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法国战役开始时,戴高乐上校任法国第四预备装甲师师长,法国战役第一阶段第四装甲师多次在德军装甲矛头南翼发起反击,一度把古德里安逼得相当狼狈,是法国战役第一阶段中法军为数不多的亮点,是以法国战役第一阶段之后,戴高乐被召回巴黎,先是担任魏刚将军的助手,随后进入雷诺内阁担任国防部低阶副部长,负责与英国的军事同盟联络。

6月16日晚,结束了英法政治同盟谈判的戴高乐乘飞机返回巴黎,但是当他降落后,被告知坚持抵抗的雷诺内阁已经倒台,投降派贝当接任总理并已经开始与纳粹德国接洽3投降,他已经被解除了内阁职务,并且作为坚决的主战派有可能遭到贝当政府的逮捕。

戴高乐当机立断,趁次日丘吉尔的私人特使爱德华.斯皮尔斯回国之机,借送机为由,在飞机起飞前迅速登机,与斯皮尔斯一同返回英国,当天下午,戴高乐抵达伦敦并拜会了丘吉尔,18日,戴高乐发表了「6月18日呼吁」,并成立了「自由法国」组织。


英国和法国都是欧洲主要的、有影响力的国家。1940年6月16日,戴高乐只身附英,受到了丘吉尔的欢迎。这主要是政治的需要,要知道,当时德国在欧洲大陆所向无敌、灭国无数,法国也即将沦陷,这时候戴高乐将军出现在英国,表明法国的抵抗运动没有停止,并且和英国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戴高乐将军有魄力、有能力、声望高,有利于将沦落于英国及其他国家的法国人团结起来,形成一定范围的反法西斯阵线,共同抵抗纳粹德国,也能对法国境内的抵抗力量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和指导力!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陈胜吴广起义时,以「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三国时曹操始终「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就是当自己的能力、名望还不足以在民众中有广泛的影响时,用一个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有利于笼络人心、团结群众,形成对敌人更大的打击力量!


丘吉尔需要重新组建一支法国军队,戴高乐有威望有能力,是合适的人选!而戴高乐也需要英国的援助!


控制在自己手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