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是不是真投降有待商榷,但是历史记载李陵的人品是没问题的,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

再来看看李陵当时投降的情况,当时他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苦战数个日夜在最终在士兵伤亡殆尽无可奈何之下投降了。

李陵虽然投降但是当时统军大将李广利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李广利手中有3万骑兵看著李陵被围困却按兵不动见死不救眼睁睁看著李陵的部队伤亡殆尽。李陵虽然投降应该是带著绝望投降的,绝望于李广利的见死不救,绝望于5000兄弟伤亡殆尽自己却无可奈何。绝望于朝廷黑暗没有派出一个英明的将领。在无可奈何之下李陵选择了投降。此时投降是身降心不降,身在曹营心在汉。而后汉武帝得到李陵投降的消息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了李陵的全家,李陵得到消息后这才动了彻底投降的念头。李陵投降后很久不敢见被扣留的苏武,后来与苏武见面见到苏武对汉朝的忠诚他叹息说「嗟乎,义士!


李陵(前134-前74年)为名将李广之孙,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善射爱兵,勇悍无畏,少年时曾深入匈奴之地二千余里侦察地形。天汉二年(前99年)秋,李陵率五千步卒及少量骑兵,以车载箭矢百余万出征,与匈奴单于数万精锐遭遇,连日血战,孤立无援,力竭投降。前期李陵是被迫投降,但后期汉武帝的一系列行动,硬是将他的假降变成了真降。

一、朋友据实陈奏,无辜被施酷刑

李陵战败投降后,群臣皆言其有罪。此时,李陵的好友、太史令司马迁据理力争,指出李陵「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与单于连战十余日」,让匈奴举国震惊,「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即便如此,李陵依然一路血战归途,用尽百万箭矢,士卒死伤殆尽,最终被迫投降。

实事求是的说,司马迁所言并无虚言,只是如实谈出内心看法,可如此一番言论,不知道汉武帝怎么就听出了对其大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的诬蔑之词,也许真的是疑心生出了暗鬼,竟然将司马迁下狱治罪,还施以腐刑。如果不是一代文豪惦记著写《史记》,可能当时就自杀明志了。

二、仅凭道听途说,诛杀李陵全家

李陵战败一年后,汉武帝心生悔意,派公孙敖领兵深入匈奴以迎回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为了交差谎称:「听俘虏说李陵正帮单于练兵以防备汉军,故臣无所得。」汉武帝闻言大怒,杀了李陵全家。可怜李陵的母亲、妻子也曾一度受到汉武帝的接见抚慰,此时却因几句道听途说命丧黄泉。

后来,汉朝派使臣出使匈奴,李陵问使者:「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说:「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李陵说:「乃李绪,非我也。」为此,后来李陵安排人刺杀了李绪,为此,以匈奴大阏氏(相当于太后)为首的一些匈奴贵族坚持要杀李陵,所幸匈奴单于信任他,将其藏在北方,直到大阏氏死后才回来。

三、话别牧羊苏武,流泪痛诉心曲

宁可在北海牧羊,留居匈奴19年的苏武曾与李陵同在汉朝为侍中,此番两人又一同被囚禁于匈奴。但李陵身为降将,毕竟心中惭愧,一直不敢与苏武见面。后来被迫去北海劝降,也几乎都闭口不言,最终送了苏武数十头牛羊就交差了事。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武帝的继任者汉昭帝派使者接苏武回汉。李陵置酒送行,向苏武痛诉心曲:「陵虽驽怯,假使汉宽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难道陵不知回报吗?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一别长绝!」陵乘酒劲儿起舞歌曰:「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李凌的投降多有争议,但是,汉武帝说的很对,是他自己下的马,投降的!这说明,李凌根本没有假投降之说。假投降,只是司马迁为李凌做辩护而已,司马迁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最多也是听说李凌是如何战斗的,战斗的惨烈情况。即使听说李凌是假投降,也是听说而已。但是,对于汉武帝来说,李凌是代表国家的武将,军人,下马投降了匈奴,又被招为匈奴的驸马,那一定就是叛国投降了!


李陵假投降是司马迁认为的,他没有及时给汉武帝通报,即便是汉武帝误会杀他的全家,他对于匈奴给他的好处全盘照收,他也亲自给苏武做工作让苏武也投降匈奴,到汉武帝去世以后,汉昭帝亲自给他写信让他回归,他坚决不回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