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过这样描写南音迷人神韵的文字:“有一种声音,最为摄人神魄、动人心弦,甚至能够勾出你欢乐、悲怆、哀愁、温馨的种种感情。而那乡土味儿最浓、最真、最纯,也最能挑动游子万缕乡思的,就是南音”

陈金土先生清唱高甲戏南音

4月15日上午,五位来自百年南音会馆——厦门集安堂的老师一行五人来到龙海市石码镇民间老唱片收藏爱好者郭明木先生家中,进一步了解和聆听郭明木收藏的清末民初厦门集安堂南音老唱片。同时,郭明木专门邀请在石码古城长大、现年78岁的陈金土老先生现场清唱一曲《桃花搭渡》,曲调优美,幽默诙谐,深深地吸引在场的南音爱好者。

郭明木有关南音的研究著作

“在石码这个地方,时隔六十余载,居然还有人会唱这样好的高甲戏南音曲子,实在是不易啊!”在聆听陈金土的南音清唱后,厦门集安堂的老师们很是惊叹。

厦门集安堂南音老师到龙海交流

据了解,从民国初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来自泉州、厦门的高甲戏、南音一直在石码流行。在石码有不少泉州人,也有泉州会馆,他们带来家乡的梨园戏、高甲戏和南音,受到石码人的青睐,并与石码的锦歌、歌仔戏融汇发展,一直活跃在民间,并形成具有本地特点的龙海南音。陈金土先生所清唱的这首《桃花搭渡》是他本人自小耳濡目染,在上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徐紫云老师组织编排,由同学林金宝演渡伯、同学郑亚娜演桃花,走街串巷进行宣传表演的节目,在当时的石码深受许多群众的喜爱,这首具有老石码经典特色的高甲戏南音便深深地扎根在陈金土老先生的脑海里。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南音的发祥地在泉州,但是它有史可查的、有实物可以佐证的,世界上最早的南音著作《满天春》,是由龙海海澄人李碧峰、陈我含刊印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岁甲辰(公元1604年),现存放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汉学家龙彼得教授发现并披露。最早的南音唱片之一,也是清末明初我们龙溪(今龙海)人王雅忠灌录的、美国胜利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一直到60年代,在龙海还活跃着五六个南音会馆。所以应该说,南音从历史长河来考证,应该说在我们龙海一直没有间断过。”郭明木先生边展示着自己珍藏的南音老唱片,边向大家介绍龙海南音的悠久历史。

老式唱机依然在运转着,一曲曲录制于清末民初的南音缓缓地从石码古城小巷郭明木先生家中流出,悠扬婉转、优雅清丽的乐音,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将人们带回到龙海南音曾经辉煌的那段历史,娓娓诉说着她的传奇历史、辉煌未来。

相关链接: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用闽南语演唱,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具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福建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声明: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本文版权归《海峡导报》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并发布!

导报记者 王龙祥 通讯员 吴渊杰 文/图

H

Ot News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