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司马氏本是篡立,晋朝江山是从曹魏手里夺来的,因此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粉饰舆论,倡导礼教,大谈仁孝。对当时的名士望族进行了打压和拉拢,对于不合作者大肆杀戮,制造政治高压。这就是嵇康所处的政治环境。

其次,嵇康与魏宗氏婚,也就是说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司马篡曹,他作为曹氏外戚,自然是监控打击的对象。

自身性格来说,嵇康喜谈老庄,爱好玄学养生,越名教而任自然,讲究真名士自风流,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们这种倡导,与当时司马氏的统治者提倡的礼教显然是一种变相的不合作。孙登曾经评价嵇康:「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对嵇康的前途提出了担忧。事实上嵇康确实比较倔强,山涛推荐他去当一个官职,他认为这是对他个人意愿的强烈违背,为官束缚了他所追求的自由,其实就是不愿当晋朝的官员。而且他愤然写了历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绝交。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得罪了当时皇帝的红人钟会。昔日他和向秀在大树下打铁,钟会去拜访他,他不为礼,锻而不缀,就是说当朝权贵去拜访他,他爱理不理,继续打铁,钟会临走的时候他才问了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来了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其实是表达了他对嵇康倨傲清高,不与当局合作的不满。果然,回朝后他就向皇帝进言,说嵇康才华高又不合作是个祸害,而且污蔑他曾经参与谋反。司马昭本来就对他这个魏宗室的外戚有所猜忌,这下谋反的罪名触动了皇帝的杀心。于是被刑于东市,孙登所言,竟然一语成呈谶。


魏甘露五年(260年)四月魏帝曹髦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朕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并且率领宫人300余人讨伐。

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为魏元帝。

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魏晋时期文人团体「竹林七贤」之一。

后因卷入朋友吕安的诉讼而入狱,权臣司马昭忌惮他的言论影响力会威胁司马氏政权,在钟会的建议下将其处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民间巨大的影响力足以动摇司马家族的统治,消除舆论的威胁,消灭造成舆论的人,是统治者惯用的手段。嵇康虽奇才伟岸,龙章风姿,无奈生死由人!悲哉!


谋国不正,司马氏只能安抚收买人心,为杀一儆百,在精神层面恐吓士人阶层,把这个不听话不合作的嵇康沙漏。司马家祸我中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