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冯玉祥「逼宫改约」确有其事,他的行为合情合理,而且也是按照法律程序走的,所以也合法。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由于此时革命力量还有所不足,为了尽快促成清室退位,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所以临时政府和清室达成协议,以对退位后的清室加以优待来换取清帝主动退位,双方最终签署了《清室优待条件》。

但是清室的优待是有先决条件的,即清室必须遵守民国的法律,尊重共和体制。然而张勋复辟时,清室积极参与了这一事件,从实质上已经破坏了《清室优待条件》存在的基础。当时参与讨伐张勋的冯玉祥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对于清室本来就没有好感,就提出了废止《清室优待条件》、驱逐溥仪出故宫的建议,但是没有得到段祺瑞的响应。

1924年冯玉祥借第二次直奉大战之机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大总统曹锟,建立黄郛为首的摄政内阁,暂时控制了北京的政局。于是他借这个机会实施他的一贯主张,修改《清室优待条件》,驱逐溥仪出宫。

冯玉祥给人大老粗的感觉,其实他这个人做事还是很仔细的,在做此事前,他特意以摄政内阁的名义,在11月4日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为驱逐溥仪奠定了法律基础。次日摄政内阁派出以李石曾为首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和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一起进宫,将溥仪驱逐出故宫,11月5日正式以大总统令公布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因此从法律途径来说也没有问题。

关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是否合法在当时就发生过辩论,胡适认为单方面出台《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不妥,「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然而他的这一意见遭到了北大多位法律和国际法相关教授李宗侗、周鲠生、王世杰、宁协万等的反驳,他们认为清室并非一个国家,所以《清室优待条件》不是两国之间的条约,所以不能以条约对待,《清室优待条件》只是民国政府颁布的一个条例,因此政府可以再行修订。这一辩论最后以胡适偃旗息鼓而告终,支持《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舆论占据上风而告终。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冯玉祥率部驱逐了吴佩孚,囚禁了曹锟,他联手张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当时推举的代总理是蒋介石的把兄弟黄郛,他主持召集了一个临时摄政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通过了以下决议:一、废除皇帝称号,溥仪亦享有国民的权利。二、政府每年出50万元共清王室开支。三、溥仪必须退出紫禁城。四、由政府派兵保护清祖陵。主要条款如上,并由鹿钟麟将军负责实施。

11月5日,国务院要求军政部把紫禁城的1000多禁卫军调走,对他们进行缴械改编。随后就派出要员和溥仪谈判,要求他即刻搬出紫禁城。清宫的遗老遗少都强烈反对,鹿钟麟不得不动用武力,威慑了他们。

最终溥仪不得不退出紫禁城,并向国民军(这时期冯玉祥的部队改称为国民军)表示:自己也是国民的一员,不再享受皇帝待遇,希望政府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随后以政府的名义给470名太监每人发放10块银元,100多名宫女每人发放8块银元。皇室的其他成员清点了私人物品,两天后搬出紫禁城,到此为止冯玉祥的革命任务完成了。

其实早在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发生府院之争的时候,张勋扶持皇帝复辟。冯玉祥当时反对帝制,率部攻入北京,他就强烈要求修改优待皇室的条款,把满清皇帝赶出故宫。但段祺瑞认为他多事胡闹,拒绝了这一要求。

搬出皇宫的溥仪先住进了摄政王载沣的府邸,随后就进入了日本使馆。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他们全家搬进了天津日租界。直到918事变后,在日本人的策划下在长春称帝,建立了伪满洲国。

摄政王载沣从前曾经对溥仪说过「恢复大清祖业,可以依靠洋人」,因此溥仪退位后,通过各种途径和各国建立联系,尤其是近邻的日本。在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溥仪曾向日本捐献了一些故宫的文物,用来赈灾。

溥仪刚刚被赶出故宫,就被日本人接进了公使馆,并为他提供了一所单独的楼房。从这时起他就成了日本人手上的一个棋子,当然他也幻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来恢复满清基业。双方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但不能说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皇帝是冯玉祥逼迫的结果,也不能说把他赶出进紫禁城是违法的。当然冯玉祥驱赶溥仪出了紫禁城,引起了西方列强的高度关注,民国政府的诚信问题就被西方列强打上了一个问号。

在清朝皇帝退位的时候,和袁世凯达成的协议中间就有一项是说满清皇帝必须拥护共和。但随后溥仪的种种复国动作和复辟称帝,首先撕毁了这份协议。也就是说他违约在先,那么民国政府也没有必要继续履行条约。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冯玉祥的行为并不算违约。

袁世凯和满清贵族达成的协议是每年给皇室400万两银子的供养费用,后来因为政府财政困难改成了400万两元,再往后走就被打了折扣。到了冯玉祥发起北京政变后,更是把它修改成了50万。

从上面的事实可以看出,冯玉祥利用当时的民国政府削减了大量的皇宫开支是事实。但不能说是苛减,供养皇室的费用是从老百姓头上抽取的,当时人民的生活条件非常差,每年都有人饿死。然而满清皇帝却仍享受著荣华富贵,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为了平衡张作霖的力量,他通电响应南方革命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主张。把溥仪从紫禁城赶出去就是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诚意,希望孙中山能够到北京来共商大事。

还有一种说法,说冯玉祥的行为是为了从故宫中抢一些宝物来筹措经费。但是张作霖的军事力量更加强大,控制了平津的局势,让冯玉祥的行为没有得逞。

根据当时北京市警政司相关人员的记载,溥仪在宫中时,与张勋康有为等清朝旧臣阴谋串联,图谋复辟。在这时北京市警察厅就想把他赶出皇宫,但力量过于薄弱,这件事没有完成,但最终终于在冯玉祥手中变成了现实。

1959年,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溥仪见到了鹿钟麟,两个人热烈拥抱,他表示还是做一个平民踏实,在长春当皇帝的岁月苦不堪言,只是在充当日本人的一条狗。最后两个人还留影合念,一起合影的还有打响武昌起义第1枪的熊秉坤将军。


1924年正好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又称北京政变。冯玉祥所率领的部队趁直奉两军对战,胶著不下时,率军临阵倒戈攻占北京城(接受张学良50万银元的贿赂),正式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员。奉系军阀大败,迫于形势,冯玉祥、张作霖还有段祺瑞成立临时的北洋政府。

冯玉祥出生贫寒,年级轻轻就当兵,为了就是混口饭吃,后来父亲病死了,使得冯玉祥对落后的满清政府的怨恨,开始努力训练、熟读兵法很快就成为了一方军阀霸主了。新的北洋政府成立了,就要履行前一个袁世凯政府对溥仪皇族的优待条例,给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刚成为国民军一员的冯玉祥自然也要担负起这个重担了,加上之前就憎恨清政府,因此心中早就有赶溥仪一行人滚蛋的念头了,只是段祺瑞一直在阻止。直到有一次段有事出门了,冯先率领大军包围溥仪居住的颐和园,自己带几个修改文书的人员,进入溥仪的府邸。先以礼相待,后在威逼利诱,刚刚经历张勋复辟的溥仪,早就心有余悸,害怕新政府会谋害他们,于是答应了。

新的《清室优待条件》:

  • 第一条 大清宣统帝从1924年10月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权利;

    第二条 自本条件修正后,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五十万元,并特支出二百万元开办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第三条 清室应按照原优待条件第三条,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第四条 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第五条 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为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这个新条约彻彻底底的把溥仪从一个贵族变为了平民,享有的特权也所剩无几,相当于低保户一样,这对皇室来说,简直颜面扫尽。

这种行为是否违法?

感觉题主问的有点可爱,因为:一、在乱世有权有利的人才有资格谈法律,而且这个条例是前政府订的,后政府自然有权利修改。二、继续留溥仪等皇室成员也是祸害,会被那些有野心的人利用,从而颠覆新中国。如:张勋复辟、日本扶持的伪满洲政府,都能说明冯玉祥的先见之明。三、巨额的财富支出会给新政府带来巨大的负担,所以要想理由缩减补助。

因而不得不说冯玉祥的做法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就是落下了不好的名声罢了!

作者:大话历史君。关注不迷路哟!


尊守以前订的条约,西方人管这叫"契约精神"。如果确认要更改,需要谛约方双方协商,以新的条约取代旧的,也旡可厚非。但是一方以粗暴武力迫使另一方就犯,冯玉祥干的就是这种。驱溥仪出宫,也给曰本利用埋下伏笔。中国传统观念中,对不守信的人和行为也并非赞同,这种人也许能得逞一时,但会让更多的人从心里离心离德,厌恶你,最终抛弈你。冯最终没能实现野心,部下粉粉叛离,若非韩复渠念旧收留,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狼狈之极。冯玉祥的逼宫戏给后来人敲了个警钟,今天创业也是一样,企业家言尔旡信,办事如小人,造成属下离心离德。既使你有了一时所谓成功,但也难成大器,最终会遭大家的抛弃。


1924年的「逼宫改约」是什么?简单的来说就是,冯玉祥将派兵包围皇宫,将溥仪赶出皇宫,并且修改了《优待清室条约》。

从修改的优待条件看,以溥仪为首的那一群清朝遗老的生活待遇确实下降不少,所以说:苛减清室的优待条件确实存在。但是要说到违法,还是显得有些天真。

历史背景:924年9月,军阀张作霖集结15万人,分两路向山海关、承德等地发起进攻。曹锟任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调集20万人迎战。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吴佩孚正要向张作霖发起总攻,不料系属吴部的冯玉祥突然倒戈回师北京,一举推翻了直系军阀政府。

冯玉祥的出兵逼宫的借口:张勋复辟。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辫子军进京,张勋复辟」这么一段。虽然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一开始革命党人是效仿的英国的政治制度,依然保留了清朝的王室。(今天,英国皇室依然存在。)

但是张勋对于帝王朝廷太过于「热衷」,也有可能是想打著「勤王」旗号,想来一个携天子以令诸侯,于是张勋就率领几千的「辫子军」进入京城保卫溥仪。

1917年,张勋利用吴佩孚和黎元洪之间的矛盾,以调停的名义率军进入北京城,然后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张勋进入北京城后,赶走了黎元洪,然后联络保皇派并请溥仪复辟。他通电全国挂龙旗,自任内阁首席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原本,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是要大战一场的,但是冯玉祥不顾军阀之间的混战,直接回到北京。打著「拥护革命"的口号,直接把溥仪赶出了北京城,自己也成真正的「革命党人」。

从法理上讲:溥仪没有尊重共和,还想著复辟当皇帝,自然要被推翻。

从上面的一番叙述,大家基本明白了冯玉祥「逼宫改约」的来龙去脉,辛亥革命后,溥仪原本还可以享受著皇帝的待遇,但是溥仪被张勋忽悠的要搞复辟,这显然是逆时代潮流而为。革命党人好不容易才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国家,张勋复辟显然是要在一次颠覆共和嘛。

一旦复辟成功,意味著革命党人就成了逆臣贼子,那可是杀头罪名,所以冯玉祥驱赶溥仪也可以说是保卫了「革命果实」,当然他肯定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军阀混战的年代,有钱有枪就是王法。

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全国都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这样的时代讲法律是可笑的。有传闻说,冯玉祥之所以愿意在直奉大战的关键时刻挥师回京,是因为张学良答应赠送其50万的银元。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当时冯玉祥最紧缺的就是钱,有钱了才能招兵买马。

逼走溥仪后,冯玉祥从皇宫中搬出去的金银珠宝更是不计其数,这些财富在他后来的实力壮大中应该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说冯玉祥把清逊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这个做法不对的人是不是心术不正?只准别人犯规不准冯玉祥犯规这种心态是不是很畸形龌龊?民国和清廷达成《清室优待条件》,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民国建立。民国和退位的清廷都要遵守《清室优待条件》吧?这个条款里有没有规定清廷可以复辟推翻颠覆民国的?可是清廷恰恰搞过只有12天的历史丑剧和闹剧的复辟,那么多诟病冯玉祥的人是真不知道吗?是谁违约了?对颠覆国家政权的人和势力是不是可以不追究责任哪?一堆民国大佬都无作为,只有冯玉祥驱逐了清室,还好意思说冯玉祥违不违法?溥仪后来当了汉奸也怨冯玉祥?溥仪可是不远千里从天津跑到长春去当的伪满洲国的「皇帝」,他也可以选择不去,看看徐世昌段祺瑞曹锟吴佩孚这些北洋大佬,出于民族气节对日本侵略者的拉拢收买冷淡的很,至今都还有人怀疑徐世昌和吴佩孚是不是因为治病死于日本医生的谋杀?冯玉祥居然能决定溥仪当不当汉奸?不过民国政府对溥仪也确实有亏欠,而且是大亏欠,一是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每年给清室的400万两百银后来改成400万银元,实际支付的很少,少的可以忽略不计,溥仪主要靠售卖紫金城里的珍宝文物维持开销。二是孙殿英盗掘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获得巨额珍宝,民国政府没有认真追究,「东陵大盗」孙殿英逍遥法外。冯玉祥当面讥讽孙殿英:我们俩是最革命的,我革活人的命,把末代皇帝赶出紫禁城。你革死人的命,挖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


北京事变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被吴佩孚任命为讨逆军第3军总司令。然后命令其于古北口迎战奉军。10月冯玉祥趁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山海关一代激战之时,与张学良达成协议,并且收了50万银元的贿赂,转身回到北京城。

在返回北京城后,冯玉祥派兵包围了总统府,并且监禁了总统曹锟。然后派部下鹿钟麟率军进入紫禁城,驱赶了末代皇帝溥仪,并废除了《优待清室条例》,史称「北京事变」。

有些人问这合法吗?当然合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冯玉祥当时的身份是什么,冯玉祥当时的身份是「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

讨逆军是干什么的?

1917年,张勋利用吴佩孚和黎元洪之间的矛盾(事后证明被段祺瑞涮了),以调停的名义率军进入北京城,然后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张勋进入北京城后,赶走了黎元洪,然后联络保皇派并请溥仪复辟。他通电全国挂龙旗,自任内阁首席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史称「张勋复辟」。

于是,在天津的段祺瑞立即发布讨逆檄文并通电全国,号召讨伐张勋。7月4日,段祺瑞在天津马厂誓师,组成讨逆军,段祺瑞任讨逆军总司令。讨逆军由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李长泰的第8师,曹锟的第3师组成。

讨逆军本来就是讨伐复辟的,而溥仪作为复辟的皇帝,在改朝换代后还在想著复辟,在古代来说这就形同谋逆。虽然溥仪已经退位了,但是还没有治罪啊?谋逆罪没有满门抄斩已经算是仁慈的了,只是剥夺了你的特权你还想说什么?

下图左一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鹿钟麟,中间溥仪,人家看起来相处的还蛮开心的

在《优待清室条例》上明确规定了皇帝必须尊重共和,现在你先毁约,还指望别人守约,你这不是开玩笑吗?

但是一个政治事件你不能单纯的看它是否合法,人家连总统都软禁了,你还在这里问合不合法,这不是开玩笑吗?要看它事后造成的影响是否有利。北京事变彻底摧毁了保皇派的希望,当然这方面是积极的。但是也让很多人产生了利用扶植溥仪的念头,例如日本就开始策划利用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兵将溥仪等一众皇族赶出了满清皇宫,撕毁条约,堪称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之前,清朝虽然颁布退位诏书,但是溥仪等人依然享有很好的待遇。例如溥仪退位之后,仍然居住在紫禁城;溥仪甚至可以保留自己的小朝廷,保留自己的禁卫军,各种机构仍然存在。民国政府每年给他们支付400百万银元,他们可以任意使用。

但是冯玉祥却是撕毁条约,又签订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每年支付给满清50万银元,这种苛减的行为虽然让溥仪等人不满,但是碍于军阀势力,只好忍痛。

那么冯玉祥算不算得上是违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军阀割据的时代,势力才是王法,有权有兵才是王道。尽管冯玉祥遭世人谩骂,但是也不乏有人赞同,毕竟当时反满的人太多了,孙中山就是其中之一。

冯玉祥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很简单,他要钱。为什么要钱?因为要养兵。在军阀割据的时代,有兵才是王道。

要知道满清虽然没落了,但是各种文物珍宝还是有的。故宫里面随随便便一件东西都价值千城,其实不光是冯玉祥,其他的军阀也眼红,冯玉祥只不过是带了头而已。

事实证明冯玉祥做对了,到最后他手下的兵已经达到了40万,就连东北土皇帝张作霖也只有20万兵力。不过冯玉祥的做法倒是害了张作霖,因为溥仪一走就给了日本人机会,所以也有了后来的东北伪满洲。

冯玉祥和孙殿英两位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就连两人见面也是一顿商业互捧。毕竟孙殿英盗的是满清死人的东西,而冯玉祥动的的满清活人的东西,二人都是一类人。

其实当时的军阀都能看得出冯玉祥的作为百害而无一利,但是考虑到资金的原因,就连当时的军阀大佬段祺瑞和张作霖都表示默认,其他人想必不敢大张旗鼓啊。但是冯玉祥的这一举动为一九八事变埋下了定时炸弹。

打字不易,不喜勿喷。以上都是个人原创,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喜欢,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回复你。感谢各位的关注,谢谢。

别扯了,就是简单的去洗劫一下退位皇帝,搞一些军饷。


不叫逼宫,冯玉祥以一朴实的中国人对皇权压在人民头上一,二千年深恶痛绝。一些封建遗民和对皇权抱有希望的改革者的不彻底性,这就是中国人的惯性,而冯玉祥坚持要推翻就彻底,放一个偶像在皇宫里,不如扫地出门,民国成立二十多年,还放个木偶在皇宫,全国人还要供养他,此举冯玉祥做的附合时代潮流,应了国人心愿。文化叛徒们贬低漫骂冯将军是别有用心,国人要认清他们的嘴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