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是张献忠养子中的长子,他是明朝末年张献忠起义军大西政权的重要将领。孙可望被张献忠收养长大后,他作战勇敢,在军中被称为是「一堵墙」。同时孙可望不仅机灵,而且还认识字,所以深受张献忠的倚重。并且在大西政权建立后,孙可望是位于诸将之首,为平东将军,监军,节制文武。

后来孙可望和大西军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李定国不合,于是孙可望带领十万大军进攻在云南仅有三万兵马的李定国,由于双方力量悬殊。所以李定国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同时又因为孙可望一些部下又倒戈归顺李定国,最终孙可望兵败。

本来这时孙可望和李定国虽然不和,但是他们毕竟都曾是大西政权重要将领,所以此时他们还是有机会和好再次一起抗清。但是孙可望却因为心中有怒火,故而孙可望要借兵报仇,最终孙可望就投降了清朝。

那孙可望带领十万大军攻打李定国,孙可望兵败后投清,最后下场如何呢?

其实在孙可望刚投清的时候,因为孙可望曾经的地位,所以清朝开始的的时候对孙可望还是比较礼遇的。比如孙可望到清京城后,清朝廷就名王公大臣、高官显爵的人去出城迎接,顺治皇帝还亲自接见他,赐他银两、府第、解袍、朝衣等。同时孙可望投清后,义举底细被暴露,让李定国和西南的抗清势力失利。孙可望又被清朝廷封为义王。可以说孙可望在当时是一个红极一时之人。

虽然如此,但就以孙可望本身而言,清朝廷对孙可望还是挺猜忌的。所以后来当有人弹劾孙可望放债取利等事时,清朝廷就开始打压孙可望。本来放债取利在满洲八旗中是一件平常之时,但清朝廷还是借这个机会打压孙可望。而孙可望知道这件事后,他也非常恐惧,急忙上书请罪,希望得到宽恕。所以当时孙可望的处境是很危险的。

后来孙可望就突然死了,而有关他的死因却有多种说法,清朝官修史书《清史列传》说的是孙可望是病死。但是一些野史也认为孙可望不是病死,有的说他是随从出猎时,被人用箭射死。有的说孙可望是喝毒酒而死。

孙可望死时,李定国还没有去世,清朝廷就赐孙可望谥号为恪顺,其子袭义王爵位。后来李定国去世,从此孙可望家族对清朝而言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所以清朝对孙可望家族的礼遇优待也就开始降低,由义王降为义公,一等轻车都尉。


出去游猎,被人当野猪误杀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