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首先回顾一下这两段历史。

先看李陵事件。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夏,汉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匈奴,另派李陵随从李广利押送辎重。李陵带五千步卒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匈奴骑兵相遇。匈奴八万骑兵围攻李陵,李经过八昼夜战斗,斩杀万余匈奴,最后部队弹尽粮绝,死伤殆尽,李力竭被俘。

再看李靖。武德八年(公元625元),突厥犯太原,李靖被任命为行军总管,驻守太谷。不久,李世民即位,任李靖为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这时,隶属于东突厥的苑君璋由于东突厥内部矛盾,投了大唐,而他占据的山西北部,正是进攻东突厥的必经之路。太宗见进击东突厥时机己成熟,便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任命李靖为大将,率十几万大军,由映西、山西、甘肃等地,分六路出击讨伐东突厥。大军刚出发,突利可汗就带兵来降。第二年春,李靖亲率三千精兵,由山西北的马邑直逼定襄南的恶阳岭。突厥颉利可汗没想到李军突然到来,他猜想李靖敢孤军深入,一定是大唐倾全国之兵来战,因而慌忙向北方的碛口退却。而李靖则乘机夜袭攻克定襄,颉利可汗被打得只身逃走。

经此一仗,颉利可汗己无为抵抗,他便派人向太宗求和,唐太宗派人去谈判的同时并没下令让李靖停止进攻,而李靖早看出突厥缓兵之计,也揣摩到太宗用意,他亲率精骑一万,带上二十天军粮悄悄尾随于使节队伍之后,迅速到达离突厥大营驻地十五里的铁山,突然出击,颉利可汗独自逃跑,突厥部众群龙无首,很快被击溃。此次战役,消灭突厥兵一万多人,俘虏十多万人部众。不久后,颉利可汗被所属部落所擒,献于长安,东突厥汗国被消灭。

回顾完历史,我们做一下比较。

1、李陵、李靖在各自事件中的身份和地位没有可比性。李靖是军中主将,是整个战役的指挥者和主导者。而李陵只是一个骑都尉,军中偏将,处于从属地位。

2、李陵事件只能称上一场战斗。场面上是八万骑兵围攻五千步兵,李陵占据优势地形,精心布阵,加之弩箭优势,所以能抵抗八昼夜,但也仅此而已。而李靖所指挥的是一场大战役,此役时间跨度有2年,已方动用兵力十多万人,李靖副手张公谨亦是名将,与李靖军策应的李𪟝更是百战名将。


李陵所面对的是匈奴最强盛,最团结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匈奴能够把集中最大的人力、物力对抗汉朝,从汉初所采取的和亲策略就知道,汉初根本无能力对匈奴进行反击,一是国家没钱,二是缺乏足够的骑兵,汉武帝从一个羞涩的青年打到两撇胡子都变白了还是没能力完全把匈奴打垮,可见这时候的匈奴是非常强大的。李陵只带领5000步兵对抗8万匈奴骑兵,最后是箭尽粮绝,没有后援才迫不得已投降,汉武帝也是不问缘由就把李陵家人全部杀了,断了李陵归汉的后路。

李靖所面对的敌人是突厥,突厥在唐初也是个十分强大的游牧民族,逼得唐太宗在渭水签下「白马之盟」。但到后期突厥内部分裂,政局不稳,统治之下的部族纷纷反抗,唐太宗抓紧机会,派李靖一举打垮突厥。

两人的结局不同,李陵以少击多,没有后援,汉武帝也不够明察,而李靖相反,唐朝是举国之力资助他讨伐突厥,再加上李靖是个名将,深经百战,胜利情理之中。


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事的君王亦不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