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一生可以说十分丰富,但是政治生涯算是百折不饶吧,除了文学、历史精通外,他还是一等一的演说家,据说是英国认识英语单词最多的人。

总的来讲丘吉尔算是一个能文能武的综合性天才,细心而又果敢的一个人,在英国的历史上,他对国家的贡献,或者说对欧洲的贡献是最大的。

高调?我不知道从哪里冒出这个词来形容他?丘吉尔一生好像没有高调过,只是他的正确理念总被抹杀,因为他喜欢游历,博览群书,深刻了解历史和政治,所以在很多时候他是有先见之明的,如果说这是高调,不如换个词,说是实力。

了解到丘吉尔不禁让人联想到我们的领袖邓小平,我感觉邓小平特别的像丘吉尔,政治远见,政治手法相当相似,都是伟大的政治家。

反观现在的美国总统,我觉得用高调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而且,确实,特朗普的高调是冒出笑话的,而且是频频冒出笑话。


谢邀。

丘吉尔是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政治家;在他整整61年的政治生涯中,起起落落,但是从来都没有自甘堕落,而是不断奋进;

丘吉尔担任过英国政府内阁中几乎所有职务——自最高职位首相到普通议员;上过战场,主导了至今仍然影响著世界军事的一些重大发明,比如飞机、化学毒剂;丘吉尔本人甚至还曾经学会了开飞机;

丘吉尔主要的事迹或者说贡献应该是在二战时期——丘吉尔一开始就反对当时英国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看出了希特勒的狼子野心;

不过那时丘吉尔的预言在英国议会没有多少听众;所以丘吉尔一开口要人们警惕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反而引来了议员们的一片嘘声!

不过希特勒最后以行动证明了丘吉尔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张伯伦下台,丘吉尔临危受命,并且发表了教科书般的演讲,鼓舞英国人乃至整个欧洲惊慌不知所措的人们:

......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二战中,这位死硬的反对共产主义的政治家暂时放弃了原来的立场,主动与斯大林合作;凭借与罗斯福良好的私人关系这三位巨头经常在一起决定人类共同的命运;

不过,二战后英国人民却向往福利社会,全然忘记了丘吉尔这位战时首相对保卫大英帝国做出的奉献;英国保守党在议会选举中惨败;丘吉尔政治生涯戛然而止。

丘吉尔为人并非高调,作为政治家又是优秀的文学家、演说家,一个标志性的烟斗,一个V字形手势,处处流露出绅士风度;

后来人们常用的「铁幕」一词,其版权就属于丘吉尔。


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人一般被认为是大英帝国外交的最后象征。丘吉尔曾经这样总结过,他说,英国外交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平衡外交。

他说,几百年来,英国一直努力使欧洲大陆国家之间保持力量平衡,哪边弱了,英国就去帮哪边,哪边强了,英国就去遏制它。只要有这种平衡,欧洲大陆国家之间会自动地相互牵制,英国就可以高枕无忧。

那么平衡外交里面,对英国来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欧洲大陆不能出现一个霸主。不管是哪个国家,只要它变得过于强大,有可能压倒其他国家的时候,英国就联合其他欧洲国家来围攻它,绝对不含糊。英国从最早和西班牙打,到后来和法国打,再到后来和德国打,根子上都属于这种性质。

丘吉尔这个说法影响非常大,后来大多数写英国外交的书和文章,写完平衡外交就完了。但我可以告诉你,这可不是英国外交的精髓,它只是当年英国外交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丘吉尔根本没把话说完全。英国外交的真正精髓,是务实主义,就是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因时势而动。

这个话很简单,但如果深入进去,你会发现英国外交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它的理念就和我们的一般理解很不一样。我举个例子,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怎么对待问题。一般的想法是,碰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

比如,平时我就老会听到别人评论国际问题,说这个朝鲜问题怎么解决不了呢?中东问题怎么解决不了呢?但英国外交绝对不会这么想。在他们眼里,外交的首要任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实现国家利益。所以碰到问题,你要琢磨的不是怎么解决它,而是怎么来利用这个问题,让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就拿对待敌人来说吧,按一般的理解,对待敌人肯定是要把它彻底打垮,我们说的「亦将剩勇追穷寇」,「斩草除根」,都是这个意思。但英国从来不这么干,对待敌人打败就行了,还得留著它。为什么?因为你可以用它的力量来牵制别的国家,今天是敌人,明天可能就是盟友。你看,这理念就很特别。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丘吉尔其人:

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的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从1929年到1965年,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插一句题外话,此处注意丘吉尔的中间名「斯宾塞」,没错,就是黛安娜王妃所属的英国贵族斯宾塞家族,二人也的确有亲戚关系。

顽劣的少年时期

1881年,7岁的丘吉尔被送入一个贵族子弟学校读书,丘吉尔是学校中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因此经常遭到老师的体罚,后来不得不转学到另一所学校。

1888年,丘吉尔进入仅次于伊顿公学的哈罗公学就读,但是成绩依然不佳,虽然丘吉尔的学习成绩不好,可是他后来之所以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综合素质,伦道夫勋爵于是决定在儿子丘吉尔毕业后将他送到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青年时期初露锋芒

1895年2月,丘吉尔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第四骠骑兵团任中尉。1895年10月,刚刚当上中尉的丘吉尔利用假期和朋友一起到古巴亲身体验一下西班牙和古巴当地人民起义的战争。由于其父亲的关系丘吉尔被英国情报部门看中,要他负责收集西班牙军队所使用的枪弹的情报。《每日纪事报》也聘请他为随军记者,为该报发稿。

1895年11月,历经了战火,身怀一枚西班牙红十字勋章的丘吉尔回到英国,古巴之旅使丘吉尔爱上写作和记者的生活。1896年,丘吉尔随部队调往印度,在那里他有时间阅读大量的历史、哲学作品。一年后印度北部部落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武装起义,得知消息后丘吉尔立即请了假,以《加尔各答先驱报》和《每日电讯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英国的军事行动,他在向两张报纸所发出的稿件的基础上再加入自己收集到的其他资料,写出了第一部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1898年《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在英国出版,之后相继出版了小说《萨伏罗拉》、有关英国和苏丹战争的《河上的战争》。1899年9月,已经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在随英军士兵行进途中被后成为南非总理的史末资所俘虏,丘吉尔虽然是随军记者,但是因其携带武器并参加战斗,布尔人拒绝释放他。1899年12月,丘吉尔极为大胆地独自一人越狱成功,在当地一个英国侨民的帮助下逃到了洛伦索-马贵斯(今莫三比克首都马普托)的英国领事馆。这一事件使得他在英国的名声大噪;1900年3月,又经历了几次战斗的丘吉尔终于回到英国,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的丘吉尔决定抓住机会,从此踏入政坛。 初入政坛大展才华

1900年10月,代表英国保守党参选的丘吉尔顺利当选议员。不过在议会中他虽然是保守党成员,却抨击保守党政府的多项政策,如在英布战争中的政策,并坚持反对政府的扩军计划,在成功阻挡政府的扩军提案在下议院通过后,丘吉尔又在贸易问题上走到了政府的对立面,他公开表示反对首相尼维尔·张伯伦的贸易壁垒政策,坚持维护自由贸易原则,这使得他与保守党彻底决裂。

1904年他自称「独立的保守党人」,并最终于1905年1月被保守党取消了党员资格。1905年5月,他坐到了反对党的议席中。1906年自由党上台,丘吉尔获任命为殖民地事务部次官,在任内最重要的成就是推动南非取得自治地位。1908年,阿斯奎斯首相上台,丘吉尔被任命为商务大臣,正式进入内阁,任内推动了强制性工人失业和伤残保险,并阻挠海军增加财政预算。

1910年丘吉尔出任内政大臣,在监狱改革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由于当面对工人游行罢工时采取的毫不手软的态度而遭到指责,最著名的一次行动是发生在1911年1月他下令军警镇压罢工和游行活动即著名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当警方得知有一伙东欧无政府主义者抢劫了一家珠宝店后,丘吉尔亲自到达现场指挥包围行动,调动了大炮、军队进行镇压。

宦海浮沉

1911年10月25日,丘吉尔与麦肯纳交换职务,转任海军大臣。1912年1月,丘吉尔在海军部正式建立了作战参谋部。1912年2月,丘吉尔在格拉斯哥发表针对德国海军的演说。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8月1日,丘吉尔在收到「德国已经对俄国宣战」的电讯后,自行下达海军总动员令,第二天才得到内阁追认。1915年1月,丘吉尔批准了海军攻占达达尼尔海峡的计划,但最后海军却无法攻占下该海峡,并付出了巨大代价,使得英国在战事之初的优势丧失,丘吉尔成为保守党猛烈攻击的对象。1915年5月,决定要与保守党人共组联合政府的阿斯奎斯首相免除了丘吉尔海军大臣的职务,派他出任内阁中地位最低的不管部大臣。被排挤在政治圈之外的丘吉尔决定辞职,赶赴法国前线亲自参加战争。1916年5月,丘吉尔卸任皇家苏格兰毛瑟枪团第6营营长,并放弃了中校军衔,回到议会。

1916年9月,达达尼尔海峡战事调查委员会成立,次年1月该委员会发表报告,为丘吉尔重新在政坛崛起提供了契机。1917年7月,自由党党魁劳合·乔治宣布任命丘吉尔为军需大臣。丘吉尔在军需大臣任内推动了多项对今后战争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发明,包括坦克、飞机和化学毒气。在丘吉尔的提议下,英国迅速扩大了坦克的生产规模,推动飞机在战争中的应用。1918年11月英国举行一战后的首次大选,选后丘吉尔在内阁内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两项职务。他开始对英国军队进行调整,并且主张积极干预俄国内战。

1921年,丘吉尔转任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兼任空军大臣,开始与爱尔兰新芬党谈判,最终允许爱尔兰成为英帝国内的一个自治领。1922年的大选中自由党惨败,丘吉尔本人也在自己的选区中意外失利。多年的战争使得选民变得左倾,原本支持自由党的选民大批大批地倒向工党。1923年的选举中丘吉尔再度落败,工党则获得胜利,组建了第一个工党政府。丘吉尔意识到自由党的势力已经开始衰败,很难再成为政坛上可以与保守党抗衡的政治势力,于是他逐渐疏远自由党,转而向保守党靠拢。1924年3月的补选中,丘吉尔以「独立的反社会主义者」身份参选,提出自由党等其他所有反对党都应该向实力较强的保守党靠拢。最后选举结果丘吉尔还是以43票之差落败。1924年夏,刚刚成立了9个月的工党政府倒台,丘吉尔代表保守党参选以高票当选,并被首相斯坦利·鲍德温任命为财政大臣。但是丘吉尔本人对财政一窍不通,在任内推动了英国重新采用金本位制。1926年英国职工总会因矿工薪资问题宣布举行全国大罢工,丘吉尔在罢工中采取强硬立场,还建议用机关枪驱散罢工矿工。因印刷工人也加入罢工行列中,报纸无法出版,丘吉尔下令由政府发行《英国公报》,宣传政府的政策。1929年5月英国再度举行大选,这次选举中丘吉尔本人虽然险胜,但是保守党和自由党在全国范围内惨败,拉姆齐·麦克唐纳的工党政府重新执政。这段被称为「在野岁月」的日子是丘吉尔政治生涯中的最低潮,他在议会中除了批评政府提出的印度自治方案,并决定与国大党谈判外,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包括已经在连载中的《世界危机》以及《我的早年生活》,还有一本关于祖先马尔巴罗公爵一世的传记。二战迎来高光时刻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议员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

1940年5月8日,张伯伦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1940年5月10日下午6时,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一小时后丘吉尔会见工党领袖艾德礼,邀请工党加入内阁并获得支持。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

上任后丘吉尔首先访问法国,他惊讶地得知法国即将投降,但是他向法国领导人表明,即使法国被打败了,英国仍将继续战斗。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政府号召英国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在海峡对岸的士兵,连海军部的军官们也亲自加入救援行列。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之后丘吉尔就发表了大概是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1940年9月19日,丘吉尔以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良好的私人关系,帮助英国在最关键的时刻获得了美国大量的支援物资,希特勒决定无限期推延登陆计划,不列颠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1940年8月,在丘吉尔的提议下,经过两国艰苦的磋商,以及罗斯福本人对美国国会的游说,美国最终同意向英国海军提供50艘驱逐舰,英国则以租赁的形式将其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交给美国。1940年12月8日,英国的美元储备已经枯竭,45亿美元中的大部分已经用于订购所有美国愿意提供的武器军火。于是丘吉尔亲自写信给罗斯福,坦率地表明英国的资金短缺,但是依然希望美国能够帮助英国:「如果大不列颠在这场斗争的高潮中被夺去它全部可以销售的资产,使得我们用鲜血赢得了胜利,拯救了文明,替美国争取了充分装备以防不测后却一贫如洗,那在原则上是错误的。」罗斯福收到该信后提出以「租赁」的形式将武器弹药支援英国,两个月后,租赁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在罗斯福12月30日的著名讲话中,称「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1941年8月,丘吉尔出访美国,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原本处于中立的美国也参战。丘吉尔相信,胜利已经不可扭转。1941年12月22日,丘吉尔冒著被德国潜艇袭击的风险访问美国。1942年1月1日,丘吉尔代表英国和美国、中国以及苏联的代表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草稿上签字,为战后的世界做出规划。之后丘吉尔又出席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会议,与罗斯福、斯大林等领导人多次会面,商讨战后世界局势。1942年8月丘吉尔亲自访问莫斯科,向斯大林保证盟军很快就会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减轻苏联独自面对德军的压力。1943年11月,丘吉尔与罗斯福以及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做出了敦促日本归还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以及钓鱼岛等的决定。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宣告,英国已经赢得了对德战争的胜利。拉开冷战序幕

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在当时这篇演讲被媒体猛烈抨击,因为此时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还未破裂,很多人把丘吉尔看成战争贩子。但是今天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丘吉尔也很早就提出要恢复德国的实力,共同抵御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散。

晚年生活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即位,授予丘吉尔最高荣誉嘉德勋章,并有意封丘吉尔为伦敦公爵以表彰其为英国所做出的贡献,但最终丘吉尔接受了其子伦道夫的建议,拒绝了伦敦公爵的封号。1953年12月10日,丘吉尔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类价值的光辉演说。」1954年11月30日,丘吉尔八十岁华诞,议会两院在西敏寺为他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1955年4月5日,丘吉尔因健康原因而辞职,当他走出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官邸时他吸著雪茄,打出有名的「V」手势向群众致意,然后就坐上汽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离去。1959年11月,丘吉尔继承了「下院之父」的称号。1960年,剑桥大学设立丘吉尔学院,以纪念丘吉尔。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中风去世。英国政府为丘吉尔举行了国葬。他的灵柩在西敏寺停放,供民众吊唁。然后用火车把灵柩运到他的出生地布伦海姆宫附近的布雷顿教堂公墓中,与他的父母亲葬在一起。

高调必然沦为笑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用实力证明高调不是笑柄。

让我们穿过历史来看看丘吉尔是如何高调的。

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一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从1929年到1965年,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对,没错就是N0.1。一个拥有最高调称谓的人。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众所周知的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巨头」之一,像英国传奇首相等信息我们先不去论他,今天,用生活中的小事告诉大家一个不一样的丘吉尔。

在一次访美期间,丘吉尔应邀去一家供应冷烤鸡的简易餐厅进餐。在取第二份烤鸡时,丘吉尔很有礼貌地对女主人说:「我可以来点儿鸡胸脯的肉吗?」「丘吉尔先生,」女主人温柔地告诉他,「我们不说胸脯,而习惯称它为白肉,烧不白的鸡腿肉称为黑肉。」尽管丘吉尔认为她这是在咬文嚼字,可他还是为自己的言辞不当表示了歉意。第二天,那位女主人收到了一朵丘吉尔派人送去的漂亮的兰花,花旁还附有一张卡片,上面写著:「如果你愿把它别在你的『白肉』上,我将感到莫大的荣幸——丘吉尔。」是不是感到他和老百姓没有差异,对,就是这种心细如发成就了他,想想一个国家的事忙吧,但他还是有心的办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丘吉尔有一个习惯,一天之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停止工作就爬进热气腾腾的浴缸中去洗澡,然后裸著身体在浴室里来回踱步,以事休息,暂且看成是名人的怪癖吧。二战期间,一次,丘吉尔来到白宫,要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当他正在白宫的浴室里光著身子踱步时,有人敲浴室的门。「进来吧,进来吧。」他大声喊道。门一打开,出现在门口的是罗斯福。他看到丘吉尔一丝不挂,便转身想退出去。「进来吧,总统先生,」丘吉尔伸出双臂,大声呼喊:「大不列颠的首相是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对美国的总统隐瞒的。」两人一阵大笑。英国从美国得到了全面的军事援助。坦诚相见又是丘吉尔的优良品质。

  丘吉尔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当上英国首相后,一次,他回到自己的母校,校长和老师们都毕恭毕敬地向他汇报学校的情况。可他对这些情况毫不感兴趣,说道:「我希望见一见学校学习成绩最差的那个孩子。」那个孩子被带来后,丘吉尔拍拍他的肩头,亲切地对他说道:「我非常感谢你,因为是你,牢牢地守住了我的位置。」,是不是这种诙谐幽默给他挣了不少分。

  丘吉尔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1922年,他因为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不能进行他所擅长的讲演,结果竞选失败。他说:「转眼之间,我发现自己失去了职务,失去了党派,失去了席位,甚至还失去了阑尾。」 他的朋友们本来情绪还很沉闷,但让他这样一说,都轻松了起来。对得到或失去的豁达也是很难具备的优良品质。

  一次,一个英国妇女拦住丘吉尔问道:「丘吉尔先生,当您知道您每次发表演说,大厅里总是挤得水泄不通时,难道您不感到兴奋激动吗?」 丘吉尔笑道:「承蒙夸奖,不过,每当我产生这种感觉时,我总让自己记住一点:如果我不是在发表演说而是在受绞刑的话,恐怕观众还会多一倍。」始终让自己感到危机,而不是满足,所以他给人以朝气。

丘吉尔于1965年1月24日逝世,享年91岁,这是相当高的年龄,可以说丘吉尔活的高调也包括了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极其辉煌且有意义的。

 


昨天晚上一点钟我去了无人国。这个国家太美了。要什么有什么,就是没有人。因为在这个国家。牛逼的人都叫大神,不牛逼的人都叫畜牲。我一去,大伙都乐坏了。父老乡亲们都说欢迎欢迎,来人啦!。我一看这情况,我赶紧说。我是梦游来的,我不是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