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国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对左宗棠是否定的,因为他镇压了太平天国,镇压了农民起义的捻军,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是镇压人民起义的刽子手,很必然把他打入了另册,并且永远不会翻身。直到1984年以后,对左宗棠的研究才有了正面的肯定,想当年新疆曾沦陷了十几年,如果不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很有可能有6分之1的领土与我们无缘,对于这样一位抗敌御辱的名将,应该让其名垂青史。

左宗棠最后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两江总督,二等恪靖侯,图为左宗棠主政西北时的照片。

左宗棠,出生湖南湘阴,爷爷父亲都是秀才,在家乡办私塾,家境不富裕,后来迁往长沙教书,左宗棠跟随学习,长大后做了倒插门女婿到了周家,左宗棠很早中乡试,但会试屡次不第,于是在家里一边教书,一边潜心研究学问,1852年左宗棠终于进入仕途,在湖南巡抚张亮基府上做幕僚,那年他40岁。

左宗棠在家乡韬光养晦其间,结识许多中兴名臣,比如贺长龄、吴荣光、胡林翼、林则徐等,图为左宗棠的湘阴故居。

张亮基调走后,又担任新巡抚骆秉章的幕僚,长达6年,主要负责镇压太平军的事宜,他在湖南6年间的作用,用潘祖荫一句话说是: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所以他在6年间受骆秉章向朝廷推荐,升到了4品兵部郎中,后来骆秉章调往四川,早已闻悉左宗棠名气的曾国藩立马发出邀请,于是1860年左宗棠在湖南招募军队,随同东进镇压太平军,1861年左宗棠被曾国藩推荐为浙江巡抚,这一年左宗棠49岁,终于崭露头角。

左宗棠在福建督军时,病故,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祠建庙,图为长沙的左宗棠墓。

在湖南幕府那段时间,左宗棠研习大量兵书,并借鉴了西方的军事技术,总结了很多新式火炮和战法,在浙江时理论应用实践,相继攻克了杭州、金华、绍兴等地,收复浙江,1863年升任闽浙总督,加太子少保,封二等恪靖伯,成为威名赫赫的封疆大吏,创办福建船政局;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前往西北平定捻军,并主政陕甘5年,1871年平定回民叛乱,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1873年坐镇兰州的左宗棠剑指沙俄,制定收复新疆计划,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终于收复新疆,固守西北,粉碎沙俄分裂新疆的计划,左宗棠终于大器晚成。


左宗棠中了举人之后并未做官,而是想中进士,可是五次会试都名落孙山。正是一次次落榜磨炼了他的意志。他不断地学习,博览群书,加上他的才思敏捷,很快得到陶澍骆秉章林则徐等人的赏识。左宗棠本就心直口快,有人赏识他,他就张狂起来,那个时代正需要狂人。曾国藩就极力推荐。镇压大平天国运动,左宗棠立了大功。左宗棠就此平步青云。后来收复新疆,办洋务,证明左宗棠确实才能非凡。在清朝腐败的官场,像左宗棠这样没有背景而能建功立业的人,确实罕见。时势造英雄只是一方面,个人的拼搏更加重要。


左宗棠被梁启超誉为「500年来第一人」,左宗棠也是清朝十大名将之一,「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被重用是必然

首先,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太平天国起义,镇压回民和天平天国有功

其次,左宗棠积极推进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海军及基础工业体系是有巨大贡献的,左宗棠成立甘肃制造局,主持建造马尾船厂,开办新式学校,聘请洋人任教,左宗棠积极发现轻工业,织布纺纱,对中国的轻工业发展也奠定基础,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名副其实的近代第一实业家,左宗棠对清朝,对民族都是有过巨大贡献的,得到重用也理所当然!


左宗棠之所以能快速提拔,一是个人能力强,一是贵人相助。

左宗棠拜陶澍为师,会试落第后,到陶澍的两江总督府当了幕僚,从这起左宗棠开始接触军国大事。陶澍和左宗棠还是儿女亲家。陶澍是左宗棠的第一位伯乐,在学术、生活、人脉和做官上都给了左宗棠很大的帮助。

胡林翼曾大力举荐左宗棠。正是他的举荐,左宗棠做了湖南巡抚的幕僚,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打的太平天国落花流水,三年就当上了浙江巡抚,随后当上了闽浙总督。

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他。事实证明,林则徐的这些资料对于左宗棠收复新疆意义重大。


左宗棠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自有其为官为人的处世之道。

1816年左宗棠随到湖南省城长沙读书,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而且涉猎经世致用只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作用。

当然英雄要有用武之地,而左宗棠的升迁之路也是随著时代的大背景,清朝末年战乱四起,左公也是凭借著战功一步步踏上云端。

1: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2:肃清捻军起义,甘肃回民起义。

3:清军收复新疆。

4:伊犁谈判。

文正公对于左宗棠的识人之明也是他平步青云的助推器,要知道文正公对于晚清来说可是有再造之恩。


一是自身能力;二是有人赏识;三是时代需要。


左宗棠靠的是踏踏实实的功绩和真才实学的本事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他的学识明显超过那个时代,他的功绩就凭收复新疆一项就能彪炳千秋。


如晚清统治者大都像左公,晚清下至于落于西洋


潘祖荫写给咸丰皇帝奏折里的两句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