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原因其實很簡單,唐朝對這片土地沒興趣,而且在和新羅的戰爭之中,唐朝大軍也無法將其擊敗,可見新羅的實力並不弱,如果唐朝想要強行建立統治,那麼損失的就太多了。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雖然在東亞地區實力強大,但對藩屬國卻總是仁義相待,從不恃強凌弱。照理說,這些藩屬鄰邦對於古代中國應當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然而卻有這麼這一個小國,曾接受了中原王朝的鼎力相助,最後非但沒有報恩,甚至還反咬一口。

▲隋朝時的高句麗、百濟、新羅

這個忘恩負義的小國就是新羅。在歷史上,朝鮮半島也存在著一個特別的「三國時期」,新羅位於東南方向。由於新羅當時十分弱小,壓根沒有辦法和百濟和高句麗相抗衡,時常被另外兩個國家輪番攻打,國土被漸漸蠶食,時刻面臨著要被滅國的困境。更要命的是,為了分一杯羹,大洋彼岸的日本菊花王朝也準備支持百濟來對付新羅。對於這時的新羅而言,滅國似乎已經是註定的結局,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罷了。

▲高句麗王城遺址

在這危難關頭,新羅果斷向大唐王朝求助。唐朝秉承大國風範,毫不猶豫地就伸出援手,派遣將領劉仁軌帶軍馳援。此時,日本部隊已抵達百濟並與之整合,匯聚了六萬大軍,企圖「畢其功於一役」。劉仁軌帶領著七千唐軍精銳,在白江口跟日軍交戰。誰也沒想到,劉仁軌靠著這七千兵力,就把兩國聯軍幾乎打的全軍覆沒。日本眼看軍事實力完全不對等,只能悻悻然退出朝鮮半島。

▲白江口之戰所在位置

大唐乘勝追擊,幫助新羅徹底消滅了百濟,然後在百濟故地內設立了熊津都督府,將其正式劃入大唐版圖。此後,大唐面對新羅的另一宿敵、盤踞東北及朝鮮半大的強大政權高句麗,進行了長達七年的戰爭,最終也將其消滅並納入大唐版圖之中。當然,新羅在這一過程中也沒閑著,趁機吞併了百濟和高句麗的大量城池,國力有了大幅提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唐不僅救了新羅一命,還幫其擴張地盤,給新羅帶來許多好處。

▲唐高宗李治劇照

可是新羅在完成擴張後,野心卻日漸膨脹,覬覦起了大唐王朝在朝鮮半島的土地。最終,新羅不顧舊日恩情,直接跟大唐翻臉。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新羅文武王公然向大唐開戰,大舉進兵。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七年,雙方互有勝負,儘管新羅長期處於劣勢,但是大唐短期內也無力將其直接消滅。長期的軍備投入,讓新羅國力虧空、日漸不支,最後新羅為避免滅國,向大唐派遣使者,試圖道歉和解。

▲唐朝晚期新羅勢力範圍

唐高宗李治最終接受了新羅的道歉,但要求新羅對大唐稱臣納貢。為了讓新羅心甘情願地稱臣,唐高宗最終將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的所有土地都賜給了新羅。對於新羅而言,這可謂是一份意外大禮,輸了戰爭卻還贏了土地,於是就順理成章地成了中原王朝的藩屬國。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新羅還是保持了它的小人品行,時常趁中原內亂之際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數百年下來,竟然從大同江擴張到了鴨綠江,令人唏噓感慨不已。

參考文獻:

《舊唐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