爬狗??。连太平天国的将士兵都不如,最起码他们见了洋人就敢杀,敢打,敢驱逐,毫不留情。有英雄的胆量和气魄,有血性,爱国爱民族爱中华。这一点是曾国藩利益集团不敢做的事情。他们贪生怕死,只会拿著刀枪对准自己的汉人,自己的同族,同胞和少数民族。至于左宗棠还有一点血性,是条汉子,收复新疆,镇压西北回民。这是功劳相对于腐败没落的封建清王朝来说的。对于现在的所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而言不在一条道上,也不在一个频率。没有得谈论功,要谈论功德找痴死太后老妖婆去拿。注意了,小篇你不要发这样的白痴文章问题来愚弄天下的农民百姓。


我也来说两句

细节咱们就不说了,咱们就来说说主要的大事件!曾国藩,湘军的创始人,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晚清最具有影响力的名臣!他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工兵学堂,印刷了第一批西方的书籍,还安排了第一批去美国的留学生! 他加速了中国从农业到半工业的进程,做为一个这个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在来看看李鸿章吧,他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立者,也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我是想不通为什么左宗棠要收复新疆他干嘛要阻止,后期打了中法马尾战争,中日甲午海战,都输了,马尾好像就没敢动手,甲午全军覆没!一生签订30多条约,还收俄国贿赂,别的有没有就不知道了,但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让日本赚足了银子进入列强俱乐部!

现在看看左宗棠,也是湘军将领,洋务运动!平定甘陕回乱,收复了新疆!想想咱们中国的近代史,如果左宗棠不收复新疆,那现在新疆会不会也也蒙古国一样不在我大中华版图呢!这意义也十分重大呀!

最后咱们来总结一下,李鸿章就先不理他了!曾国藩是可以说是农业到工业,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折点了!而左宗棠护卫了我中华的领土!到底谁贡献大呢,我就不决定了,选择困难!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可谓是满清政府的顶梁柱了,没有他们无能的满清恐怕早已经完蛋了。说到贡献,左宗棠肯定排第一,左宗棠是个直率的人,他脾气暴躁,性情中人,作出的贡献也很纯粹,左宗棠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和尊严,比剩下的两个要高尚的多。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老油条,两人做事的出发点首先是维护个人利益,维护清朝的统治,没有左宗棠那么纯粹,说到圆滑,左宗棠倒数第一,不过维护国家利益,左宗棠是第一!

曾国藩别名又叫「曾剃头」,你之所以那么风光还不是踩著无数汉人的白骨上台的嘛,当年他镇压太平天国,攻破南京,杀了多少人啊,秦淮河流淌的都是血啊,保守估计也有上千万人了吧,当然你说作为官僚阶层,镇压农民起义是「正义」事业,太平天国也不见得有多好,不过曾国藩杀了很多人是确定的,太平天国在曾国藩手里完蛋了,维护了满清政府的稳定,中国再一次没有内乱,表面上曾国藩似乎保住了国家,可是他保住的是他个人和满清政府的利益,老百姓得到什么,还不是重新回到被官僚剥削的痛苦之中,可以说曾国藩没有对国家有什么实质的贡献,说白了,一切还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罢了。有趣的是现在很多人崇拜曾国藩,学习他如何修身治国,曾国藩是修炼到家了,只是修的是他自己,国家可没有修到多少啊!

李鸿章就不用说了,他也是镇压太平天国出身,成了满清后期的重臣,李鸿章后半生都是当满清的奴才,当满清的遮羞布,挡箭牌,背黑锅,统统都是李鸿章去干,签订什么不平等卖国条约都是李鸿章经手的,大家都骂他是卖国贼。虽然说李鸿章是替满清背靠的黑锅,不过你李鸿章可以不背啊,不当奴才也就是啦,辞职不干就是了嘛!只是李鸿章放不下权力,只能被慈禧当棋子用了。李鸿章也不全是坏人,也是有点爱国情怀的,他希望国家强大,办洋务运动,办铁路,创立近代海军,开工厂等等,至少李鸿章还懂得一个国家需要工业,为工业开个好头,不过最后都成了泡影,甲午一战,全输光了,李鸿章就骂名无数了,也许李鸿章真不幸运吧,碰上个无能的满清政府,想真正为国家做点事,就是那么难啊!

左宗棠是个纯粹的人,他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他是硬汉子,对谁都不服,应肯那句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他做的贡献是最实质的,也是最有意义的!是他收复了被沙俄侵吞的新疆领土,让一百多万公里土地没有屈辱的丢失,他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体现了一个汉人最强硬的骨气,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呐喊。沙俄不是很猖狂吗,侵占我们的新疆,左宗棠就不服你,抬著棺材表明心志,死也要拿回新疆,他拿回来了。法国不也是很嚣张吗,侵占中国西南地方,左宗棠就是不服你,伤害中国,我就干掉你,法国害怕了。左宗棠这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尊严在奋斗,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奋斗,哪怕是牺牲了也在所不惜,在他身上才体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骨气,他比什么修身治国的曾国藩,裱糊匠的李鸿章强太多了。左宗棠不是「完人」,可是他做的事确是伟大的,他对国家的贡献是不容磨灭的,是纯粹光辉的,不含一点污垢。可惜这样一个人,最后被李鸿章陷害死了,左宗棠死时,京城的城墙倒塌了,人民都说左宗棠死了,满清最大的希望也倒了。虽说有点夸张,但是满清到死也没有出现像左宗棠那样的铁骨铮铮,为了国家民族尊严而不怕死的人啦!


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必须澄清摆正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国家!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基本是属于同时代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和功业都相仿,都是靠平定太平天国起家,而且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和走向都起到了划时代,关键性的历史作用。

而且无一例外的极度忠于清王朝,是清王朝的铁粉。

也难怪,半世公候,出将入相,全拜清廷所赐。

现在我们再回到开头那个话题,什么是国家?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政治文化中(注意,此封建是专指"分封诸候,以屏藩周"那个封建),朝代就是国家。

所以,在这个意识框架下,忠于朝廷,就是忠于国家。朝廷亡了,国家也就亡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的就是这种理念,认知和情怀。

曾,左,李等中兴名臣作为传统文化的膜拜者,践行者当然也概莫能外。

忠,孝是他们的登天梯,敲门砖,自然奉之唯谨。

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所忠于的清朝廷就是天下,就是国家,就是全部,就是所有。

所以,摆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所忠于,所奉献的是清廷,而不是国家,至少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

鉴于历史的局限性,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是不能强求的。

正本朔源,提纲挈领,我们再来分析这三人究竟对国家的贡献何在,孰大孰小。

就我们现在所认知,所统一的国家层面和后来国家现实状况来讲,他们早期平定南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剿灭北中国捻军起义,对清廷的政治利益和统治来讲,是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虽然我一再强调,要尊重历史,要客观的看待和认识历史局限性,辨证,唯物的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但是,我们还是要面对铁一样的历史现实,那就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尽忠,才使得清王朝这个腐朽透顶,愚昧透顶,顽固透顶,落后透顶,封闭透顶的封建王朝在中国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统治,失去了接轨,赶超世界强国的契机,短暂的平衡犹如把头埋进沙堆的驼鸟,逃避不了随后血腥的侵略,宰割和掠夺。

而且,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监督干预机制的缺失,在他们身后埋下了军阀割剧,地方干政,战祸不息,干戈不止的隐患。

其实,他们都是百代之翘楚,一时之俊杰,如能领袖群伦,打破陈规,跳出藩篱,不拘小忠小节,启民智,更国体,效强国,合潮流,其与国家功业之伟,当不可计量。

只不过,历史不能假设。

所以,我认为,就三人这一段共同经历来讲,与清廷则有功,与国家则有过。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待他们平定内乱,秉政中枢,放眼世界的时候,才惊觉中国面临数千年来世界一大变局,自已所处的时代和世界比起来,差距是如此的惊人,身为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和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得不严肃认真地面对这个现实。

"放眼看世界,师夷长技制夷,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等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共识。

曾国藩首倡洋务运动,并奏明朝廷,选拔幼童出洋留学,左宗棠,李鸿章在各自辖区都相继予以开展,为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军事,教育,法律,科技,工商等社会全方位进步打下了基础,储备了人材。

同样,在这一方面,他们的功业并肩,难分伯仲。

唯有左宗棠,除此之外,力排众议,年逾七旬,舆梓(棺材)率部出关,独战强俄,血染天山,收复新疆全土,其功厥伟。

综上所述,左宗棠对国家的贡献最大!


多谢邀请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领导人之一,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最大功绩收复新疆、梁启超评价左宗棠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左宗棠完全当当得起民族英雄四个字。收复了华夏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最富饶而广袤疆场。千秋功业,万世之功。左宗棠的最高职务是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闽浙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核心人物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淮军创始人及灵魂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在位时,创造了当时46个第一,他以他独有的个人魅力,让世人惊叹,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第一能人,淮军创始人及灵魂人物。

曾国藩,晚期清朝重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湘军创始人,晚清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文学「湘乡派」创始人,他以程朱理学严谨治学,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历史功绩,是创立了湘军,并镇压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辅助皇权稳固了当时动荡的环境。曾国藩被许多人推崇为古今第一完人,被认为是晚晴中兴四大名臣之首。

曾国藩开启了近代军阀的序幕,汉族士绅把持晚清政局的局面,曾国藩也拉开「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的开端,满清的第一批留学生就是曾国藩派出的,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詹天佑和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曾国藩是第一个被授予重权的汉臣,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因为镇压太平天国,拯救了满清统治者的大危机。曾国藩既挽救了满清,也削弱了满清权力根基,汉满权力基础发生质变,从此满清政权逐渐消弱。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民族英雄,曾国藩保证了中国统一,也是大功,李鸿章那就是功过褒贬不一啦。


曾左李三人作为晚清社会的中流砥柱,对国家对民族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不过,贡献这种东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无法量化,也无法被分解成具体的指标体系,没有办法横向比较。

但我们还是可以盘点一下他们各自的贡献,是非功过任由大家评说吧。

曾国藩

曾国藩最大的功绩是创建湘军,作为湘淮武装集团的代表人物具体领导了平定了太平军的叛乱。实际上,曾国藩是在一种极其困难的状态下创建了一种为国家服务的汉族地方武装模式,成为中国历史的创新。同时,开创和领导了早期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化的主要奠基人。

作为旧式文人,曾国藩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夫服务君王的典范,也为儒家的入世哲学树立了行为标杆,是整个清朝士人当之无愧的道德楷模。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千年一遇的大祸乱,它不仅造成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社会动荡和四千多万人口的死亡,也极大地动摇了清廷的统治根基,客观地促成了中国洋务运动和近现代化的发端。

但如果没有曾国藩和与他理念完全相同的一些汉族大臣,诸如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彭玉麟、毛鸿宾、刘长佑、李续宜等人横空出世,清朝真有可能提前70年灭亡了。而曾国藩则是这些人的领袖,是这个群体的灵魂人物。

在曾国藩之前,清军遇到战事主要依靠专业的国家常备军绿营和八旗武装。但在洪秀全发起广西金田起义之后,清廷的绿营部队不堪一击,短短的几个月就兵败如山倒,尤其可虑的是,国库空虚,没有接济饷银的能力。咸丰皇帝不得已动用自己的私人库帑,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连燃眉之急都解不了。

于是,咸丰皇帝在肃顺的谋划之下,不得不接受湖南巡抚张亮基等人提出的利用地方团练抵御太平军的办法。团练本来出自民间自保手段,但在万般无奈中被朝廷采纳,成为对付太平天国的有效手段。团练自主性较大,地方上自主招募兵丁,自主训练,所需经费自行解决,朝廷只给政策不给钱。

曾国藩就此起家,成为地方团练的标志性人物。而湘军也就此崛起。

曾国藩打仗,奉行理学的固有作风,抱朴守拙,号称深挖沟、结硬寨、打呆仗,先立足于保存实力,再图谋消灭敌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尤其是发扬湖南人霸蛮作风,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

战争中他特别重视汲取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积极吸收西方工业革命的结果,努力使中国与世界接轨,积极倡导和投身与洋务运动,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局和同文馆,派出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储备人才。同时,他还努力学习现代外交,接受现代国家理念。

曾国藩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为官的典范,他敦品力行,注重个人修养,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中,曾国藩成为身体力行的第一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人能敌。他以后的许多年里,为官从政的人都是以他为榜样。

左宗棠

左宗棠是湘军中影响力仅次于曾国藩的人,但他与曾国藩相比,行胜于言,说的少做得多,而且执行力超强。

与曾国藩的木讷和抱朴守拙不同,左宗棠在个人能力上是个罕见的天才。他不仅比曾国藩有才气,更是不屑于曾国藩故步自封的理学。他在经世致用方面大大高于曾国藩。

曾国藩是个老打败仗的人,左宗棠确是军中诸葛亮,打仗从来没有失手。也正因为如此,左宗棠一生戎马倥偬,有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

从三十多岁出道到六十多岁,左宗棠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战场上,平洪杨,剿捻匪,灭回乱,左宗棠无往而不利,一生中可以说没有打过败仗,是名副其实的战神。

左宗棠打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六十多岁时,他入疆保卫祖国领土,命一小队亲兵抬著一口棺材,打仗时与他一起冲在前面,往往气势如虹,令敌人闻风丧胆。

左宗棠最大的功绩是收复新疆,挫败了沙俄帝国主义侵吞我新疆领土的企图,同时,也阻止了新疆和西北地区的突厥化。可以说,没有左宗棠,整个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都有可能脱离祖国版图。

同时,左宗棠也是中国近现代化的推动者,他当陕甘总督,创办兰州机器局和西北纺织工业,当闵浙总督,创办福州马尾造船厂和船政学堂,培养了中国最初的海军人才。

与后来的李鸿章相比,左宗棠十分清廉。他一生中过手的军费几千万两银子,但死的时候却身无长物,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财产。

李鸿章

与前两位相比,李鸿章显得更加复杂。

李鸿章早年依附曾国藩,是曾国藩正式收入门下的弟子。同治初年,曾国藩意识到平定洪杨以后政治格局会有重大变化,命李鸿章自立门户,创办淮军。李鸿章从此自领一军,参加了平定洪杨之乱的收官之战,紧接著投入剿捻战斗。

同治九年,天津教案善后,李鸿章接替老师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从此走上中国政坛的权力巅峰,开始执掌晚清中国外交和军事,由于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文华殿大学士,虽然他没有担任过军机大臣,但确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宰相。

清廷在外交和军事上有最高权力机构,那就是军机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兵部和后来的海军衙门。但由于直隶总督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晚清军事和外交实权,落在了李鸿章身上。

同治九年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那就是天津教案。在处理天津教案时,曾国藩和清廷同时意识到,中国再固守原来的外交理念,不走军事近代化的路子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于是,清廷将直隶总督驻地由保定移驻天津,同时将三口通商大臣裁撤,改设北洋大臣,与直隶总督和署办公,由直隶总督兼任。从那以后,清廷的直隶总督超越两江总督,成为督抚第一要缺,疆臣领袖。

北洋大臣的职责是,就近办理京畿之内的通商和外交事宜,负责东三省、朝鲜、日本事务,以及渤海、黄海的防务。这样,直隶总督正式插手日、俄、朝鲜事务,从那时起,李鸿章的地位直线上升,比皇帝的权力还大。

李鸿章是个有识之士,也是个特别能干实事的人。他在直隶总督任上,具体实施了洋务运动的大部分实务,筹建北洋水师、修太平洋海底电缆电报、修铁路、建兵工厂、筹建近代邮政事业、近代邮轮、创办招商局、唐山开滦煤矿,曾国藩当初的设想在他的谋划之下渐次展开。

李鸿章最突出的成就是办理外交和创办北洋水师。

今天的人有句口号叫做「弱国无外交」,这实际上不仅是对李鸿章的否定,也是对缺乏外交才华的逃避和借口。晚清中国不仅是弱国,更是渣国,按照弱国无外交的逻辑,大家就不要办外交了,等著列强来亡国吧。

李鸿章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把中国外交办的有声有色,甚至赢得了各国的尊重。北洋水师也是从完全不懂近代工业到亚洲第一的现代化海军,以至于现代中国直到不久以前才恢复那样的地位。

从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起,直到庚子之乱《辛丑条约》,中国实际上就是李鸿章一个人在战斗,打仗时,是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战败了,李鸿章是罪魁祸首,然后议和谈判还得他出面,因为如果那些爱过热切的人出面连李鸿章一半的成果都谈不出来。

《辛丑条约》是典型的例子。

庚子之乱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慈禧太后,那个时候李鸿章为了避祸远赴广东任两广总督,他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闵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一起发起东南互保。

但善后时却仍需他来。庚子之乱的善后工作实际上是晚清外交难度之最,因为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馆书记生山衫彬都是无辜被杀,各国驻华使馆和教堂被围攻,直隶和山西的洋人传教士、工程师被杀,许多妇孺也在内。

按照以往的惯例,割地、丧失治外法权、赔款是必须的,但最终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仅仅是赔款,没有割地和丧失主权,赔款数额还从最初要求的十亿两降到四亿五千万两,这些不得不归功于李鸿章的纵横捭阖的外交才能。

李鸿章的毛病是小团体观念严重,过于关注和保护自己的嫡系,同时,为官不清廉,他死后积攒了巨额财富。


这个问法太令人生气,什么对「国家贡献」?他们分别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官僚,宗旨就是维护自己在满清王朝中的政治地位,还有追逐封建地主之财产地位,这种诱惑别说是君主制度下的当时,拿到今天,又有谁不会去为了己到手的利益不去拚命呢?假如老夫穿越时空生在当时,只要朝庭启用我,我又是地主大土豪,大平军打到门口,将分我的家产、杀我本人,我能不拚命捍卫自己吗?

至于顺带保住了大清王朝,哪只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运气!因为,他们的利益的确跟我的利益挷在一起去了…这是没办法的!

谈对国家贡献什么的,纯碎是扯蛋!我只能说,在我保住了我与朝庭结成的利益共同体的同时,我救下了一个温神和灾难,坑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给他们制造了贫穷、落后与灾难,仅最后的民族抵抗,战死了三百多万军人,和因战争而死亡人口三千余万人口,光一个南京屠杀就三十万人,房物被毁不计其数,财产直接损失不计其数,到百年后的今天,日本还在叫嚣:为争夺钓鱼岛不惜与中国决一死战,二战不存认输给中国,不悔过,不道歉,大日本皇军进入中国没有错,中国如果想报复,尽管来,日本防务省早等著呢,日本有《日美安保条约》,开战时是日美联军共同对抗中国(不怕我们)。

这就是满清包括老妖婆,把耻辱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

假如不是腐朽的满清统治史,中国的近代史就不会这么黑。就不会太过积贫疾弱,贫弱就要挨打,这是早被证实的铁律!

今天,我们有幸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带领著我们,为著中华民族的重新复兴,进行著新的长征征程上,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未来我们永远努力去争取,去奋斗!

一一一完


从满清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无疑曾国藩对国家的贡献是最大的。因为他凭一己之力,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延续了满清王朝50年的国祚。贡献第二大的应该是左宗棠,率领赢弱的满清军队, 收复了新疆整个伊犁地区。如果没有左宗棠的运筹帷幄,在李鸿章这些主和派大臣的主持下,整个新疆都独立出去了。李鸿章是这三个人当中官做的最大的,但是李鸿章对国家的贡献并不比曾国藩和左宗棠大,相反,因为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李鸿章身居高位,不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使国家丧失了很多的主权和领土,称之为民族罪人,一点都不为过。


很讨厌喷子动不动就以当代键盘侠的豪气和圣母婊去看待当时的人和思想,难道平定太平天国不算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有些网友就比较客观,包括他们开启洋务运动、派人留学、引入和传播西方科学等等。

至于排名,我认为曾国藩作为汉人首领,无可争议排名第一,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功绩当排第二,李鸿章因为前面两个大佬在,只能排第三。

再次提醒,看问题要客观,要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看待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不要瞎眼一样为喷而喷,那只能显示你的狭隘和无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