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长城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一堵「阻拦」外敌的大围墙。

最近看了一本书,对长城的解读很新颖,分享给大家。

第一,长城并不仅仅只是一条长墙,它是一套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首先,长城上的烽火台,大家都知道,在发现外敌的时候,就会依次点燃,这可是在电报之前,最快的军事预警方式!

再者,光有快速的预警方式是不够的,还得有快速的援军赶到才可以,这就要说到长城的选址了,大家都知道,长城一般都建在崇山峻岭之间,这可以大大减缓外敌的到达时间,给我方援军争取更多的时间;那么,你可能会说,这样我军到达的难度也会很高啊。那恐怕你没登上过长城,长城不仅仅是高,而且很宽,平均有5-8米宽!并且都是砖石平铺的路面,这就很方便来运兵!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可以在长城上宾士。当敌军还在翻越崇山赶赴长城的时候,我方的边境驻军就可以沿著烽火台,一路驰骋赶到了。所以,很节省时间成本。

虽然说「万里长城万里长」,不能再这么长的战线上,处处布防,但是有了及时的预警方式,与快速的运兵速度,长城就非常的实用,非常的节省成本。

不然,可以翻看一下历史,对长城不重视的朝代,也就唐与清,清朝就不说了,关里关外都是他家的,长城几乎用不上。唐朝是不用长城,但是却需要在边境驻扎大量的军队,以致形成了后来的军阀割据,藩镇林立,终酿苦果。还有宋朝也是类似,宋朝因为长城不在自己手里,所以不得不大规模扩军,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军队的战力也没有起色。

第二,长城不仅仅只是具备防御功能,对于进攻也是很有帮助的。

在战略上,中原的军队就可以把长城作为对抗草原的前沿阵地,对外出兵作战,就不用从首都(长安、洛阳)集结军队,再长途跋涉赶去边境了。再者,有了长城作为后方,中原军队就可以,依托长城主动出击草原军队,赢了就推进,输了就退回长城,你看有了长城,中原军队进攻草原更是容易;而且,草原军队一旦进攻长城的一个关隘,其它关隘还可以出兵夹击。当年秦始皇就这么来打匈奴的,对此,史书上的表述常是,匈奴一败,退却七百里。他们一点都不敢在长城附近晃悠。

有人可能会说,这么长的长城肯定有薄弱的地方,草原部队集中力量攻破这一点,长城不就没用了吗?其实,这也是一种很深的误解,只把长城作为一个围墙来看待了。

集中一点,突破长城很容易,但是你摧毁不了长城这个作战防御体系,不管你推进了多少里,你的后方始终是不安全的,只要中原军队赶到,把口子一睹,你想出去可就难了。不信你可以去看看清史,看看皇太极的遭遇就知道长城的利害了,皇太极6次越过长城,不管带多少万人来,都只是抢点东西就走,而且,往往也占不到多大的便宜。

所以,即便突破了长城的一点,攻进中原,也不能实现占领与驻军。

对于长城,我觉得我们不能脱离实际情境来评判它的价值。难道中国古人真得那么傻吗,倾尽全国的力量,去修建一个毫无用处的长城?而且历朝历代反复修缮,这怎么会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工程。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知道,自秦朝在赵国等国家的城墙修筑连起来形成长城之后,除元清等外族政权以外,基本上各朝各代都在不断维修长城,那么长城实际上除了具有阻挡外族的作用以外,还有什么效果呢?

经济封锁

长城在经济还是有非常非常大的优势的,它绝大部分的遏制了在草原发展的一些外敌。因为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政权的生产能力是落后的,这种生产水平很大一部分阻碍了他们草原上的发展以及自给自足得能力。所以这也造成了有时他们必须要对外进行一些生活所需品的交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比如,通过互市向中原人民售出一些东西,来换取他们平常需要的东西。这样一来他们也就会有一些生活来源,所以他们其实是特别愿意和中原人民合作的。而长城的存在则是方便了中原王朝对外部的经济监管。

民族分类

实际上,在秦朝建立了以后,长城阻碍了华夏民族和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迁徙,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的分类。

防御外敌

这个原因就众所周知了,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关于长城,有诸多的民间传说和官方表述,秦始皇修长城,耗费巨大人力与物力,所为者何?仅凭这工事,能防御外敌吗?一个横扫六国,一统六合的雄才霸主,面对草原的落后的游牧部落,退守是其策略吗?如果不是,那为何要修长城呢?

事实上,修长城,背后的原因,并没那么简单。

明面上,塞外地域广阔,逐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彪悍枭勇,善骑射,战斗力强,从周末烽火戏诸侯,到赵武灵王学习他们的「胡服骑射」的改革,可见一斑。他们的骑兵具有机动灵活的特性,每逢灾害,这些部落牧民呼啸而来,虏掠而去,对中原以农耕为主的文明是巨大威胁。他们既可单兵,又可规模大小不一的汇集,在漫长的边界线上,仿佛幽灵,神出鬼没,防不胜防。而中原的步,战车重兵集团,无用武之地。所以秦统一以后,这成了国家最大的威胁。

修长城并不能完全阻止胡人南下,但可以破坏其机动性,阻缓他们进入的时间,为中原重兵集结围追,提供机会。正如后来抗战时扒铁轨,挖深坑等破坏道路之类,阻止机械化部队推进速度。

其次,修长城,可断绝边民与胡人交易,由于游牧民族经济单一,许多生活用品依赖与中原交易而得,比如必需的盐,衣服等用品,修长城,相当于经济封锁制裁,对其实力壮大起到制约作用,这是最厉害的。

而暗地里,六国一统,人心不服,易生反叛之心,通过劳役,破坏反叛力量,削磨意志,达到臣服目的,同时,秦国国民,自商殃变革,以军功论赏,爆发巨大战斗力,现在战争结束,一大群要论功行赏,安享荣华富贵,那哪还有战斗力?国家哪有这么多的赏赐兑现?所以只好继续四处征战,外修长城,内修阿房宫,把这些人耗干耗死,就不必兑现了。

这是深层次的原因。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用了仅十年的功夫就横扫六国,一统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统一中国后将六国所有的贵族揖押到都城咸阳进行监管,又将六国原来的兵卒集中到骊山修建秦皇陵,及万里长城,六国己灭,天下一统,按理秦始皇可以高枕无忧,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然后做为一国之君,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却忧心忡忡,彻夜难眠,原来有方士卢生算得秦的国祚很短,将被胡所灭,所谓「亡秦者胡也」,胡不言而语,胡人也,始皇帝立刻不假思索的认为将来能使秦国亡国的是胡人,于是乎他派大将蒙恬率精兵四十万,将胡人赶到很远的地方,然后征集天下绝大多数的民力来修筑万里长城。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当年秦始皇命人修万里长城的首要目的就是抵御胡人,延长国祚,以便使秦的江山千秋万代。万世永存。

当然万里长城除了这个作用以外,还要许多其它的作用,在此不多赘述,因为这些作用都是次要的,也是后来自己想像出来的,而作为始作俑者的秦始皇我想他的主要想法还是抵御胡人。

然而一切事情都是内因起主要作用的,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不主重内部素质提高,加强内部管理。不注重民生,那么再强大也要轰然倒掉,很快亡国的,秦始皇也如此,秦王朝也如此,由于秦国连年征战,横陈暴殓,恶习已久,传到二世时更甚也,因而终于引起来了大泽乡起义,继而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终于亡国。也许秦始皇在地宫也弄不明白,原来,灭亡秦国的不是胡人,而是自己的儿子胡亥,这大概是天意吧!


这个没得说

1.主要用处就是用来防守边境的

2.但要深究的话 也可以用来经济封锁,主要是走私

3.在一个中国是一个边境很长的国家,在古代信息不发达情况

下,长城可以用来烽火传情(情报)

4.也许作用还可以防止国民外逃(这个瞎扯的)

5.放到现在的话,可以收门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