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息稱,由於蘇寧小店的巨額虧損,間接導致了蘇寧集團的大規模裁員,所有部門都不能倖免,本次裁員預計 40%,目前總部和北京大區已經開始有所動作,10 多年兢兢業業的老員工、19 年剛入職 1200 項目的應屆畢業生以及社招的專業人才都不能倖免,而且並非按勞動法規定的 N+1 倍賠償,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


真見怪不怪了,蘇寧的很多商業決策往往看起來動作頗大,但實際並不專業。

1、不夠真誠的合作

這裡舉一個例子。

2015年8月10日,阿里與蘇寧雲商宣佈達成戰略合作,蘇寧雲商以140億元認購阿里相當於新發行股份,同時,阿里以15.17元每股的價格耗資283億元參與蘇寧雲商非公開發行,佔發行後總股本的19.99%,雙方將互換資源全面合作。

截止今日,蘇寧雲商股價為10.25元/股,以15.17元的認購價計算,阿里浮虧92億元,這不算什麼,重點是蘇寧認購阿里的股份,在自身業績不佳的情況下,藉機出售當初合作時認購的股權,從17年12月的出售實現凈利潤約32.5億元,蘇寧雲商得經營4年多才能賺回來。第一次賣出不到半年,18年5月又第二次大舉賣出了阿里股權,這次賣出帶來了56.01億凈利潤,加上上次賣出所賺的32.5億,兩次賺了88.51億,賣出之後,蘇寧易購還持有阿里巴巴集團股份1316.47萬股,目前市值依然有200.8億(當初投入140億,期間阿里股價從81美元漲至目前的219美元)。

相比之下,反觀阿里,在蘇寧持續減持和股價下行的趨勢下,此番戰略合作雖然浮虧近百億的背景下,依然沒有任何減持的動向,反而開放了更多的內部資源給到蘇寧,但蘇寧期間不斷背離的行為讓人失望。

2、不切實際的野心

蘇寧在線上總愛拿6億多會員大數據做噱頭,線上線下都過於自信,巨頭搞什麼自己也跟著搞什麼,而且噱頭不遜於前者,比如新零售、新金融,都有大的動作。

其實蘇寧在線下開蘇寧小店,本身是和阿里的天貓小店形成商業競爭關係的,這個賽道還有京東便利店,及騰訊入股的便利蜂,還有大量7-11、全家等傳統玩家。

蘇寧小店近期在線下表現可謂慘烈,以北京地區某新開的蘇寧小店為例,100平方米的門店內主要銷售休閑食品、酒水飲料,無餐飲和鮮食,這家店的月租金約1萬元,3名員工工資約1.5萬元,平時水電折算2000元-3000元,在夏季則需要6000元/月。若要維持門店的盈虧平衡,每月需盈利約3萬元。但這家店每日營業額才500元左右,每月銷售金額為1.5萬元。便利店行業毛利好一點的可以達到30%,因此可推算出,這家店的盈利僅為4500元/月,虧損達到2.5萬元/月,若開業一年,約虧損30萬元。在某蘇寧小店所屬的片區共有40家店,僅有2家日營業額能達到1萬元-3萬元,其他門店銷售也參差不齊,有6000多元、8000多元,但平均每天的營業額大約是兩三千元,一個月大概6-9萬元,盈利即便按30%算也只有1.8萬~3萬,均低於行業平均值,可以說大部分蘇寧店都是虧損的。

為什麼虧損呢?個人看法有以下幾點:

a、商品選品。

線下像7-11、全家這樣的便利店,大部分高毛利商品其實是收銀臺附近的熟食、自製食品、咖啡等,而且已經形成了自建的供應鏈,不同區域、不同城市根據不同用戶的消費飲食習慣,其選品也不同,比如在老人多的區域,部分門店內的商品會更多關懷老人。

在這方面蘇寧小店表現的很多時候像個新人,門店內的商品很多都沒有競爭力,貨架的佈局、商品擺放也顯得生疏,更重要的原因,是線上沒有用戶的快消品類消費數據,不清楚周邊500米範圍內的用戶羣體主要特徵及喜好。而這方面對阿里、京東這樣線上起家的玩家來說,不僅連周邊用戶的收貨地址的經緯度能匹配上,還清楚周邊用戶最近在線上買什麼。再對比7-11這樣的老玩家,很多是前期調研和用戶到店統計後得出進貨、選品的優化策略。

b、自營成本高

像阿里、京東的線下便利店,都是走品牌授權的加盟形式,也就是說「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的招牌可以授權給你,但店鋪的盈虧自負,平臺提供APP的進貨渠道,由菜鳥、本地區域經銷商或京東物流等負責發貨,平臺還提供部分供應鏈金融服務。

蘇寧小店則是自營,往往選在競爭激烈的地段內,以之前關閉的管莊路二店為例,其隔壁是零售店和生鮮店,其馬路對面則是購物商城,且對面300米內有兩家生鮮店,可謂競爭激烈。在這樣高租金的競爭壓力下,自身又不具備優勢,生存只會變得更艱難。

在這樣的趨勢下,直到今年8月,才正式推出小店合夥人項目,鼓勵小店員工成為小店合夥人。公司承擔門店的房租,水電也有一定補貼,但門店的運營交由合夥人,相應地,會給合夥人1.5萬元的勞務費,合夥人仍通過蘇寧採購,定期有督導進行檢查,可自行招聘工作人員運營或自己運營。這種模式,只有在具備品牌、店鋪選址、商品競爭力等情況下才有真正的優勢,反之依然無法逆轉頹勢。

c、核心競爭力缺失

蘇寧小店目前在用戶心中的印象,基本代表著落後和傳統,而不是像阿里和京東代表著高新技術,以及像7-11、羅森、全家這樣的代表專業。首先商品無競爭力,比如我去過的幾家門店,部分店內的橘子乾癟、香蕉皮發黑、蔬菜也不新鮮。相較於其他社區型門店,蘇寧小店生鮮品類少且新鮮度不夠是有目共睹的,在盒馬、每日優鮮、餓了麼等新業態的社區覆蓋擠壓下,蘇寧小店想要打造社區店的形象,卻在品質和體驗上讓人失望。

當然,頹勢面前,原本不把自己當外行人的蘇寧小店也開始調整,還開設了咖啡茶飲,也有門店不再設生鮮專區,轉向線上銷售。但線上沒有阿里系的餓了麼、盒馬等數字化的能力及物流的東道主優勢,配送和商品管理等成本又居高不下,自然逆轉不了頹勢。

更重要的是數字化的能力差異,蘇寧的張老闆一直把蘇寧當做互聯網企業,連企業名稱也來回改,盡量往互聯網企業靠近,但這方面的能力和對標的互聯網巨頭相差較大,尤其是在便利店的數字化落地上,號稱6億多用戶的蘇寧,實際能拿到多少有價值的用戶畫像呢?無論是門店的POS系統、行為喜好洞察、商品管理、庫存管理等,這些都有很多的功課要補。比如阿里在這方面2年前就已經依靠周邊門店和用戶所屬商圈的數據,形成數據圖的能力、甚至自動推薦決策的能力,來幫助門店選址和進貨。

在倉儲物流方面,比如阿里可以利用菜鳥、盒馬、天貓超市等傳統的合作品牌商的資源,可以利用經銷商的網路進行配送,或自建區域、城市、地方倉,蘇寧在這方面又落後了半拍。

3、需要更多落地和靠譜的表現

這3年蘇寧靠賣阿里股票,才實現凈利潤的「漂亮表現」,實際刨除賣出股份的獲利,整體是走下坡路的,股價不升反降就是市場用腳投票。

今年可能不打算再賣阿里股票了,再賣的話阿里可能就徹底翻臉了,所以6月28日發布公告,將蘇寧小店正式從上市體系中剝離, 從業績上,走完這一步拋棄的棋,蘇寧易購在2019年度凈利潤方面預計可以因此一舉增加34.28億元,又可以完成「漂亮業績」。

對於持股股東來說,忽悠式、碰運氣的企業,不值得尊重。對於員工來說,離開雖不滿,也未嘗不是好事。企業賬上有錢且真不缺錢,卻不想給離職員工補償,除了再次讓人失望,也只剩下失望了。


首答送給這個問題。

作為莫名其妙被裁的員工,只想說我目前所看到的被裁的都是女生,公司就是嚴重的重男輕女,所以部門兩人和hr針對我演了一場拙劣的戲,有種看跳樑小丑的感覺。

怎麼評價蘇寧這家公司,兩個字,垃圾。

員工不可能有歸屬感,嚴格的人事制度,強制加班,高指標,領導不幹實事,人事不幹人事等等……

在週六得知自己在裁員名單裏之後,週一等領導找談話等了一天也沒等到,直到下班領導派部門另一位同事來找我們談,還問我是不是在外面有報班學習,是不是考慮轉行一類的,我有轉崗的想法是在年中私下和領導說過,可以看出他們早就已經通過氣。且在蘇寧,有自己的想法似乎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當天領導自己出去喝酒喫飯了。名不正言不順,拒絕談話。第二天直接找到領導。

談話的時候,直接為我省去了調崗的選擇,直接說賠償,其他人都是有調崗選擇(雖然我也不稀罕調崗)嚴重感覺被歧視。領導言語間還作為過來人勸我女孩子要以家庭為重,說職場女性一般混不過男性這樣的屁話。(本人未婚),還套近乎說自己很無奈,自己喝酒應酬是為了保住大家這樣騙傻子的話(其實只保住了自己)話已至此無須多說什麼。我和領導說賠償我去和人事談,最後工作日就定今天,後面把年假休完。

回到座位上一身輕鬆,正處理剛沒處理完的工作,人事就假裝不知道情況的問我是不是找他,著急給我辦流程,我反問是不是我不需要再工作了,人事質問我什麼態度。呵呵,這就是蘇寧拿著雞毛當令箭的人事。

和人事談話也是,我問為何是我,我差在哪裡,又在甩鍋,反問我又優秀在哪裡,拿部門整體績效沒完成說事,(然而最應該走的負責人此時應該在座位上玩手機)一頓懟完,hr無話可說(能力太差)

那些為蘇寧洗地說只是優化績效差的員工的言論,聽聽就好。本人多次拿到項目目標達成的激勵,集團微創新獎3個,不至於優秀,但也不至於因績效差而被優化。而被蘇寧奉為衡量員工能力的重要指標的下班時間,我也不是部門最後一名。以上證據均已截圖留存。

最後簽了賠償協議,拍照留存,同時簽了離職申請。錄音照片都齊全。南京本地人,家庭條件尚可,社會關係也算可以。沒在怕的。

關於蘇寧其他方面的吐槽可能說也說不完。最後希望自認為得逞的前同事,2020工作順利。也祝這種毫無人情味,重男輕女的公司越來越好。

1.9最新更新

得知我的績效在我離職後被改成了中,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優化績效差的員工」的意思吧,貴司會玩。

最近又聽說了很多關於蘇寧的醜聞,只能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被同化,自己還是正常人,也不需要這份工作來維持溫飽。再也不用看一羣菜雞互啄,也不用忍受因為領導不作為帶來的巨大的壓力,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沉澱學習。感覺世界都美好了許多。

最後希望大家新年快樂,來年遠離這些煩心事。


裁就裁,誰怕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有N+1就行,沒有N+1不幹。

勞動關係,說白了就是花時間換取生活物資。公司是希望找最便宜的人做最多的事情,當公司覺得一個員工性價比不高遲早裁掉,華為裁掉35歲以上老員工不也如此麼。員工是希望找工資最多的公司,當一個人可以找到更高工資的公司,遲早會跳槽。

雙向選擇, 遵守契約精神就完了。

對個人來講,最重要的:做一顆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一棵蘋果樹,終於結果了。
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
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於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
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
"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
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還可以這樣:繼續成長。譬如,第二年,
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
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
但沒關係,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
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
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
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是最重要的。


在經濟持續疲軟的時期,企業的裁員也是無奈之舉。媒體上可見的都還是那些所謂的知名企業,而現實中那些中小企業減員增效,甚至是關張歇業要多不少。在高速增長的發展過後,生產過剩必然會帶來經濟危機。咱們國家如是,其他國家也如是,未來幾年全球經濟都會出現動蕩,所以如何在動蕩裏生存,提升自己等待復甦纔是我們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


首先我想大聲告訴你:歡迎來裁,請給我N+1!!!

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企業裁員的本質:

1、成本控制

企業要控制成本,就要精簡業務,精簡業務,就需要幹掉價值比較低的環節和部門,試想如果一個人工資是1w元/月,企業裁員1000人,每月的工資成本就是1000w元,再加上五險一金,公司實際支付約1400w,這樣的成本節約了就等於總的利潤增加了1400w!!

所以於企業的角度,即使補償,對於長遠的毛利來講也是劃得來的!

2、資本寒冬

2019年是名副其實的資本寒冬年,資方的投資都非常謹慎,所以目前市面上沒有盈利能力的公司普遍都會比較難過,而控制成本見效最快的就是裁人,所以大部分企業都在裁員,少部分企業在鎖HC,市面上的機會也就會比較少

3、能力至上

如果你的能力ok,永遠都不會為工作機會發愁,正所謂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企業用人的原則無非是你的價值大於公司給你的薪資,所以只要你有能力,且你的能力有對口的施展方向,就不愁裁員,就更不愁機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素質4連--【點贊】-【關注】-【收藏】-【評論】,狼王的信仰,專註您的職場困惑,預祝2020一切順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