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魏文帝曹丕之孙。公元254年,司马师废了8岁的魏帝曹芳。司马兄弟本来想再立一个新的傀儡皇帝,可在郭太后的坚持下,不得不立了曹芳的堂哥曹髦。

曹髦此时14岁,在古代,14岁的男孩很多都生孩子当爹了,当然不会心甘情愿的当个傀儡皇帝。

于是,小伙子曹髦决定当个好皇帝,他派人到各地考查官员的工作,了解民间疾苦,还以身作则提倡节俭,抚恤为国捐躯的将士家属。

司马家族当然不能容忍小皇帝的声望变得高过自己,他们开始决定从心理层面上打压他,强迫曹髦授予一些特权,比如见到皇帝不用行礼,还可以带剑上殿等等。曹髦不仅皇帝的尊严没了,生命还受到威胁。

一年后,司马师死了,曹髦就想乘机把皇权军权夺回来,他任命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可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策,他自己率领军队耀武扬威的回到了洛阳,没有兵权的曹髦只好又给司马家高官厚禄,夺权计划自然落了空。

司马师死后没多久,那些讨好司马昭的大臣纷纷要求皇帝加封司马昭为相国和「晋公」,赐予最尊贵的「九锡」。曹髦不敢拒绝,全部批准。司马昭更加嚣张,从来不给曹髦一个好脸色,平时在家还穿著龙袍,只差没把皇帝拉下马。

司马昭手握兵权,要出去打仗怎么办?他绝对不可能把统帅三军的权力交给别人,自己率军又怕万一他不在时,京师的反对派和皇帝合作发动点叛乱,让自己无家可归。所以他打仗时必须要带上皇帝,在自己眼皮下盯著,小皇帝不敢造次。

「文才如曹植,而武略则有曹操及曹丕的风范」的曹髦,如此有才情和能力的曹髦,自然对司马氏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他国家政事不能做主,不仅受辱还要担心被废。

公元260年,当了6年傀儡皇帝的曹髦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于是他召见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等人,对他们说了「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这句千古名言,并说了自己的计划,要在殿上发动政变,除掉司马昭。

曹髦把他们当心腹,可他看错人了,王沈和王业认为和司马昭斗,就是拿鸡蛋碰石头,毫无胜算不说,还要株连九族,他们一出宫,就将此事告诉了司马昭。

这样一来,曹髦成了孤家寡人,他只好独自率领一群由殿中宿卫和奴仆们组成「僮仆数百」的「军队」,「鼓噪而出」,去讨伐手握千军万马的权臣司马昭,这就是所谓的「曹髦起兵」。

面对曹髦起兵,司马昭当然不会束手待毙。

1、在曹髦起兵前,司马昭早就提防著曹髦,皇宫侍卫才几百人,而在没立太子的情况下,贾充、成济等上千人则挂著太子护军的名号,监视曹髦。

2、王沈和王业的告密更是让司马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他马上召来心腹贾充面授机宜,让他带著护兵作好了戒备。曹髦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所在的府邸,声称要讨伐有罪之人,敢有骚动抵抗者灭族。

虽然这支队伍很不正规,但好歹是皇帝「御驾亲征」,相府中的兵将都不敢迎战,司马昭自己躲了起来根本不露面。

贾充则呵斥诸将说:「司马公平时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啊!」在他的鼓动之下,太子舍人成济不由分说,拿起戈向曹髦车驾进攻,正好刺中曹髦,戈刃从背上穿出,曹髦当场死亡。

3、为洗白自己先演戏再找替罪羊。

司马昭听说曹髦被杀后,从藏匿的地方跑出来,装模作样地「自投于地」,痛哭著说:「天下人会怎样评价我呢?」司马昭不想承担弑君的罪名,更不想留下骂名,要怎样才能不留下骂名呢?得,找个替罪羊吧!

可他舍不得贾充这个大功臣,于是成济这个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死皇帝的人,成了最好的替罪羊。

尽管成济兄弟俩大声喊冤不伏罪,光著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逆贼,还是被军士从下乱箭射杀,并被诛灭三族。

之后,司马昭又胁迫郭太后下旨,给已故的曹髦罗列了一大堆罪状,剥夺了曹髦的皇帝名号,仅以「高贵乡公」的名义,将其简陋下葬。

这件事之后,一代枭雄曹操的后代子孙们再也没能雄起,司马昭的名声也变得越来越臭了。

虽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当时三国尚未统一,篡位时机不成熟,马上篡位并不合时宜,司马昭找了曹操的另一个孙子曹奂,做了过渡期的傀儡皇帝。

曹髦死后的第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掉了曹魏最后一位皇帝曹奂,建立了晋朝。

曹髦和司马昭比,太年轻了,不知道培养自己的势力,羽翼尚未成熟,就想和老狐狸司马昭斗,缺少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之心,少了一份等待时机成熟的耐心,所以束手待毙的就成了曹髦。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曹髦,魏文帝曹丕之孙。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司马兄弟本来想再立一个新的傀儡皇帝,可在郭太后的坚持下,不得不立了曹芳的堂哥曹髦为新君。

曹髦此时14岁,在古代,14岁的男孩很多都生孩子当爹了,当然不会心甘情愿的当个傀儡皇帝。

于是,小伙子曹髦决定当个好皇帝,他派人到各地考查官员的工作,了解民间疾苦,还以身作则提倡节俭,抚恤为国捐躯的将士家属。

一年后,司马师死了,他就想乘机夺权。可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策,他率领军队回到了洛阳,曹髦的计划落了空。

时人评论曹髦:文才如曹植,而武略则有曹操及曹丕的风范。如此有能力和才情的曹髦自然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

于是在公元260年,他召见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打算在殿上发动政变,除掉司马昭。

王沈和王业心想不能鸡蛋去碰石头,拿全家九族跟去陪葬,于是一出宫,就将此事告诉司马昭。

于是孤家寡人曹髦独自率领一群由「僮仆数百」即殿中宿卫和奴仆们组成的「军队」,「鼓噪而出」。

去讨伐手握千军万马的权臣司马昭,这就是所谓的「曹髦起兵」。

有人告密的司马昭当然不会束手待毙,他召来护军贾充等作好了戒备。

曹髦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所在的府邸,声称要讨伐有罪之人,敢有骚动抵抗者灭族。

相府中的兵将都不敢迎战,贾充呵斥诸将说:「司马公平时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啊!」

太子舍人成济不由分说,拿起戈向曹髦车驾进攻,正好刺中曹髦,戈刃从背上穿出,曹髦在车中驾崩。

当司马昭听说曹髦被杀后,装模作样地「自投于地」,痛哭著说:「天下人会怎样评价我呢?」司马昭不想承担弑君的罪名,要怎样才能不留下骂名呢?

得,找个替罪羊吧!

可他舍不得贾充这个大功臣,于是成济这个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死皇帝的人,成了最好的替罪羊。

尽管成济兄弟俩大声喊冤不伏罪,光著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逆贼,还是被军士从下乱箭射杀并被诛灭三族。

之后,司马昭又胁迫郭太后下旨,说已故的曹髦「情性暴戾,日月滋甚」且「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

褫夺了曹髦的皇帝名号,以「高贵乡公」的名义,将其简陋下葬。

这件事之后,一代枭雄曹操的后代子孙们再也没能雄起,司马昭的名声也变得越来越臭了。

虽然司马昭有篡位之心,但当时时机尚未成熟,马上篡位不合时宜,他又找了曹操的一个孙子曹奂,把他当做过渡期的傀儡。

曹髦死后的第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掉了曹魏最后一位皇帝曹奂,建立了晋朝。

曹髦和司马昭比,太年轻了,缺少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之心,少了一份等待时机成熟的耐心,所以束手待毙的成了曹髦。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曹髦起兵攻打晋王府,司马昭要如何即不留下骂名,又不束手待毙呢?这未免想的太美了。

司马昭根本就没在意过哪些所谓的骂名,他知道历史都是胜利者写成的。要说骂名的话,曹操没有吗?父亲司马懿没有吗?有又如何?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完美继承了司马懿城府心机的司马昭,他一早已经定下了夺权的打算。本来他的哥哥司马师是想要立曹操的儿子——没能力、没作为的彭城王曹据为帝。

最后是郭太后执意要求,才立了曹丕的长孙——年龄不大,但能力突出的高贵乡公曹髦。郭太后此举并不符合司马兄弟的要求,尤其是对接任的司马昭来说:一个年纪小、能力强的曹髦,绝对是司马家心腹之患。(曹髦继位时比刘协还要大四岁,刘协给曹操造成多大的威胁,司马昭可是熟记于心的)。

所以司马昭一开始就做了两手打算:只要曹髦听话,配合自己演完这出戏,就放他一马;要是曹髦不听话,一门心思夺权的话,就武力解决掉他。为此,司马昭至少从两个方面来控制住曹髦。

第一:调换宫中宿卫,将精壮勇武的士兵全部调走,换上一些老弱残兵。这些弱兵平时看看门、守守夜还可以,但要服从皇帝发动兵变的话,那就是以卵击石了。

曹髦起兵前,派了李昭、焦伯等人布置军队,结果只是建了一支未经训练的杂牌军,其中还有不少奴仆太监,根本就成不了事。曹髦最后众叛亲离,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参与夺权的官员基本都不对这支军队抱有任何的希望。

第二:暗中训练死士,以备不测。曹髦起兵最后被杀,而直接杀曹髦者就是太子舍人成济。太子舍人一职在秦汉时期所设,职责就是负责东宫宿卫。可此时的曹髦没立太子,司马昭又何必建立一支强大的东宫宿卫呢?(贾充听说曹髦起兵后,立刻就聚集起了一支三千多人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很大一部分就是东宫宿卫)。

司马昭特意弱化帝宫力量,加强离正宫不远的东宫宿卫,目的就在于以这支部队监视著曹髦所在的帝宫。只要曹髦方面一有行动,立马就能出兵压制。

所以司马昭根本就是打算:要么废掉曹髦,要么直接杀死曹髦(成济弑君是受了贾充的命令,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要是没有司马昭的命令,给贾充十个胆也不敢这样)。

这也是曹髦所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做不到刘禅那样开明,司马昭也做不到诸葛亮那样忠心,两人之间是必定会有一战的。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司马昭得到报信后,应如下操作:

1、带领亲兵数千入宫面见皇太后,封锁宫城各门,并立刻控制天子所有符玺印信。

对皇太后,用以下借口:「天子惑于群小,宫车轻出,张弓挂矢,朝野震骇,莫知所由。或曰巡方畋猎,或曰别有所图,又传言将不利于太后及诸臣。故提兵入卫请旨,以备不测。」

(名为守卫,实则逼宫。太后一言,废帝有名。PS:皇太后郭氏与曹髦无血缘关系)

2、派一干将带兵,持皇太后与司马昭丞相亲笔令状,火速赶往武库换防,乱入者斩。(以免有人响应皇帝,夺取武库军器)。

3、派心腹重将,持皇太后及司马昭亲笔令状,控制京师内外禁军,明白宣示:小人挟持天子,京师大乱,诸将节制所部,无皇太后及司马公令谕,不得妄动。违者以谋逆立斩、夷三族。(保证皇帝无法调动京城禁军)

4、调集禁军精锐,以「天子为小人挟持」为由,封锁京师,全城戒严。纵见天子銮舆,只许讨「贼」救驾,不得畏葸迁就,违令者以谋逆立斩,夷三族。(把事情无限夸大,制造「皇权瘫痪」的恐慌,让军民把维护秩序的希望都押在司马昭身上)

5、以皇太后与司马昭的名义,飞檄传谕京师方圆八百里内重镇督将:宫中有变,各地加强戒严,以防小人伺机作乱。无皇太后及司马公令谕,一律不得赴京,违令者斩,夷三族。

6、这才是最毒辣的:把随皇帝出宫的大臣所有家眷立刻拘禁,严刑拷打,令其指认该大臣「谋逆,怂恿、挟持天子诛杀重臣,谋逼太后」等「罪状」。

7、联络党附司马氏的重臣,发动二千石以上京官一同进宫,以第6条之罪名,逼迫皇太后下旨废帝。

8、立新君,鸩废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