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名气不大的原因主要是开始是他出道晚,后来又死的太早。

李典,字曼成,是山阳郡巨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的伯父李干召集了人马跟随曹操,李典是跟著他伯父追随的曹操。兴平元年,留守兖州的张邈、陈宫等反叛曹操时,李干被杀死,李干的儿子李整接管了部队。曹操平定兖州后,李整因功升迁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又统领了李整的部队。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独立领军的历程。

《三国志》里第一次记载李典领军出征是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两军对抗,李典负责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最后一次也是最出名的一战,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李典与张辽、乐进在合肥击败孙权。

《三国志》上没有记载李典那一年死的,但是写李典死的时候只有36岁。那么即使215年去世,他200年领军时也不过21岁,而此时张辽、徐晃等人都已经成名已久,李典一直是充当副手的职务,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又英年早逝,要追上他们自然难度大了。


李典他去世的比较早,只有36岁,可谓英年早逝。李典一生爱好学问,为人儒雅,从不和其他将领争抢功劳,尊敬士大夫,军中的人都称他为长者。

李典,字曼成,是山阳巨野人,在东汉初平年间跟随叔伯李干率众人投奔了曹操。官渡之战的时候,李典率领宗族以及部下为曹操运送军事供给。袁绍被打败以后,他被封为裨将军,驻扎安民城。曹操讨伐袁谭,袁尚时,派遣李典和程昱从水路运粮,遇到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领兵驻扎在河上游,水路被阻断。曹操对李典,程昱说,如果船不能通过,就下来走陆路。李典同众将领说,高蕃的部队兵器铠甲少而善于水战,一定会有松懈的心理。我们只要发动进攻,就一定能战胜,因此应该尽快出兵。程昱同意他的这一提议,于是大军向北渡过黄河,一举打败高蕃,打通了曹军的水上运输。

刘表让刘备进犯北方,到达叶县。李典协助夏侯惇抵抗刘备。刘备烧屯撤退,夏侯惇就要追赶。李典认为前方道路狭窄,而且草木繁茂,不可去追,夏侯惇没有听,同于禁一起去追,果中埋伏,打了败仗,李典前去营救,刘备看见曹军救兵到来,就下令分散撤退。后来李典又跟随曹操围困邺县,平定这个地方,又和乐进在壶关打败了高干,于长广战胜了管承,多次立功,被封为都亭侯。

李典宗族部下有三千多家,他自己请求迁徙魏郡。曹操笑著对他说,你想效法东汉耿纯吗?李典回答说,我驽钝胆小,战功低微,却被封了过高的爵位,我实在应该举整个宗族的力量效力国家。而现在征伐还没有停息,也应该补充都城人口来抵抗敌人。曹操听了以后非常赞许。李典曾经和张辽,乐进一同屯兵在合肥,他们三人向来不和。出兵的时候,张辽担心他们不会听从自己的命令。李典感慨说道:「这是国家大事,我怎么可能为了个人恩怨而不顾国家大义呢"?在他们的共同合作下,打败赶走了孙权。


处世方法不对


李典跟刑道荣,刘三刀相比,稍微强一点。


智勇双全那是相对夏侯惇这个草包来说,和张辽比那时差的十万八千里了。


武艺与五子将不在一个挡次上,资历可排上。


非常感谢邀请。可能是英雄早逝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