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在整个大明王朝的将领之中,是一个比较奇葩神奇的人,燕王朱棣造反成功夺了侄子的江山,最终成为明王朝皇帝明成祖,李景隆的表现是居功至伟。

李景隆官拜大将军,深得建文帝朱允文的信任,朱允文对他的信任来自于明太祖朱元璋。李景隆从小就喜读兵书,举止温文尔雅,论仗纸上谈兵,也可以夸夸其谈,明太祖朱元璋对他非常的喜欢也比较看重,准备把它留给朱允文作为辅助大将,为此明太祖在位的时候,经常把他派往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进行练兵,是明太祖朱元璋留给朱允文的心腹大将,建文帝朱允文也对他颇为器重,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靖难时官拜大将军,带领50万军北伐朱棣。

谁知和燕王朱棣作战时,屡战屡败,很快朱允文给他50万大军,就被他战败损失殆尽。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李景降不仅没有带兵迎战,反而开门投降。李景隆在整个作战的表现实际上是帮了朱棣,本身朱棣造反在舆论上就名不正言不顺,虽然打著清君侧口号,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就是为了反对朱允文消藩,因为消藩以后不仅没有了世袭的藩王爵位,自己的封地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李景隆的投降之后,在朱棣成功夺得了天下,为了感谢李景隆的突出表现,朱棣加封他为太子太师,赐功臣勋号,加国柱增岁禄,列于群臣之首,可以说没有李景龙的连战连败,就没有后来的明成祖的坐拥天下。

虽说明成祖朱棣对他加官进爵,前番功臣偏爱也为后期埋下了祸根。李景降作为原来对立面建文帝朱允文的重要军事将领,投降之后位列群臣之首,这样的待遇引起了群臣的不满多次弹劾李景龙,最后明成祖夺其爵位,不仅如此,连同他的弟弟李增芝及子女所有一切人等软禁家中,曾绝食抗议未死,后来郁郁而终。


要是没有李景隆,估计朱棣的大军就会久困于南京城下,然后被赶来勤王的军队消灭在南京城下,别说当皇帝,命都可能没了。

李景隆,明朝开国大将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靖难之役时,李景隆被拜为大将军,率朝廷军队征讨燕王朱棣,结果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以致攻守形势逆转,最终被夺职召回。

然而就在朱棣孤注一掷,直捣南京城下,面对著南京坚固的城防即将手足无措的时候,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迎接叛军进程。。这是一个改变朱棣命运的举动,也改变了大明的国运以及历史。。对于朱棣说真的封他第一功臣当之无愧。

不过对于叛徒谁都不会喜欢,永乐二年(1404年),他遭到周王、成国公、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人连番弹劾,被削爵圈禁。不知廉耻的活到了永乐末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