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性格来看一下。公元249年,大将军曹爽陪同幼帝曹芳去洛阳郊外高平陵祭奠明帝曹睿的陵墓时,太傅司马懿以迅雷之势非常顺利平稳的控制了京师洛阳,然后携太后以令曹爽,史称高平陵之变。其实在这之前,曹爽曾派自己的心腹李胜去探往过司马懿,在这个过程当中,演员司马懿硬是用装傻充愣,屡试不爽的招数骗过了精明人李胜,所以使大将军曹爽对这个垂垂老矣的老狐狸放下了防范戒备之心。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出来了,对于身经百战的谋略家司马懿来说曹爽还只是一个政治新手,对自己构成不了任何威胁,所以才轻松的发动政变夺取了京师洛阳。

然而当这个消息传到曹爽跟前的时候,曹爽却慌了神,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镇定,真的是来往三叹,一时间没有了主意。反观司马懿,确是异常的镇定自若,对敌对势力的安抚以及手下人的安排是井井有序,用极大的效率将京都牢牢地控制在手中。而曹爽的心腹智囊桓范却在第一时间逃脱了,虽说对曹爽来说是一个大好消息,可是太尉蒋济已在第一时间为司马懿排忧解难了,蒋济分析说虽智囊往矣,奈何曹爽也不会用的。从结果来看,蒋济这个分析非常的正确,从这些人看来,曹爽的性格已经决定了他后面注定是被牵著鼻子走。曹爽这边当时的优势是非常的明显的,几乎是曹氏宗亲都聚集在跟前,小皇帝曹芳这个王牌也捏在手里,大司农桓范也过来了,可以说天平从一开始就在曹爽这边靠著,当时智囊桓范出谋划策说,提议曹爽先迎天子去许昌,然后号召各地讨伐司马懿,再加上自己的大司农印可以为各地的兵马调拨粮草,这样的条件即使打不赢,司马懿也是奈何不了的。可是曹爽确实犹豫再三,一时不能下决定,有时在一个人不能下决定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有了决定,当时司马懿指使曹爽的心腹尹大目等人轮番劝说曹爽,软硬兼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指著渭水发誓,最后骗得政治新星曹爽放下武器。不失做一个富家翁的想法投入了老狐狸司马懿的怀抱。气的当时智囊桓范大骂曹子丹佳人耳,竟生了你猪狗一样的东西,我们跟著你都要受族诛!可以看出在当时智囊桓范的心里他已经看出来了司马懿狼子一样的野心,可是我们的主人公曹爽还是被老狐狸司马懿的花言巧语所欺骗,这就注定了政权移位,宗亲族诛的下场,

一个人的性格注定了一个人的处事方法,从曹爽开始的心理变化以及做出的最后决定,其实一步一步都是往人家设计好的陷阱里跳,所以说曹爽明知道司马懿对曹魏政权的威胁,以他自身的性格以及司马懿的老谋深算来说根本杀不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