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喜欢历史,读过几本史书的人都应该会对李定国有印象的。

不知道李定国的人至少可以确定并没看过几本有关明朝的历史书。看了一些演义和电视剧就大肆吹嘘自己历史通的人,大有人在,而这些人恰恰是不会了解李定国事迹的人。所以才我给人一种李定国不出名的错觉。

作为南明军神,李定国打败了孔有德,围歼满清十万大军阵斩理政三王之一的尼堪,李定国之于南明正如岳飞之于南宋。可惜的是崇祯死后皇子也共赴国难,南明不像南宋有正当的法统。导致内部相互攻讦,排挤忠良,各大藩王相继称帝,毫无凝聚力可言。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干儿子,得不到应有的重用,而朝纲的紊乱也注定好南明的破灭。

南明复灭后,李定国依旧坚守勐腊,于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拢共17年之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李定国绝对是明末最具个人魅力人物之一。

评价孙承宗,大抵是两个字:忠良

孙氏一门满门忠烈,忠臣烈士这一面大家说的够多了。我就不画蛇添足。

我要说的是良臣将帅。

整个明末对清的战争基本上都是依托于孙承宗时期的:关宁锦防线。

后世有人吐槽这个筑城层层推进的防线耗费大明天量人力物力,所以否定孙承宗的决策。

但这一点其实是外行人的说法。

明末的情况内忧外患,帝国的统治机器其实已经腐坏。如果想要锻炼出野战的军队,其实很难。孙承宗的做法反而是适应国情,适应明清优劣的。

从结果论上来看,孙承宗接手复辽战事之前明军是节节败退,从沈阳一路到锦州,都是丢城失地。

反而在关宁锦防线后,战线维持在了锦州,一度推进到大凌河,缓慢坚定地收复失地。

最后甚至有了宁远大捷,一炮轰死努尔哈赤的战果。

可以说,如果不是后期明朝支撑不起足够的军费,关宁锦防线是可以耗死清人的。

这一方面来看,孙承宗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


李定国先是追随张献忠,之后是南明的栋梁之材,为了南明朝廷,英勇顽强,取得了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后吴三桂攻入缅甸,在昆明杀死永历帝之后,仍抵抗清兵,后病逝于澜沧江岸边。

孙承宗是朱由检老师,曾任兵部尚书、太子少师、辽东督师等职。修筑了关宁锦防线,收复失地四百多里,逼退后金后退七百余里,遭魏忠贤陷害后辞官回河北老家。京城危机,复出再整关宁防线,逼敌出塞,后再遭排挤,返回家乡河北高阳。清兵攻高阳,孙承宗率全家老少带领城中军中抵抗清军,城破自缢以身殉国。

李定国和孙承宗皆是著名的抗清名将,各有千秋。


李定国明未又一位擎天之柱的悍勇忠贞之将可惜功亏一篑无回天之力挽大明于不倒,也是一位失败又悲哀的名将,孙承宗明未悍将殉明而亡的名将,李定国更勇猛更厉害。


小龙女;不好意思,文轩真没法评定二位仲伯,请您原谅。文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