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就非得有师父,不能自学成才吗?当年汉初三杰,萧何,韩信有师父吗?张良虽然有黄石公以《太公六韬》相送,学成则是靠自习,也没有老师教呀。退一步说,即使有老师传授,也并非人人都能成才的,最终还是得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天分悟性。《三国志》注引《献帝春秋》就说早年诸葛亮和石韬,徐庶,孟建一起游学,其他三个务必精熟,唯有诸葛亮观其大略。可见,诸葛亮天分是有的,否则如何博览群书?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早年的游学对诸葛亮才华必然助益颇多,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和诸葛亮一起的石广元,孟公威是汝南人,徐庶是颍川人,加上南阳诸葛亮,东汉到三国的三大人才库的士人,齐活了。比如颍川,三国早年最大人才库之一,被韩馥,袁绍,曹操势力倚重,荀彧叔侄,郭嘉,钟繇等都出自此处。南阳是东汉第一大郡,汝南就是第二大郡,袁绍,袁术就是出自汝南袁家,而袁氏的门生更是遍天下。所以,连《晋书》里都感叹「汝,颍多奇士」。因此,三地士人一起游学切磋,互通有无,对学识的精进,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被误解为诸葛亮师父的司马徽,也是颍川来荆州避乱的士人。有关于荆州士人集团的关系,大飞熊在别篇具体分析过了,这里就简单提一下。司马徽的弟子有很多,但绝非诸葛亮和庞统。他的弟子,比如益州尹默,李仁等人,是来向司马徽学习《古文经学》的,也可见,三地的士人的学识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而诸葛亮和庞统则是和司马徽亦师亦友,忘年之交的关系。要说对诸葛亮学识影响比较大的,极有可能是三国里隐藏的人物,荆州隐士届的老大,卧龙凤雏的幕后推手庞德公。

司马徽到了荆州后,和庞德公最为友善,庞统也是庞德公的侄子,儿子庞山民又娶了诸葛亮的姐姐。所以,《三国志》注引《襄阳记》记载,诸葛亮每次见到庞德公,都是独拜床下,庞德公也不阻止。这是庞德公自持长辈身份吗?当然不是,极有可能庞德公对诸葛亮的学识体系影响很大,所以受得起此礼。因此,要说诸葛亮老师,早年游学拜访的也算吧,但影响力有限,庞德公可能才是当之无愧的,只是历史并无明载,后人也只能猜测而已。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智慧的化身。那么如此杰出的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师父?答案是肯定的,谁也不会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可能会有神童,但也需要引路人和启蒙老师。

那么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老师是谁呢?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呢?我在这里一一解答。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后来他的叔父去世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那么他是不是自学成才呢?其实诸葛亮在襄阳时候还真有一位启蒙老师,此人名叫庞德公。此人颇有神秘色彩,东汉名士,著名隐士。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有一个称号叫「卧龙」,这就是庞老起的。庞德公对诸葛亮影响很大,诸葛亮对他也是十分尊重,史料记载每次诸葛亮拜访庞德公的时候都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可见二人关系很亲密,而且二人还是有一定亲戚关系的,诸葛亮二姐夫的父亲就是庞德公,也算是沾点关系。

虽然史料没有庞德公对诸葛亮之间详细的记载,但庞确实是对诸葛亮有一定影响。

最有可能是诸葛亮师傅的是著名谋士,有「水镜先生」之称的司马徽。

司马徽对于诸葛亮有很重要的知遇之恩。正因为有司马徽的大力推荐,才有了三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这个典故。不光诸葛亮是司马徽的学生,著名谋士庞德、徐庶也是他老人家的高徒。

那么除了水镜先生司马徽,还有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也是诸葛亮的老师。据说诸葛亮的八卦图就是师承黄老爷子。

我们仔细一琢磨,诸葛亮这三位老师都不简单,都是著名的隐士和谋士,世外高人。

可见诸葛亮的成功也是有高人指点和帮助,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况且除了老师外,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同样是才女一枚。这就是诸葛亮老师的一些探究,望采纳,谢谢。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世称武侯、诸葛武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杰出代表。

要找诸葛亮的师父,先来看看诸葛亮表现出来的才能。
  1. 经天纬地的治世才能。

    这些才能是他学习经典子集,时事文章中领悟的处世道理。这条知识线的老师应该是:叔父诸葛玄(启蒙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学习纵横韬略术)

  2. 阴阳八卦的数理阵法。这条知识线的老师是他的岳父黄承彦,诸葛亮从师学习阵图兵法,阴阳八卦等。
  3. 机关术: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这条知识线的老师应该是他的老婆黄月英。但是,最重要的师父是庞德公。他才是造就诸葛亮神奇一生的核心老师。

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就传奇一生,因为他的神秘色彩比一般的文人宰相更甚。除了一般经天纬地的宰执之学,他还有观星术,奇门遁甲等等神秘法术衬托。

这些法术才是后世神话诸葛亮的核心要素。而传授这些知识的是庞德公。

  • 庞德公,字尚长,襄阳人,是荆州有名的隐士和人物鉴赏家。凤雏庞统是他的侄子,此人一生淡泊名利,不问政事,荆州刘表曾多次派人请其出山,均被拒绝!

  • 庞德公最厉害的是法术,可以续魂。刘表为了想逼庞德公出山,放火烧了他的草庐,大家都以为庞德公烧死了。只见他躺在石床上一动也不动。既没有被烧的痕迹,也没见他有呼吸。等诸葛亮、司马征等人上前察看时,他居然坐了起来,吐出口中七粒大米,大笑而去,不知所踪。

  • 年少的诸葛亮经常到庞德公家拜访,久而久之,两人便成了师徒关系。诸葛亮的夜观天象、七星灯续命等奇门遁甲之术便是庞德公所传,就连卧龙这个称号也是庞德公给诸葛亮起的
  • 诸葛亮平生所学的「奇门遁甲」、天文地理、太公兵法等知识均来源于庞德公。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每次去见庞德公时,都会一个人长跪在庞德公的床边,聆听他的教诲。

五丈原七星灯续命

五丈原军营内,诸葛亮左手执黑旗,右手执青剑,脚踏七星北罡阵,给自己续命。突然号子声响起,魏延急匆匆地跑进营内,一脚踩翻了诸葛亮布在地上的主灯。主灯一灭,诸葛亮顿时口吐鲜血,晕倒在地。半晌,睁开眼睛,大喊一声:「庞德公救我!」

这就是证据!


诸葛亮作为一个军事家肯定是学出来的,我的意思是有懂军事的老师教,很难自学成才。直到现在想成为军官,必须先进军校学习,这是自卫反击战用鲜血换来的经验。

不仅中国是这样,外国如美国军官也是要军校培养,甚至总统和国务卿也是西点军校毕业的。

诸葛亮一到刘备军中就获得指挥权,命令权,派兵打仗,攻要多少人,守要多少人,预备队要多少人,这些配制他都要懂。任务,敌情,我情,地形他都要知道。这是需要专业知识的。

诸葛亮作为军事战略家,比当时众谋士的高名之处在于隆中对。在为刘备开疆柘土的过程中,打下西蜀(四川)后,拚死要从曹操手里拿下汉中,从现在角度看诸葛亮的眼界也是很高的,后来统治者从不把汉中给四川,而给陕西,这可以说是学军事地理的共识,无人传授很难自己琢磨出来。

说了地理说气象,最出名的是诸葛亮借东风,成就赤壁之战。直到现在,冬至前后我国长江流域还会有几天的东风,不学气象学也不可能有这方面的知识。

军事是最难的学问,学好了都不一定能打赢,不学则一定打不赢,所有战争上的成功者,即使自己不怎么懂军事,但身边肯定要有学过军事的军事家给他当压舱石,军事涉及的知识太多,方方面面,不经过系统的学习,专业的培养,很难完成这顶工作。


诸葛亮的思想是受齐国文化影响,以及在襄阳和当地名士学若切石差研习得来的。

诺葛亮四岁时爆发了黄巾起义,社会动荡。他父亲诸葛圭任泰山郡郡丞,泰山自古以来是中国名山,诸葛亮在这附近度过了童年。诸葛亮本籍在琅玡郡。从姜太公在齐建国以来,这呈一向便是南北贸易重心,经济旺盛,文明程度高,有不少名人皆出身于此。例如王导,王义之父子,颜真卿等名家豪族。

齐国的兵学思想。齐国一向用心于不开究战争的技巧和方法。姜太公的兵法学是战争的原则,一代兵师孙武也是齐国人,孙子乒法牛的准备和应变工夫,相信和齐国传统的处世哲学有关。鬼谷子兵法也是以齐国为其发源地,孙宾庞涓苏秦张仪都是在这里学成的。诸葛亮除了在襄阳地区居住时,和当地名士学者切碚研习外,诸葛亮的思想言行及人生观,显然也是和齐国传统的文化有关。

诸葛亮长兄诸葛前曾在洛品大学府游学,成绩优异。可能辅导过弟弟诸葛亮。公元193年曹操攻打徐州,从而兵荒马乱,不少农民起义,青少年的诸葛亮目睹战争对社会一吊来的恶果,一上地荒废,人民妻离子散,老百姓被返拿起刀剑铤而走险,这种情境,对诸葛亮的人生观想必有深远的影饷。

诸葛亮父亲弃官后,只好将诸葛亮一家带到荆州的襄阳城,一路由山东到江西,再由江西到湖北,光足逆看长江到荆州,十几天的舟揖之苦,对年轻的诸葛亮倒也长了不少见识。也体现了家园及和平的重要性。

刘表热情接待诸葛玄一家。十六岁的诸葛亮决定带领弟弟独立生活。刘表帮助他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一个叫隆中的地方,将两个年轻的兄弟安顿下来,展开了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从17岁开始的十年间,诸葛亮一切靠自已,养成了自力更生,富于创选力和想像力的个性。

早年的劳动生活使诸葛亮长成健康雄壮威武的山东大汉,常比管仲乐毅,历经战乱,使他关心战争。年轻时熟读兵书,对军韦学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知识主要自学。小时其兄可能教授过知识给他。他的智慧就是在磨难中学习,在齐国文化影响下成长的。


具体各种史书上未有记载,有很多人说水镜先生司马徽是诸葛亮的师傅,有一定的可行度,但诸葛亮有那么宽广的知识个惊天纬地的才华,我感觉,一个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好好先生」司马徽也教不了他那么多。

我更相信另一种说法:诸葛亮并不只有一个师傅,而是广交友、多拜师。这样广泛的学习才积累下了丰富的知识,造就了经天纬地之才!

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他的师傅,但是却说过他青年时期很喜欢学习,在荆州喜欢交友、喜欢四处游历,乐于交结各方名士。当时的名士司马徽、徐庶、黄承彦、庞德公对很赏识他,加上自己家善机关、懂韬略的奇女子、贤内助黄月英,诸葛亮在他们身上肯定学到了很多,这些人都算是诸葛亮的师傅。

加上诸葛亮的祖辈都是官宦人家,也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虽然说他是因为父母早亡而随著亲戚搬离山东来到襄阳,但是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是不会变得。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诸葛亮和这么多的名士交结,平日在一起高谈阔论,肯定收益良多,加上自己的天赋和自学能力,肯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和足够多的知识储备,为日后辅佐刘备成就大事做了足够的准备。


诸葛亮师出水镜先生一说,真有这回事吗?按演义来说,水镜先生就是东汉末年的司马徽,是博学多才的名士。后面会专门讲他。

三国演义中说水镜先生有三个学生;分别是孔明、庞统、徐庶,演义中都出现过这三个人。

孔明的才能和智慧,至于在书本上学习有多少?到底孔明有没有师傅?值得讨论。

水镜先生真名司马徽,字得操;今河南禹州人。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司马徽为人清雅,博学多论,有识人之明。在客居荆州时,刘表竟然没有识得他,只把他当著一个书生对待。后来曹操得了司马徽,知道此人不简单,曹操要重用他,可惜司马徽不久就病死了。他一生没有施展抱负的地方,是没有遇到明主,曹操算一个明主了,司马徽却没有机会,如果给他10年时间,曹操是不是早成霸主了。

诸葛亮到底是不是诸葛亮的师傅?这一点不确定,因为司马徽曾经向刘备举荐个诸葛亮,庞统二人。当然徐庶在司马徽之前也向刘备举荐过此二人。以下这段话可以见证;

「在荆州依附刘表、屯驻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回答说:"诸葛亮、庞统"。

诸葛亮在司马徽的口中是俊杰,而不是徒弟。师傅举荐徒弟,两个都举荐给刘备,是不是有点反常理,如果只是纸上谈兵之才,那司马徽岂不是把自己都给坑进去。徒弟在刘备处,自己到了曹操处,难道师徒要比较一番?

诸葛亮和司马徽,庞统,徐庶都是名士,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当然还有很多名士参加。有人愿意当隐士,有人不愿意做隐士,诸葛亮和庞统都没做成隐士。毕竟才学过人,真要做司马徽那样,也是一大遗憾。

诸葛亮的才学,不可能是天生就有,而是逐步学习和领悟,加上和一帮名士的讨论学习,也收获不小,关键是自己的悟性,自己的天赋和聪慧,老师只是一个指路之人,成才之路靠的是自己。


史书没有记载,孔明也没有透露过。一个人的学问、能力具有先天的优势,更有后天的勤奋钻研。不要象春秋战国时的能人一样都说成是子虚乌有的鬼谷子的学生。诸葛亮就是诸葛亮,别再找比他能耐还大的师父了。找到他师父还有师祖呢,师曾祖呢……。


凌空出世的能人,在这里可以看到孙悟空的样子……,好像、一个文大圣,一个武大圣。


谢邀,诸葛亮那么厉害,光靠博览群书和朋友交谈肯定不行,那么诸葛亮是否有师父,他的师父是谁?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谋略家、政治家、军事家,那诸葛亮的能耐是从哪里来的,诸葛亮是否有师父。要说诸葛亮的才能光靠博览群书也不是肯定不行,如张良、韩信靠的也是奇书古籍。《三国志》里说诸葛亮少年丧父,是随他叔叔投奔了荆州刘表,他叔叔死后,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而《资治通鉴》里提到,诸葛亮每到襄阳名士庞德公家都对庞德公独拜,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先生。如果从《资治通鉴》里,庞德公应该算是诸葛亮的师父,但也可能诸葛亮属于带艺从师的那种。

要说咱知道的,诸葛亮懂《奇门遁甲》有《马前课》以及诸葛亮的种种发明,不是一般的高人隐士都懂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