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问题我就写了区分正史和野史,简言说,正史是官方修的史,而野史是非官方的,一般就是私人自己编写的历史著作。

关于真的野史,明确地说是有史学价值的,这是因为正史也存在有错误。就说二十四史,有些人就找出很多技术性错误,如依据的史料不同,因一个古人有名还有字型大小,而史书中当两个人写,或当更多的人写。再有,就是因为是官方修的史,来源也是前一朝官方的记录,可能存在有掩饰的问题。历史学就是要找到历史真相。官方的正史,一般讲可信程度大,在没有相反的充足证据情况下,是相信正史的。

哪些野史有史学价值呢?

首先要判断是真的野史还是假冒的野史。野史很难保存,大多是手抄本,一代一代传下 ,为了证实是真正的野史,一般还要考察这些私人写书传承关系,避免是后人伪造。因为要是真的野史,还是有一定历史分析价值。要是后人伪造假的野史,就是没有明确的传承记录,一般就判断是假的野史。如日本发现的《扬州十日》等,就查不出其来源,也就是明确传承关系,又是革命党在日本发现的,很难说会不会是为了反满反清政治需要而编写的。

其次,有传承关系的,证明是真的野史,也不能完全相信,要看是写书人是自己亲眼看的,就是第一手资料,而是别人告诉的资料,或是连传问是谁都没有,纯粹是道听途说。判断真的野史,三、比较重要的,要与其他史书记录进行佐证。如果仅有一本野史孤证,而且存在疑点,还是很难让人相信。比如流传很广的马可波罗游记,他记录来到元朝,而且受到元朝皇帝信任,担任很多官职,但这么主要的人物,元朝方面却根本没有记录。现在很多人质疑其真实性,提出很多疑点,马可·波罗自称在中国17年深受忽必烈器重,但没有任何一本元朝史书能找到哪怕一条可供考证的记录。包括他自称扬州做官三年,扬州地方志里同样无从考稽。马可·波罗是色目人,色目人作为元朝的贵族阶级,他也自称在扬州地方上担任总管。即使不担任要职,可扬州地方志中明确记载了元代大小官员,包括外国人的详尽名单,仍然没有找到他的记录。而且关于中国最有特色的长城、茶叶等都没有写,很难想像他真的来过中国。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满族文化网原创出品。


野史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它亦可作为正史之拾遗补缺之用,用以参考、互鉴!

野史有的也以文学、小说的形式流传于世,它有的散见于家族传记、家谱流传渊源事迹。尤其是家族传记、家谱流传渊源事迹,往往可以作为修正正史资料不足、纰漏之用!

因此,野史不仅可作为「摆龙门阵」的谈资,也具有校正正史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