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原因其实很简单,唐朝对这片土地没兴趣,而且在和新罗的战争之中,唐朝大军也无法将其击败,可见新罗的实力并不弱,如果唐朝想要强行建立统治,那么损失的就太多了。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虽然在东亚地区实力强大,但对藩属国却总是仁义相待,从不恃强凌弱。照理说,这些藩属邻邦对于古代中国应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然而却有这么这一个小国,曾接受了中原王朝的鼎力相助,最后非但没有报恩,甚至还反咬一口。

▲隋朝时的高句丽、百济、新罗

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国就是新罗。在历史上,朝鲜半岛也存在著一个特别的「三国时期」,新罗位于东南方向。由于新罗当时十分弱小,压根没有办法和百济和高句丽相抗衡,时常被另外两个国家轮番攻打,国土被渐渐蚕食,时刻面临著要被灭国的困境。更要命的是,为了分一杯羹,大洋彼岸的日本菊花王朝也准备支持百济来对付新罗。对于这时的新罗而言,灭国似乎已经是注定的结局,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高句丽王城遗址

在这危难关头,新罗果断向大唐王朝求助。唐朝秉承大国风范,毫不犹豫地就伸出援手,派遣将领刘仁轨带军驰援。此时,日本部队已抵达百济并与之整合,汇聚了六万大军,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刘仁轨带领著七千唐军精锐,在白江口跟日军交战。谁也没想到,刘仁轨靠著这七千兵力,就把两国联军几乎打的全军覆没。日本眼看军事实力完全不对等,只能悻悻然退出朝鲜半岛。

▲白江口之战所在位置

大唐乘胜追击,帮助新罗彻底消灭了百济,然后在百济故地内设立了熊津都督府,将其正式划入大唐版图。此后,大唐面对新罗的另一宿敌、盘踞东北及朝鲜半大的强大政权高句丽,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最终也将其消灭并纳入大唐版图之中。当然,新罗在这一过程中也没闲著,趁机吞并了百济和高句丽的大量城池,国力有了大幅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唐不仅救了新罗一命,还帮其扩张地盘,给新罗带来许多好处。

▲唐高宗李治剧照

可是新罗在完成扩张后,野心却日渐膨胀,觊觎起了大唐王朝在朝鲜半岛的土地。最终,新罗不顾旧日恩情,直接跟大唐翻脸。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新罗文武王公然向大唐开战,大举进兵。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七年,双方互有胜负,尽管新罗长期处于劣势,但是大唐短期内也无力将其直接消灭。长期的军备投入,让新罗国力亏空、日渐不支,最后新罗为避免灭国,向大唐派遣使者,试图道歉和解。

▲唐朝晚期新罗势力范围

唐高宗李治最终接受了新罗的道歉,但要求新罗对大唐称臣纳贡。为了让新罗心甘情愿地称臣,唐高宗最终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所有土地都赐给了新罗。对于新罗而言,这可谓是一份意外大礼,输了战争却还赢了土地,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原王朝的藩属国。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新罗还是保持了它的小人品行,时常趁中原内乱之际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数百年下来,竟然从大同江扩张到了鸭绿江,令人唏嘘感慨不已。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