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之所以仕途一帆风顺,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行为与雍正皇帝的要求相符合。

田文镜(1662-1732)原系汉军正蓝旗人,后于雍正五年抬入汉军正黄旗。田文镜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康熙二十二年,由监生任职福建长乐县县丞,此为其仕途的起点。此后历任山西宁乡县知县、直隶易州知州、迁吏部员外郎、刑部郎中、监察御史、内阁恃读学士等职。可以说,在康熙年间,田文镜凭借自己的能力一路升迁,特别是五十五年在查办长芦盐政之时,显示出其卓越的办差能力,以致得到了康雍两朝君主的重用。

雍正帝等基之初,便令告祭华山。田文镜途经山西之时,看到山西灾荒歉收,直言进疏,对灾情毫不隐瞒,雍正帝对其十分赏识,于是令其署山西布政使。在任期间,田文镜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剔除山西省累积的案件,使得当地吏治清明。如此以来,田文镜逐渐成为雍正帝的心腹。

河南省在清朝十分关键,特别是黄河的治理是当时的头等大事。而当时正值河南诸事废弛,因此雍正帝便派田文镜赴河南管理政务,初任河南布政使,后署河南巡抚。因黄河泛滥,灾民遍野,因此田文镜将治理黄河作为河南的第一要务,期间兢兢业业,业绩显著,得到雍正帝的赞赏,被雍正皇帝誉为「实巡抚中第一」,这应该是对田文镜最高的评价了。

雍正五年,田文镜被特授为河南总督,并加兵部尚书衔,总督为正二品,若加尚书衔则为从一品。随后田文镜从原来的正蓝旗被抬入正黄旗,但凡臣工做出突出贡献,方可抬旗,可以说抬旗对于臣工而言是莫大的殊荣,由此可见雍正帝对田文镜的重视。

雍正六年,鉴于山东吏治急需整饬,田文镜授河南山东总督,管辖两省事务。并在上谕中指出「此因人设立之旷典,不为定例」。意思是说本来没有河南山东总督一说,但因田文镜的能力卓著,故因人而设,可见雍正帝对田文镜另眼相待。

雍正七年,因田文镜治理河南山东有功,特加太子太保。受此殊荣之人,在清朝是较少的,可见雍正帝对田文镜的重视。后世称田文镜为雍正帝的「宠臣」,此言不虚。

那么田文镜是凭借什么得到雍正帝如此信赖的?这与田文镜务实的工作态度是息息相关的。

田文镜在任职河南之时,兢兢业业,但问题在于他过于苛刻,以致物极必反,百姓哀怨。甚至在遇有灾害之时,也隐匿不报。可以说后期在执政方面也存在著诸多弊端。

尽管如此,田文镜遵循了雍正帝的改革方针,在地方上颇有建树,总体而言,还是以务实为主的官员。雍正皇帝本来就是一个注重办事能力的人,在这点上,田文镜十分符合雍正帝的要求,而田文镜又生在雍正朝,可以说遇到了有利的时机,所以田文镜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田文镜去世之后,雍正皇帝特令其入祀河南贤良祠,可以说这又是对田文镜的一大优待了。雍正帝去世之后,部分官员针对田文镜在河南的弊政,对其加以参劾,并奏请取消其入祀贤良祠的资格,但乾隆皇帝最终还是遵循了雍正帝的遗愿。

在乾隆看来,雍正帝所宠爱的臣子中,田文镜的能力不及李卫,李卫不及鄂尔泰,对田文镜的评价并不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应该也是与乾隆皇帝宽严相济的政策相关,以严苛著称的田文镜,自然是入不了乾隆皇帝的法眼了。

抛开对田文镜的评价,古代的臣工若想飞黄腾达,自然需要君主的重视。田文镜属于命运比较好的一类臣子,遇到了与之性格十分相似的雍正皇帝,君臣惺惺相惜,所以田文镜的仕途才如此之顺罢了。


田文镜的官场准则:不管同僚怎么看 ,不管百姓怎么看,关键是皇帝老子怎么看。田文镜汉军正蓝旗人,最初以监生的身份出任福建长乐县县丞,县丞是属于县级佐杂官,一般没有特殊关系的话很难升迁,但是田文静颇令人意外 他很快升任山西宁乡知县 ,后升直隶易州知州,吏部员外郎,郎中,御史,康熙五十五年出任长芦盐政这个肥缺,后再升为内阁侍读学士,

田文镜的升迁没有可以依靠的官场后台及人脉 ,基本上是靠自己努力得到的升迁 。

到了雍正朝的却出乎意料得到雍正的格外赏识, 被提拔重用,田文镜当然对雍正的提拔感恩戴德 也表现出无限忠诚,他自己底层官吏出身,非常熟悉清朝的整个官僚系统各种欺上瞒下的套路,他有才干,也肯实干,在出任河南巡抚间 开荒田 清吏治…各州县的官员稍有懈怠 ,就可能受到田文镜的严惩,丢官免职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正因为田文镜吏治严格,不怕得罪同僚… 很对雍正的脾气,很快就升任为河南总督兼 兵部尚书并且由汉军正蓝旗抬入正黄旗。

雍正六年 ,雍正认为田文镜公正廉明,政绩斐然,特授河南山东总督 ,这在清代也是一个特例,他上任之后注重打击盗抢匪类,把两省交界原本匪盗横行的地方这治理成夜不闭户,卓有成效。

田文镜虽然政绩不错,很得雍正的欢心 ,但是他因为在税收田赋劳役方面对百姓十分苛刻,所以在民间的官声并不好。

(由此可以得出 田文镜的升迁秘诀就是一个字「狠 」 对同僚狠, 对下级狠,对百姓狠,能够不折不扣执行雍正的意志, 所以才得到雍正皇帝的特别重用,迅速发迹。)

雍正九年田文镜因病申请辞官回乡, 雍正不准,令其病愈后仍回原职工作 ,四年后田文镜再次提出退休请求 ,雍正批准 ,不久田文镜病死,去世后雍正下令河南省城 设立田文镜专祠,以示褒扬。


《清史稿·列传八十一》

有记载 田文镜 (1662年-1732年),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字抑光,原隶籍汉军正蓝旗,雍正五年因功抬入正黄旗。监生出身。

个人著作

著作有《抚豫宣化录》、《钦颁圣谕条例事宜》(与李卫之作合为《钦颁州县事宜》),曾主持编修《河南通志》。他的部分奏折收在《朱批谕旨》中。

田文镜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一个监生,并且还是非科举出生,地位十分低微,穷人家的孩子要出人头地也非易事。在康熙时期,公元1717年时田文镜最高位置还只是侍读学士。直到雍正皇帝即位,田文镜的地位一日比一日高。

雍正帝即位后,对田文镜尤为器重。曾任河南巡抚,竭力推行雍正爷新政,取得一定效果。后升为河南总督,为封疆大吏。

田文镜办事认真,铁面无私,事无巨细均亲力亲为,为官也很清廉,做了近十年的封疆大吏家境却还是极为贫寒。公元1723年,山西发生的灾情,地方巡抚知而不报实情。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山高皇帝远,在当时信息又不发达,雍正爷高坐皇宫之内,不知道实情。田文镜在回京之后,详细的告知山西灾情,得罪了山西巡抚,雍正皇帝看在眼里,心里非常欣赏田文镜。之后又让他担任了河南巡抚以及到山东当总督,田文镜善于处理公事的才能充分的展现处理,把地方治理得仅仅有条。雍正皇帝称他是「巡抚第一人」,足见田文镜的能力。

田文镜曾说过:「苟利社稷,不过粉身碎骨而已,何惧之有?」

雍正爷也回复他「凭谁动你一毫毛,朕无能也」

做官能如此,不悔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