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名氣不大的原因主要是開始是他出道晚,後來又死的太早。

李典,字曼成,是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鉅野)人。李典的伯父李乾召集了人馬跟隨曹操,李典是跟著他伯父追隨的曹操。興平元年,留守兗州的張邈、陳宮等反叛曹操時,李乾被殺死,李乾的兒子李整接管了部隊。曹操平定兗州後,李整因功升遷為青州刺史。李整死後,李典又統領了李整的部隊。這個時候他才開始獨立領軍的歷程。

《三國志》裏第一次記載李典領軍出征是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兩軍對抗,李典負責運輸糧食布匹供應軍需。最後一次也是最出名的一戰,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李典與張遼、樂進在合肥擊敗孫權。

《三國志》上沒有記載李典那一年死的,但是寫李典死的時候只有36歲。那麼即使215年去世,他200年領軍時也不過21歲,而此時張遼、徐晃等人都已經成名已久,李典一直是充當副手的職務,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又英年早逝,要追上他們自然難度大了。


李典他去世的比較早,只有36歲,可謂英年早逝。李典一生愛好學問,為人儒雅,從不和其他將領爭搶功勞,尊敬士大夫,軍中的人都稱他為長者。

李典,字曼成,是山陽鉅野人,在東漢初平年間跟隨叔伯李乾率眾人投奔了曹操。官渡之戰的時候,李典率領宗族以及部下為曹操運送軍事供給。袁紹被打敗以後,他被封為裨將軍,駐紮安民城。曹操討伐袁譚,袁尚時,派遣李典和程昱從水路運糧,遇到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領兵駐紮在河上游,水路被阻斷。曹操對李典,程昱說,如果船不能通過,就下來走陸路。李典同眾將領說,高蕃的部隊兵器鎧甲少而善於水戰,一定會有鬆懈的心理。我們只要發動進攻,就一定能戰勝,因此應該儘快出兵。程昱同意他的這一提議,於是大軍向北渡過黃河,一舉打敗高蕃,打通了曹軍的水上運輸。

劉表讓劉備進犯北方,到達葉縣。李典協助夏侯惇抵抗劉備。劉備燒屯撤退,夏侯惇就要追趕。李典認為前方道路狹窄,而且草木繁茂,不可去追,夏侯惇沒有聽,同於禁一起去追,果中埋伏,打了敗仗,李典前去營救,劉備看見曹軍救兵到來,就下令分散撤退。後來李典又跟隨曹操圍困鄴縣,平定這個地方,又和樂進在壺關打敗了高幹,於長廣戰勝了管承,多次立功,被封為都亭侯。

李典宗族部下有三千多家,他自己請求遷徙魏郡。曹操笑著對他說,你想效法東漢耿純嗎?李典回答說,我駑鈍膽小,戰功低微,卻被封了過高的爵位,我實在應該舉整個宗族的力量效力國家。而現在征伐還沒有停息,也應該補充都城人口來抵抗敵人。曹操聽了以後非常讚許。李典曾經和張遼,樂進一同屯兵在合肥,他們三人向來不和。出兵的時候,張遼擔心他們不會聽從自己的命令。李典感慨說道:「這是國家大事,我怎麼可能為了個人恩怨而不顧國家大義呢"?在他們的共同合作下,打敗趕走了孫權。


處世方法不對


李典跟刑道榮,劉三刀相比,稍微強一點。


智勇雙全那是相對夏侯惇這個草包來說,和張遼比那時差的十萬八千里了。


武藝與五子將不在一個擋次上,資歷可排上。


非常感謝邀請。可能是英雄早逝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