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对姜太公的了解,大多源于《封神演义》姜太公斩将封神的传说。

姜太公应该是现在山东一带的人。《吕氏春秋》称太公为「东夷之士」。《史记》说是「东海上人」。周朝建国又将其封在齐,他的老家应该在现在的潍坊、淄博一带。

太公本姓姜氏,名尚,字牙。后人口口相传,就讹传成了「子牙」。姜氏的祖先是伯夷后裔,伯夷封在吕,子孙从其封姓,所以姜尚也称吕尚。

《封神演义》上说姜子牙在昆仑山学艺四十年,下山时已经一个72岁的古稀老翁了。回到家中娶了个68岁的黄花闺女马氏,靠什么生活呢?学到的满身才学都用不上,老婆编了笊篱让他卖,结果一天都没卖一把;磨点麦子到集市上卖面吧,一阵狂风吹来,一口袋面都给吹跑了;又开了个小酒店,因为他是「万神总领」,一整天鬼都不来一个,酒也酸了,肉也臭了,菜也烂了;后来又从朋友宋异人那里借了五十两银子,贩卖猪马牛羊,又因为「失于打点」,让城管把牲口都入了官。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就去城里租了个摊位占卜算卦,因为算得灵,就招来了琵琶精。本想调戏子牙,结果被子牙用三昧真火给烧死了。因为「火烧琵琶精」,子牙被商纣王封为下大夫,但却被琵琶精的姐姐九尾狐狸精视为仇人,让纣王逼他限期修筑四丈九尺高的「鹿台」。子牙不顾官小位卑还想劝谏纣王放弃这个劳民伤财的念头,纣王大怒,问了他个「诽谤天子」之罪,欲将其处以炮烙之刑,子牙无奈,只好跳入御河借「水遁」逃跑,离开朝歌来到贤王姬昌治下的西岐,隐居渭水磻溪垂钓,等待明主出现。他钓鱼和别人不一样,钓鱼钩都是直的,叫「愿者上钩」。他钓的其实不是鱼,是能够重视他重用他的贤王。

有一天晚上,周文王姬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生著双翼的老虎向他扑来。大臣散宜生给他圆梦说,应该祝贺您,当年商高宗梦见飞熊后来得到了贤人傅说;现在您梦见的长翅膀的老虎其实就是商高宗梦见的飞熊,一定是上天给咱西歧降下了一位贤人。

于是第二天周文王就带领手下去城外寻访那位应梦贤臣。《封神演义》里面描写的文王访姜尚这一段,颇有点像《三国演义》里面的「刘玄德三顾茅庐」,不知道是谁抄袭的谁。

子牙见到文王来了,作歌曰,「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龙虎风云际会,子牙终于如愿钓到了一只大鱼,年近八十的他迎来了人生的辉煌起点。只要是好饭,就不怕晚。

说完了小说演义,咱再看看《史记》上是咋说的: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太公归了文王后,被文王拜为「文武师」,国中大事悉以咨之,「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意思是,太公满肚子智慧与谋略,后世凡是谈兵法与奇计的,都尊姜太公为祖师爷。

后来文王死了,武王姬发继位,对太公师之、尚之、父之,尊称其为「师尚父」。

三国时蜀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令后主刘禅尊孔明为「尚父」,也是将诸葛亮比之为姜尚的意思,希望儿子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诸葛亮,在他辅佐下建立武王伐纣兴周那样的伟大功业。

唐郭子仪对唐朝有再造之功,大历十四年,唐德宗继位,郭子仪进位太尉,兼中书令,赐号「尚父」,也是遵照周武王故事。

不数年,武王伐纣。出师之前,照例算了一卦,结果非常不吉利,并且风雨骤至,好像上天震怒了,众人都非常惊恐,只有太公坚持劝武王不要管什么天命不天命,因为那些东西都是骗老百姓的,准备了这么多年,岂能因为卦相不吉利就半途而废?武王于是在牧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誓师伐纣。最后,斩纣王,迁九鼎,拨乱反正,天下更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