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真正該走的關鍵人不走,再「裁員滾滾」也不會讓企業「財源滾滾」

「無人零售」行業曾一度引人羨慕,各方風投為了佔領風口,紛紛接入投資卡位,使得以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為代表的新零售行業極速擴張。在過度飽和和激烈競爭下,這個浮躁的「無人系」創業潮註定走入汰弱留強的命運。更不幸的是,這一波不景氣來勢洶洶,原先依仗融資生存的企業,立刻捉襟見肘,出現大幅裁員,欠薪的狀況...

昨天,一家被稱為「明星新創」的無人值守便利店傳出了「從去年年底至今共裁掉上百名員工,且部分被裁員工的工資和賠償金拖欠未付」的消息。這家便利店從巔峯期的600餘人,到現在只剩幾十人左右。

1.裁「1000人」還是「裁6人」?

這倒令我想起了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公司總裁眼看著自己經營的公司要倒閉了,於是找到一家知名的諮詢公司,為其制定裁員的方案,以幫助公司度過難關。經過幾個月調查所有部門的狀況之後,負責這個案子的資深顧問帶著他的結論來找這位總裁。 他說:「我們初步的預估是,大約要裁掉1000人。」

「你的意思是說讓我裁掉1000人?那公司就只剩6個人了!」總裁問。「您知道,經過分析,我們確定減少1000個工作職位,這數字對需要機會度過難關的貴公司來說,會是個可行的方法,但真正需要被裁員的,只有六個人。」

當然,沒有一家諮詢公司會去告訴付給他們錢的客戶,該被裁掉的是他自己,但這個結論往往是真實的。我們可以去翻看一些例子,當企業面臨嚴重危機時,是因為員工人數過多嗎?

這些失敗的企業大都是因為糟糕的產品策略、奇怪的市場運作模式,沒有創新意識...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的。

真的是市場不行了嗎?那麼為何不會影響到那些把工作做好的公司?那些應該對導致公司失敗負起責任的人,有被列入裁員名單中嗎?還是他們反而被調到一個新職位,看看他們是否運氣不錯,再毀掉公司還存在的另一個部門?

2.當問題人物,進駐問題公司

有個奇特現象,我們為大公司服務的,端茶倒水的都是碩士,海歸們,工資不高卻還得找路子才能進;而在創業公司工作的,那些需具有很強開拓及業務能力的職位卻老夾雜著一幫在別的地方都找不到工作的高薪「草包」。

其實大的公司真的不缺人才倒水,創業公司倒真是缺高學歷高能力的好員工。

比如筆者朋友所在的A公司,這個創業公司很有意思,裡面的人,都很驕傲。

這裡的江湖廣大,各色人物都自詡中產,從前臺到高管,都各自揚著驕傲的頭顱。

初創公司不像國企,等級森嚴,走到哪裡都驕傲不得。也不像BAT,一流高手太多,密密麻麻,中下層人物喘不過氣。

A公司的江湖更為疏鬆、每一位同志的自我感覺也都比較優越,從專員到經理,再到總監,無人不驕傲,無人不優越。這真的是一種可怕的錯覺。

譬如Angel,身份是A公司的海外市場商務總監,很驕傲。但不妨稍微看仔細一點,看她驕傲的資本是什麼?她真實的職場狀態又是怎麼樣的?

Angel 雖然是海外市場的負責人,但她並不會說英文,某技術學院畢業,水平也就停留在只會用在線翻譯網站,你可能會問,那她怎麼和國外的客戶聯絡?很簡單,過濾一切說英文的外國人,只和有中國對接人的公司聯絡。

直接說了吧,這樣的海外項目就是坑人。看得出Ta們也花費了不少時間在這些項目上(千萬不要誤以為這是在說Ta們「勤能補拙」,有一些工作光靠哄弄是哄弄不過去的),因此這些都不重要,這是坑人。每當一些初創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這種草包一樣的、自以為是的人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並且還很不自知的到處炫耀自己海外負責人的身份,其實有時候秀能力和秀腦殘真的就差一線之間。

3.良莠不齊的業務團隊

這些草包「領導」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就加入了:其實這裡有一個矛盾,有能力的人通常只去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而初創企業最開始就只能招一些沒有經驗,學歷不高能力不強的員工,就導致了企業裏的管理層人員卻良莠不齊,但因為這樣那樣的關係,這些「莠」的人又無法被辭退,Ta們佔著那個位置,導致很多有能力的人無法加入,如此惡性循環必然會阻礙公司的發展 。

今年,任正非一連簽發了三個旨在討論如何留住博士人才的郵件,提出了構建戰略領先重要力量的「華為博士軍團」的設想。博士,高知在華為被擺在了突出位置。

而在一些創業公司,高學歷的員工反而會被一些「領導們」看不上。

「又來了一個海歸?去哪兒不行非來這和我搶飯碗!」,「她是名校畢業的?那又怎樣,現在不還是和我在一個公司!」

很遺憾,這些「草包」領導,因為各種原因並不會被被列到「裁員名單」中。

End:面臨裁員重整的企業,真正該走的只有關鍵幾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