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真正该走的关键人不走,再「裁员滚滚」也不会让企业「财源滚滚」

「无人零售」行业曾一度引人羡慕,各方风投为了占领风口,纷纷接入投资卡位,使得以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为代表的新零售行业极速扩张。在过度饱和和激烈竞争下,这个浮躁的「无人系」创业潮注定走入汰弱留强的命运。更不幸的是,这一波不景气来势汹汹,原先依仗融资生存的企业,立刻捉襟见肘,出现大幅裁员,欠薪的状况...

昨天,一家被称为「明星新创」的无人值守便利店传出了「从去年年底至今共裁掉上百名员工,且部分被裁员工的工资和赔偿金拖欠未付」的消息。这家便利店从巅峰期的600余人,到现在只剩几十人左右。

1.裁「1000人」还是「裁6人」?

这倒令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公司总裁眼看著自己经营的公司要倒闭了,于是找到一家知名的咨询公司,为其制定裁员的方案,以帮助公司度过难关。经过几个月调查所有部门的状况之后,负责这个案子的资深顾问带著他的结论来找这位总裁。 他说:「我们初步的预估是,大约要裁掉1000人。」

「你的意思是说让我裁掉1000人?那公司就只剩6个人了!」总裁问。「您知道,经过分析,我们确定减少1000个工作职位,这数字对需要机会度过难关的贵公司来说,会是个可行的方法,但真正需要被裁员的,只有六个人。」

当然,没有一家咨询公司会去告诉付给他们钱的客户,该被裁掉的是他自己,但这个结论往往是真实的。我们可以去翻看一些例子,当企业面临严重危机时,是因为员工人数过多吗?

这些失败的企业大都是因为糟糕的产品策略、奇怪的市场运作模式,没有创新意识...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

真的是市场不行了吗?那么为何不会影响到那些把工作做好的公司?那些应该对导致公司失败负起责任的人,有被列入裁员名单中吗?还是他们反而被调到一个新职位,看看他们是否运气不错,再毁掉公司还存在的另一个部门?

2.当问题人物,进驻问题公司

有个奇特现象,我们为大公司服务的,端茶倒水的都是硕士,海归们,工资不高却还得找路子才能进;而在创业公司工作的,那些需具有很强开拓及业务能力的职位却老夹杂著一帮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工作的高薪「草包」。

其实大的公司真的不缺人才倒水,创业公司倒真是缺高学历高能力的好员工。

比如笔者朋友所在的A公司,这个创业公司很有意思,里面的人,都很骄傲。

这里的江湖广大,各色人物都自诩中产,从前台到高管,都各自扬著骄傲的头颅。

初创公司不像国企,等级森严,走到哪里都骄傲不得。也不像BAT,一流高手太多,密密麻麻,中下层人物喘不过气。

A公司的江湖更为疏松、每一位同志的自我感觉也都比较优越,从专员到经理,再到总监,无人不骄傲,无人不优越。这真的是一种可怕的错觉。

譬如Angel,身份是A公司的海外市场商务总监,很骄傲。但不妨稍微看仔细一点,看她骄傲的资本是什么?她真实的职场状态又是怎么样的?

Angel 虽然是海外市场的负责人,但她并不会说英文,某技术学院毕业,水平也就停留在只会用在线翻译网站,你可能会问,那她怎么和国外的客户联络?很简单,过滤一切说英文的外国人,只和有中国对接人的公司联络。

直接说了吧,这样的海外项目就是坑人。看得出Ta们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在这些项目上(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是在说Ta们「勤能补拙」,有一些工作光靠哄弄是哄弄不过去的),因此这些都不重要,这是坑人。每当一些初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这种草包一样的、自以为是的人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并且还很不自知的到处炫耀自己海外负责人的身份,其实有时候秀能力和秀脑残真的就差一线之间。

3.良莠不齐的业务团队

这些草包「领导」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就加入了:其实这里有一个矛盾,有能力的人通常只去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而初创企业最开始就只能招一些没有经验,学历不高能力不强的员工,就导致了企业里的管理层人员却良莠不齐,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这些「莠」的人又无法被辞退,Ta们占著那个位置,导致很多有能力的人无法加入,如此恶性循环必然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

今年,任正非一连签发了三个旨在讨论如何留住博士人才的邮件,提出了构建战略领先重要力量的「华为博士军团」的设想。博士,高知在华为被摆在了突出位置。

而在一些创业公司,高学历的员工反而会被一些「领导们」看不上。

「又来了一个海归?去哪儿不行非来这和我抢饭碗!」,「她是名校毕业的?那又怎样,现在不还是和我在一个公司!」

很遗憾,这些「草包」领导,因为各种原因并不会被被列到「裁员名单」中。

End:面临裁员重整的企业,真正该走的只有关键几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