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有一回说到,关羽魂魄附身在吕蒙的身上然后将吕杀死,这主要是罗贯中为了增加关羽的神秘感也是为了捧一下关羽的神勇,要不然后世也不会有武圣关羽的说法了,更不会有关公庙了。

在真正的历史上吕蒙的死是孙权导致的,当时吕蒙为东吴继周瑜之后的另一个大都督,手握东吴最大的军权,在古代每一个统治者都是怕自己手下有军权的人反叛自己。

当时吕蒙已经擒拿了关羽,正准备要杀关羽的时候,孙权给了吕蒙一道旨意,关羽杀不得,现在荆州已经夺回将关羽擒拿回东吴和刘备交换其余城池,但是吕蒙明明接到了孙权的旨意还没有放在眼里,所以孙权在那个时候就对吕蒙不放心了,再加上后来吕蒙回归了东吴的时候仗著自己有功于东吴多少有点不尊重孙权了

孙权又是一个极其聪明之辈,不说别的就拿曹操对孙权的夸赞来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说法就知道孙权也是不简单之辈,孙权深知当今天下被手下手握重权的下属反客为主的事情是常有的,就像曹操董卓之辈携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是常有的。孙权知道现在的吕蒙已经有点不受自己控制了,所以要将吕蒙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有了一出,孙权摆庆功晚宴为吕蒙庆功,在吕蒙的酒里下毒,当吕蒙得知自己已经中毒了就开口骂孙权,当时孙权就说这是关羽找吕蒙复仇了。

当然就算孙权没有查觉吕蒙有不尊之意,吕蒙在当时也是必死的,因为东吴为了熄灭蜀汉的怒火也只有将吕蒙让出去了。所以吕蒙是死在了孙权的手里,和关羽的魂魄没有任何关系的

不知道在下分析的有没有道理欢迎一起交流。


关羽之死和吕蒙有很大关系,而且两人结怨已久。

215年,孙权向刘备讨要荆州未果,派吕蒙率军2万人袭取了关羽控制的长沙、桂阳二郡,同时围攻零陵郡。刘备闻讯大惊,火速率军5万人从益州赶往公安驰援荆州。而愤怒的关羽则率军3万在益阳布阵,要和吕蒙决战。

此时曹操趁机进攻汉中张鲁,刘备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便同孙权和谈。最终刘备让出了桂阳、长沙二郡和江夏郡的夏口,双方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了荆州,脆弱的孙刘联盟得以继续维持。

失去长沙和桂阳二郡让性格高傲的关羽耿耿于怀,而吕蒙则一直想把关羽赶出荆州,两人算是结下了梁子。

217年鲁肃病逝,吕蒙继任大都督驻军陆口。鲁肃是孙刘联盟的维护者,但吕蒙却不是,他认为东吴要想统一天下必须独占荆州,而刚愎自用的关羽则是最大的障碍。孙权认同了他的看法,于是吕蒙在荆州积极扩军备战。

关羽也没有闲著,虽然他看不惯吕蒙,却还是把曹操作为主要敌人,并积极谋划攻取襄樊。同时也在提防东吴,为防止吕蒙重演长沙、桂阳之事,关羽加固了荆州城防,同时在边境修筑了大量烽火台。

219年秋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但他为了防备吕蒙,在荆州留了很多守军。吕蒙为了蒙骗关羽,则以病重为由调回建邺,并向孙权举荐陆逊接替他的位置。孙权听从了吕蒙之计,公开下达调吕蒙回建邺治病修养和陆逊接任吕蒙的文书。

新上任的陆逊则用非常谦卑的口吻给关羽写了书信,大肆吹捧关羽的武勇,并说自己绝对不敢觊觎荆州。

关羽在孙权、吕蒙和陆逊的连环欺骗下中计了,他把留守后方的大部分兵力抽调至前线。不久关羽迫降了于禁三万多人,致使粮草供应不足,情急之下关羽袭取了东吴屯放于湘关的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吕蒙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他白衣渡江,让军士伪装成商人、百姓,悄无声息的接近了荆州地界。荆州沿江守军对此毫无察觉,再加上人马不足,被吕蒙全部俘虏。消息传来,荆州陷入一片混乱。糜芳和士仁不战而降,吕蒙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荆州。

而关羽则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再加上士兵家眷全在荆州,他们无心恋战,一哄而散。关羽最终被东吴擒杀。

夺取荆州、擒杀关羽,吕蒙终于完成了心愿。但这时吕蒙已经身染重病,危在旦夕。孙权虽然遍寻名医为吕蒙治病,但还是无力回天。220年初,吕蒙病逝于孙权的内殿,终年42岁。而随吕蒙夺取荆州的孙皎、蒋钦等人也在同年相继病逝。

由于历史中的吕蒙在关羽死后不久就病逝了,所以罗贯中便以此进行了艺术创作。

在《三国演义》第77回写到,夺取荆州并斩杀关羽后孙权大摆庆功宴,并为吕蒙亲自斟酒。没想到吕蒙把酒杯打翻在地,并揪住孙权大声斥责,说自己是汉寿亭侯关羽,恨不能生啖吕蒙血肉。孙权赶忙率众人跪拜,只见吕蒙突然倒下,七窍流血而亡,死相非常恐怖。


把吕蒙的死归于关羽显圣,这纯属无稽之谈,如果可以把死归于神明显灵的话,那么要科学有何用?岂不是搬起石子,砸自己的脚跟了。所以说吕蒙的死,并非关羽显圣,而是另有他因。

吕蒙的死,并非没有预兆,而是在事先征讨关羽的行程中,就有所预警了,无非那时候的吕蒙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积劳成疾,重装上阵,投身于军旅之中,从而一刻爆发,呜呼哀哉。不过那时候的医疗水平,确实没有这般发达,所以对于难以解释的现象,就灌于神明显灵的说法,刚好这时间上,又恰好在关羽死后不久,所以才有了关羽显圣的说法。

当然这也不排除罗贯中的有意无意情感刻画,和玄乎又玄的情节描写,以及后世之人传呼奇神的推波助澜,才能演变成今天这般荒诞之言的谈论。

要知道那时候的刘关张,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其塑造的形象都是正义凛然的,哪怕民间的戏剧小说里,其演绎的角色也是十分的正派。就连最后关羽的形象,也逐渐被升华到了神明的高度。可以说,有今天这样的言论,确实离不开后世之人有意的谈论,才变得如今这般。


杀死关羽的吕蒙,在宴会上七窍流血而死?是关羽显圣?当然不是!

吕蒙白衣渡江,攻陷荆州,擒杀关羽,可谓神机妙算、谋略出色。可是在小说《三国演义》「拥刘」思想的影响下,不少读者对这位「谋杀关羽的元凶」甚为憎恶,把吕蒙当成了反派,以致信「关羽显圣」之说为真。

《三国演义》中写吕蒙的死因为「关羽冤魂索命,七窍流血而死」,意思很明显,就是关羽显圣整死了吕蒙。然而,这是小说的说法,不足为凭;况且以鬼神之说来断定一个人的死因,过于漫画化,不可信。

关于吕蒙的死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有记载

吕蒙发病的时候,孙权把他接来安置在内殿,用了无数种药方来给他治病,并向全国招募能人,要是有人能治愈吕蒙,就赏赐千金。有时大夫给吕蒙扎针,孙权不禁为他惨戚,想常去看望,又怕影响他休息。因而只能常在墙壁上凿洞看望吕蒙,见到他能稍微进食就非常高兴、有说有笑,否则就叹息不已、夜不能寐。

吕蒙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孙权就下令大赦,群臣也纷纷庆贺。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就亲自到病榻前探望,并命令道士在星辰之下为吕蒙向上天请求续命。可是,吕蒙最终还是不治身亡,享年四十二岁。

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所以有人猜测是因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吕蒙感染瘟疫病死;也有人猜测是因吕蒙在战场上积劳成疾,隐患发作不治而死。

《三国志》中没有吕蒙「七窍流血」而死的记载,而且吕蒙发病后有一段治疗时间,并非暴毙,所以「关羽显圣」之说纯属虚构。

「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在《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对关羽之死只有一句话做了交代。作者为了不加入过多的主观判断,对于关羽被斩的前因后果和复杂心理都没有描写。

而《三国演义》中却详细地描述了关羽大意失荆州,退守麦城的过程。特别是在他兵困粮绝,危在旦夕,面对东吴诸葛瑾的劝降的关键时候,作者用一段铿锵的言辞表现了关羽的个性特征:关羽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这样一番话让关羽失掉了最后一次生存的机会。他留下王甫、周仓守城,自己带领残兵向西川撤退,也就是从麦城出发,经玉阳山,章乡、百宝寨、回马坡。孙权闻讯,派兵阻断了关羽必经之路,埋伏在草丛中,用绊马索绊倒关羽等人,活捉了关羽。孙权再次劝关羽投降,然而关羽怒目圆睁,破口大骂:「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孙权怕留下后患,杀了关羽,又怕惹祸上身,便把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王侯之礼将之葬于洛阳,而他的身躯就埋于当阳,这就是民间所传的「头枕洛阳,身卧当阳」的由来。关羽从麦城战败后,途中所走的路线基本都在当阳,从荆州到当阳,从「望兵石」到江陵"掷甲山",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时期的许多遗迹,如麦城、周仓墓、断头山、关兴坡、拖刀石以及回马坡。

民间三国故事中关羽败走麦城,仍然充满英勇悲壮之气。从麦城突围时,将士们喝了红水井的水,立即精神振奋,赤兔马喝了红井水,身闪红光,四蹄生风,它飞身一跃,在麦城堤上跑了三圈。吴兵见了,吓得肝胆欲裂。关羽带十余骑突围到金牛岭时饿的走不动了,却无锅造饭,突然从空中飞来一口锅。原来此锅是荆州承天寺内的「张飞锅」,听闻关羽有难特意飞来助他的。

关羽被害后,马忠提著关羽首级,却被关羽咬了一口,吓得他即刻令人做一竹笼,将关羽首级献给吕蒙,结果关羽首级破笼而出,将吕蒙吓死。孙权遂将木笼改为铁笼,献于曹操,结果又把曹操吓成头疼病,最后以王侯之礼厚葬了关羽。在这些叙述中,我们看到的不是败军之将的凄凉,而是英雄之旅的豪壮。

历史上的关羽地位是很高的,与汉帝刘备情同手足,为蜀汉集团也立过诸多不世之功,可谓是蜀汉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为人忠义,诚信守诺,有勇有谋,勇冠三军。当然,他也有目空一切,骄傲轻敌的性格缺点,这并且让他犯下两个致命错误:轻视孙吴,加速吴蜀交恶;丢失荆州,堵死蜀汉争霸中原之路,并最终导致了自己败亡的悲剧。

关羽的战败虽然充满悲剧色彩,但是,他仍被誉为忠义志士的典型代表,他视死如归的尚武精神和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没有因最后的战败而减少分毫。而小说《三国演义》在关羽形象的塑造上,既取材历史又吸收了民间俗文学,作者用大量的情节来丰富人物,这些经典情节使人物生动而富有层次感,也成就了人们心中不朽的历史神话。


这个桥段,是罗贯中为了善恶有报的传统价值观需要而杜撰的,他把关羽塑造的那么完美,简直就是智、信、义、勇、严的完美化身。那么完美的人俗世间是没有的,只有神话世界里面才有。

既然是神仙一枚,就这样憋屈的被吕蒙这样一个小人轻易的灭了,不要说观众接受不了,他自己都觉得这个故事扯不下去了。于是,让关羽回归神的本质,先是附体吕蒙,取走吕蒙的性命,然后提著刀,到处喊冤索命,被和尚几句话化解怨气才老老实实的去了西天。

关羽既然那么厉害,为什么单单灭一个吕蒙?何不把孙权、曹操、司马懿甚至后来火烧连营的陆逊一起带走,给大哥三弟把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成全蜀国一统天下算了?那是因为,如果那样去编的话,《三国演义》就只好写成封神榜了。毕竟还有《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了历史,不是罗贯中能够抹掉的。而且罗贯中那个时代的作者还是比较老实和尊重历史的,不像现在的穿越写手,只要能够骗到读者的钱,历史算个逑?

据《三国演义》上描述:孙权大摆宴席犒赏三军,为表示感谢孙权亲自倒酒给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说:「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认识我不?」众将大惊,想要上前救援时,吕蒙又推到孙权,大步前进,坐到孙权位置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只见吕蒙已经倒地不起,七窍流血而死。

大家读一读这里的味道,是否感觉似曾相识?对了,洪秀全天神附体的时候就是这种状态。所不同的是,洪秀全吐的是白沫,而吕蒙吐的是鲜血。

之所以洪秀全要吐白沫,既是剧情需要,更是吐白沫比吐鲜血容易一些。关键是吐完白沫还要回过神继续当天王,但是吕蒙已经被罗贯中安排谢幕了,只好七窍流完鲜血去死。

实际上,吕蒙原本就有病在身,为了家国大事,才带病出征的,为了不让孙权为难,蜀、吴将来好相见,他没有等到孙权下最后命令就擅自处死了关羽。然后把脑袋送给曹操,嫁祸魏国,这一招实际上是逼蜀国同时与两国交恶,而无法专心为关羽报仇,对付吴国。

当然,狡猾的曹操没有上当,而是厚葬了关羽。

吕蒙重病缠身,无论孙权如何努力,也没有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所以收复荆州不久,吕蒙病重而逝确有其事,罗贯中才敢这样联想写出这样的厉鬼复仇的老套路。像这种厉鬼附身复仇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间的老套路和老桥段。

要么口吐白沫、要么七窍流血,聊斋志异里面多了去。其实都是那些江湖骗子,神棍巫婆骗取钱财的老伎俩。不过故事这样讲,正好贴合了民间的一贯思维和情绪,使故事看起来合理逼真,有为大家出了一口恶气。


三国演义这本书塑造了很多很精彩的人物,很多人都有著自己很喜欢的人物,而其中的关羽可以说是很少有的很多的人都很喜欢的人物,无论是后世把他尊为武圣还是京剧里面的寓意忠义的红脸脸谱,可以说他真的能算得上是「全民偶像」,就连罗贯中本人都十分的喜欢关羽,在书中给他增添了不少的戏份,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的完美,更符合大众心中的英雄形象。

除了生前有戏份,在关羽去世之后,罗贯中还是不忘关羽,给他加了戏份,那就是吕蒙之死这一段,在这一段之中,罗贯中直接写吕蒙在庆功宴之上被关羽的魂魄给附身了,然后直接七窍流血而死。在很多的民间故事之中都有附身这一个说法,但是大多时候都挺让人害怕的,不过关羽的这一个附身却让很多的读者都很开心,觉得是善恶到头总是会有报的,很多读者都觉得这个结局不要太完美,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吕蒙的死真的是因为关羽显圣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那就是三国演义本身就只是一个话本小说,是不具备正史性质的,为了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各种夸张手法都会用上,所以这一段并不能够全信,而且所谓的神鬼之说也不过只是无稽之谈,就算是现在的道家也是承认磁场观的,他们也相信科学,觉得一切不能够解释的事情都是因为科学没有达到解释的地步而已,而不真的是所谓的崇尚封建迷信,所以说关羽显圣不过是为了讨好读者所用的一个修辞写作手法罢了,本质上是不存在的,那么正史之上的吕蒙又是怎么死的呢?

在正史《三国志》之上,其实已经很完整的写出了吕蒙的死因,其实吕蒙最开始的时候身体就很差,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用真实的病重骗关羽放松了警惕,一举将关羽拿下,虽然说成功拿下了关羽,但是他身体本身就很差,又费心费力,体力不支彻底倒下了,孙权知道吕蒙的忠心,也很欣赏这个手下大将,积极的给他找名医,甚至还找道士为他续命,不过吕蒙最终还是在长久的病痛折磨之中死去了,这和关羽确实有点关系,毕竟如果不是因为想要收荆州,他可能还能多活几年,但是绝对没有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么的邪乎。

只不过,在后世人的心中,关羽早就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个神化般的存在,尤其是在罗贯中生活的明朝,这时候的关羽就已经成圣了,很多的人都很崇拜关羽,既然已经成为了圣人,那么他就不能简简单单的死去,就算是死了,也要让那些害他的人遭到报应,不能够善终,找寻一点点心理上的平衡感,于是吕蒙也就有了这样的一个结局。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在三国里,孙权的计谋比曹操和刘备更阴沉。藏得深,不流露,这点他占了头份。

孙权早年的自私,晚年的荒暴。比曹刘更有个性。他是个自私自利,为达到目的,什么都不在乎的帝王。

孙策把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交给弟弟孙权。孙策自己是有儿子的。鬼晓得他为什么要这样干。其实孙策不想,但儿小没办法。孙权迟早会夺位夺权。与其如此不如早点托给他。孙权后来一发达当了皇帝,他是连个恩也报得勉强。大家都明白这点。他不及司马炎对乃叔司马师。

为讨回荆州,孙权逼死周瑜。周瑜再气量小,也是与刘备孔明联手打跑曹操,方保东吴安全。刘备在当时确实借了这荆州落脚,也并没说不还。结果,孙权要周瑜去讨回来。周瑜的"主子"是孙策,这能不让孙权担心么?孙策的儿子还在,他就更担心了。周瑜知道其中的瓜葛,才千方百计地使劲要讨回荆州。即使用郡主孙尚香作饵,孙策也点头支持。但周瑜碰上赖皮。最终内受孙权压力,外受盟友欺骗不得已忧愤而死。周瑜一死,孙策一房再难崛起。

鲁肃是个都督,但更象个讨帐使者。也是死在荆州这件事上。

吕蒙的死,有点特殊。他不该把关羽抓住。该让关羽成功逃回成都。以关羽的个性,他是个非常自傲的人,这种牲格,一遭挫折,就变得非常自卑,他逃回成都后,上无颜面对汉中王,下不能面对群僚,又何况这正是汉中王的鼎盛时期,自己把东南方进取中原的跳板给丢了。这脸就丢大了。落个"怏怏而死"就有可能了。就是刘备想夺回荆州,也没有关羽什么事了。(魏延作汉中太守,咋不要张飞去?原因就让人联想了)。

吕蒙,也算是读过书的人。但他没有深刻体会孙权的方略。孙权的头两任都督周瑜和鲁肃。是一方面在讨要荆州,另一方面孙刘联盟并没破裂。这两点非常重要。吕蒙趁火打劫,荆州是讨回来了,但关羽被俘后,孙权的难题来了。杀了关羽,孙刘联盟破裂,这样曹操会微笑,不杀关羽,荆州恐怕会再次被夺,关羽肯定会复仇以换取丢失荆州后的颜面。关羽又不投降孙权。孙权为了荆州,杀了关羽,同刘备翻脸了。就是有联盟破裂的危险,他还有一颗棋子,有个卒去挡箭,这就是吕蒙。

刘备当了皇帝,听说孙权用吕蒙杀了关羽,夺了荆州。大怒,要教训舅子太过份。孙权一听,没辙了。赶巧儿地是实施夺取荆州的吕蒙突然死了。孙权就让吕蒙背锅了,说吕蒙干的,与小舅子无关。刘备认定与舅子有关系。就派大军出了国门。孙权看到孙刘联盟破裂了。就向曹丕称臣。这态度转得快,化敌为友了,刘备更窝火,不打残孙权他不会收兵。

陆逊就应时而出。待夷陵大战后。孙权又同孔明讲和,与曹丕反目。陆逊后来就呆在西陵,防御西蜀,但还是让孙权给逼得过早死了。 因为孙权压根儿就不想给儿子留下个权臣以危及到他一房人的长久地位。

吕蒙在宴会上被关羽附体这事,是孙权让人演给刘备看的,是更好地把这杀关羽,联盟破裂的锅头,让吕蒙背得结实点。


不是,吕蒙是自然死亡。

所谓宴会上七窍流血而死,是演义中追加的桥段,说得是二爷死后,怨念难消,死了也要显灵将杀害自己的仇人吕蒙一起带走,于是就有了演义中吕蒙因为害死了关羽而被关羽的鬼魂索命,磕头跪地求饶致死的情节。其实也是罗贯中为二爷出了一口气,这类事他没少干,在书里追加了很多给蜀汉长脸的细节。

其实并非离奇暴毙,而是吕蒙在此之前身体状况就出了问题,不是关羽冤魂索命也不是孙权暗中毒杀,是自然死亡病死的。

具体情况是,白衣渡江,击破关羽的江陵之战以后,吕蒙疾病发作。

吕蒙疾病发作的原因,一说是积劳成疾,毕竟白衣渡江全局筹谋负责人是他,劳心劳力积劳成疾是完全有可能的;二说是吕子明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行军打仗这么多年,没有受伤落下疾病是不可能的;三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这在三国时代是很棘手的问题,多次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大将甘宁和蒋钦都是死于此年,和220年一道,成为了众多三国名将陨落的灾年,吕蒙很可能是感染瘟疫而死。

以上三种说法,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可以肯定的是,吕蒙的死与关羽索命无关,更不存在功高震主被孙权毒杀一说。

史载,吕蒙患病之后,孙权是相当关心的,不惜千金也要把他治好,随时为其病情而担忧。这里面可能有作秀的成分,但确实,孙权在其前期,与这些武将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

吕蒙一死,孙权悲痛万分,不吃不睡表示哀悼,算得上是生荣死哀了。

应该说,吕蒙一生,是对孙吴集团做出突出贡献的。受三国演义影响,读者可能会认为吕蒙是破坏孙刘联盟的罪魁祸首,然而当时情况是,刘备取得了益州和荆州多部,位于长江上游,在战略上等于掐住了孙吴的咽喉,令孙吴芒刺在背。加上关羽个人低劣的战略水平,使得孙刘关系雪上加霜,加上发动襄樊之战,使得后方空虚,才使得孙吴一击得逞。

经此一役,孙吴国土面积大增,客观上为其后的三国对峙时期打下了基础,终曹魏一代,孙吴一直面对著曹魏主力的打击,被视为主要对手。而蜀汉则被彻底封锁在了益州境内,很难伸展。


刘葛无成痛古今,白衣摇橹阱何深。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荆州军北伐,所向披靡,斩庞德降于禁,文明华夏。曹操急忙联合东吴,并承认荆州归东吴所有,永不进犯江南。孙权令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傅士仁糜芳投降东吴。在关羽不知情的情况下,荆州失陷。吕蒙又率军北上,与曹魏联合夹击关羽,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走麦城,又被吕蒙团团围困。

关羽率众突围后,因不敢走大路,沿著临沮小道逃往益州。吕蒙部下潘璋设伏,潘璋部下马中在临沮擒获关羽父子。因拒绝投降,关羽父子均被斩杀。吕蒙因功受赏,孙权也称赞吕蒙,一举拿下荆州,胜过鲁肃和周瑜。然而在在庆功宴上,吕蒙却七窍流血而亡,演义中被写成关羽阴魂附体,真的是这样吗?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演义中把吕蒙写成是关羽阴魂附体,七窍流血而死。演义中这样描述,关羽被杀,吕蒙因功受赏。在庆功宴上,孙权亲自为吕蒙斟酒,吕蒙接酒后,突然将杯子扔在地上。一只手揪住孙权,并厉声大骂: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都?满座文武无不大惊失色。吕蒙推倒孙权,大步向前,坐到孙权的座位之上。以关羽的口吻大骂道:我纵横天下三十多年,你等却用奸计谋害我,即便我生不能吃你们的肉,死也要追吕蒙的魂,我便是汉寿亭侯关羽!孙权也是惊慌失措,急忙率文武百官参拜。而此时吕蒙却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而死。这是演义演义中关羽吕蒙之死的描述。

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

罗公给吕蒙的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说成是关羽阴魂附体。个人认为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演义毕竟不是正史,神鬼只说不可全信。演义本就在正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加上了很多民间传说。无论是三国开始罗公时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封建迷信思想深刻,因此才可能相信阴魂附体。

演义不仅说吕蒙阴魂附体,更是说曹操晚年疑神疑鬼,声称洛阳行宫中有妖怪。在加上后来,罗公也曾让关羽几次显圣,一次玉泉山,一次协助关兴杀了仇人潘璋。因此在演义中,关于神鬼不止吕蒙一处。个人认为,罗公也是为了突出关羽英雄气概,这才用阴魂附体做衬托,只是一种写作手法,不可相信。

其次《三国志》中记载吕蒙是病逝的。吕蒙攻克荆州后,孙权大悦,封赏吕蒙为孱陵侯,任命其为南郡太守。赏赐吕蒙一亿钱,又赠送黄金五百斤,吕蒙推辞不接受金钱,孙权不准许。然而在在爵位还没有下发的时候,吕蒙就生病了。当时孙权还在公安,于是就把吕蒙安排在宫殿里面住。孙权为吕蒙寻找最好的医生,能医治好吕蒙病的人,愿意愿赏赐千斤。吕蒙当时需要针灸,孙权也相当难过,又怕打扰到吕蒙,因此孙权经常透过窗户纸观看。如果吕蒙能吃东西了,孙权就会对旁边的人有说有笑,十分开心,否则孙权就会唉声叹气。由此可见孙权也是十分关心吕蒙的。只可惜后来吕蒙病情再次加重,孙权亲自前去探望,并让道士为吕蒙祈祷,之后吕蒙便病死在殿中,享年四十二岁。《三国志》曾这样记载:

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随卒于内殿。

《三国志》把吕蒙之死说成是病逝,个人人为比较靠谱,吕蒙征战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属于正常。而且荆州之战后,很多人都有染病的情况。个人也认为吕蒙是病逝的,而并非阴魂附体。罗公像样写也无可厚非,这是为了突出关羽的英明,毕竟关羽不仅战功卓著,也受到很多人的尊重。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吕蒙也不例外。

你是如何看待吕蒙之死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