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胡林翼和张之洞都是晚清著名的能臣,而张之洞更是曾经师从胡林翼,但如果要说胡林翼和张之洞谁更能称之为「晚清四大能臣」?我认为张之洞或许更能担此称号,下面就来让我一一分析。

战场名将,晚清中兴

如果说胡林翼有哪些最突出的功劳,那应该当属他对太平军的作战成果了。1855年,曾国藩被太平军打得打败后,胡林翼调任湖北巡抚,开始了对太平军围困武昌之作战。他选将练兵、整顿部队,同年5月1日,他督部逼武昌城外。17日,督攻武昌的沙洲。27日,出动水陆师合攻武昌,进战均不利。此时胡林翼改变策略,采取围困武昌之法,围而不打。1856年12月,武昌被围日久,外援渐绝,粮食、弹药俱形匮乏,加之洪秀全将韦昌辉处死,武昌太平军主要守将韦俊深恐株连,已无心再守。胡林翼立马发动进攻,拿下了武昌。占领武昌后,立即水陆东下,对太平军实施追击,旬日之间,连克武昌县(今鄂州市)、黄州,大冶,蕲水,兴国(今阳新)、广济、黄梅,湖北境内无太平军踪迹。后来胡林翼又攻下九江隘口,进一步切断九江太平军的援助。1858年3月30日起,胡林翼部由李续宾、杨载福督军围攻九江,占领全城,九江太平军守将林启荣战死。自那以后,胡林翼更是协同曾国藩等人,多次击败太平军石达开等部,拿下赫赫战功。1861年,胡林翼病逝。

胡林翼仕途生涯大多都在战场中作战,同时也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创办湖南益阳箴言书院,著有《读史兵略》。所以说他是非常有实力的,那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张之洞。

治国之臣,文化启迪

与胡林翼的战场英雄不同,张之洞是一届文臣,久任封疆大吏(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但也参与过对外战争,例如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法战争,当时的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属于抗击法国侵略的后台总指挥,虽然也打了一些胜仗,但是由于广西布政使徐延旭、云南布政使唐烱的军队配合不利,导致清军溃败逃跑,这是张之洞一生中参加唯一一次对外战争,张之洞还遭到了都察院的弹劾,所以张之洞到死也没有得到军功爵位。

所以张之洞的主要贡献还是集中在文化教育方面,张之洞是清朝政府中清流派的领袖,张之洞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灵魂,张之洞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则更大,例如武汉大学的身前自强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的湖北农务学堂等清朝现代教育学院都是张之洞创办的,除了兴办教育,在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利用职位之便,在湖南地区推行现代报刊《湘学报》、《时务报》,同时也创办一些现代工业,晚清时期著名的、耗资巨大的汉阳铁厂就是张之洞创办的。可以说,张之洞除了在战场方面的成绩不太出色外,他在文化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对晚清的自救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结

胡林翼在战场中的战绩挽救了当时破败的清朝,巩固了满清的同志,其创办的书院也对他当时主政的湖北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与张之洞相比,张在文化方面对国民的思想观念进步推动作用是更大的,而且影响范围也更广阔,他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文化教育进步的推动作用是不可缺失的,所以相比于胡的功绩,张对社会,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而这也是我认为张更有资格入选晚清四大名臣的原因。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进行进一步讨论。


胡林翼1812年出生,1861年病故。

太平天国1851年金田起事到1864年南京城破。

胡林翼平太平天国有功,但至他死时太平天国也没灭亡,他功能有多大?

朝廷大加封赏,谥号『文忠』,不过是战时为激励汉人为清政府拚命的举措罢了。

张之洞,初为『清流党』(喷子、愤青),后为山西巡抚,任上对如何发展民生,开始了自己的摸索和实践。

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上,启用冯子材,在越南击败法军,迫使法国内阁下台。

数年后调任湖广总督,任上大兴洋务。亚洲最大的汉阳钢铁厂、抗日战场仍在使用的汉阳造、日后辛亥革命的湖北新军等等。除此之外,尤其不要忘了,张之洞当过多省学政,非常关心教育,任上建书院(武大、华科大、南大等前身),开西学,培养留学生乐此不疲。湖南湖北的很多革命先驱的成长均与张之洞的文化政策有莫大的关系。黄兴就是张之洞挑选的30名外派留学生之一。戌戊六君子杨锐是张之洞的得意门生。

还有督办粤汉铁路、带头签署《东南互保》、在两江编练自强军……

张之洞履历成就厚的能吓死人。晚清除了李鸿章的成就可以拿出来比一比,曾国藩、左宗棠都要让位。

资产阶级革命导师孙中山评论: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评价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无论是经济、文化、政治、军事,胡林翼拿什么跟张之洞竞争?

?坚持原创,敬请关注,谢谢支持!??


胡林翼和张之洞都是晚清官员中比较杰出的,也都有重大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按理,两人皆可称为是晚清名臣,但相对而言,张之洞应该更有资格入选晚清「四大名臣」,因为他的贡献比胡林翼更多方面,官职更大,所创造的革新成果更多,对后世的影响也表现在更多的方面。

胡林翼是「官二代」,又是「学二代」,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胡达源曾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直接入翰林院,授编修。胡林翼从小受重视,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他得到了较好的教育,六岁时他爷爷教他读《论语》,八岁时,跟随他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看编修志书,十九岁教书,「务为有用之学,不专重文艺,而于兵略、吏治尤所究心「,兴趣是在韬略方面。他曾到过陶澍两江总督府,耳濡目染经世之术,对他影响很大。道光十六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1840年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1846年以知府分发贵州。开启其仕途之行。

1855年(咸丰五年)1月29日,湘军水师120条轻便战船冒险冲入鄱阳湖,上驶姑塘,被太平军阻截于湖内,湘军水师大败,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坐船被焚夺,险些丧命。4月3日,武昌失守,巡抚陶恩培被杀,清廷以胡林翼署湖北巡抚。此后,胡林翼成为湖北的最高长官,并且,他在军事上独当一面,他选将练兵,整顿部队,裁汰旧勇,他从水师中挑派都司鲍超前去湖南募新勇3000人,又奏调罗泽南率湘军自江西来援武昌,自此,胡林翼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湘军,他也成了湘军统帅之一。1856年12月,太平军因内乱动摇军心,撤离武昌,胡林翼乘机占领武昌、汉阳,并以日行800里的速度向朝廷奏捷。朝廷也以他克复武昌有功,实授湖北巡抚、赏戴头品顶戴。胡林翼占领武昌之后,立即水陆并进,对太平军实施追击,一个月时间,连克武昌县(今鄂州市)、黄州,大冶,蕲水,兴国(今阳新)、广济、黄梅,至此,湖北境内无太平军踪迹。1858年3月30日起,胡林翼部由李续宾、杨载福督军围攻九江,占领全城,九江太平军守将林启荣战死。 胡林翼因调度有方,赏太子少保衔。1861年8月湘军攻克安庆,曾国藩推胡林翼为首功,加太子太保衔,给骑都尉世职。至此,胡林翼完成了他最显眼的政绩军功。

曾国藩非常欣赏胡林翼,他评价胡林翼说:「林翼坚持之力,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润芝(胡林翼)之才胜我十倍。」

李慈铭评价胡林翼说:「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王闿运说:「中兴之业,实基自胡。」

后来,蔡锷曾编《曾胡兵法》,颁发给部队,使其学习曾国藩、胡林翼的湘军作战经验。胡林翼自己也著有《读史兵略》46卷,是很有水平的兵学著作。

仔细分析,胡林翼属于有学问有办法有能力的精明官员,当官比曾国藩更轻松,确实是名臣,值得重视。

当然,相比之下,张之洞有更多方面的影响。

同治二年(1863年),张之洞得中第三名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被授予七品衔编修,正式步入仕途。

对教育文化的贡献:

从同治五年(1866年)起,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湖北学政等职务,他整顿学风,兴建书院,如建立经心书院,提拔奖励有真才实学的人;与四川总督吴棠一起在成都建立尊经书院,延请名儒,分科讲授,仿照杭州诂经精舍、广州学海堂的例规,手订条教,并撰写《𬨎轩语》《书目答问》等,教导士子,提高学识和品德修养。

爱国的清流领袖:

清廷因俄国侵占新疆伊犁,派左都御史完颜崇厚赴俄国交涉,崇厚昏庸无知,与俄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割让了西境、南境,消息传来,舆论大哗,群臣上疏,张之洞上《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此后,张之洞、宝廷、张佩纶、黄体芳称翰林四谏,形成清流派,张之洞声望日盛,得到了慈禧太后赏识。光绪六年(1880年)授翰林院侍读,历迁左春坊左庶子、日讲起居注官。次年擢内阁学士。又任山西巡抚。

整顿山西:

张之洞与山西巡抚任上,注重整顿吏治,一上任便勤考吏属,革弊创新,劾罢贪纵害民的县官,奖励优秀官吏,特别是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世风为之一新。山西的铁运销奉天、上海等地,陆运成本很高,张之洞改经天津海运,降低运费,又在产地筹办冶炼局,提振经济。

抗击侵华法军:

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法军侵占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张之洞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驻镇南关,老将冯子材率军,奋力殊死抵抗,大败法军,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但是,清廷却决意乘胜求和,命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兵,张之洞接连电奏缓期撤兵,可惜,他竟遭李鸿章传旨斥责。有为的积极大臣,拗不过朝中屈辱求和的权臣。

兴办洋务和支持维新:

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

署理湖广总督期间,在张之洞策划和指导下,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等。

光绪十九年(1893年)张之洞建成汉阳铁厂,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

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之洞还办了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开车,纱锭3万枚,布机1000张,工人2000。织布局是盈利的。

张之洞赞助和同情康有为组织强学会,捐5000两以充会费,当时,帝师翁同龢也加入了强学会,当时有「内有常熟(翁同龢),外有南皮(张之洞)」之称,翁、张成了强学会的两大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张之洞是中西结合的典论论者,一方面,他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强调以通读史经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他主张改革传统教育,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著手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当然,他仍是以「中学」为中心,他于《劝学篇》中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这对近代思想有重大影响。

如此观之,张之洞应该更有资格入选晚清「四大名臣」。


胡林翼和张之洞人生的侧重点不同。

胡林翼为官时,是清朝内忧外患最严重的时候,太平天国军势正盛,连下两湖江浙,朝廷军队连连败退,西方势力也处在观望状态,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露出军事天赋,并在曾国藩的提携下迅速崛起,成为湘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因时局动乱,他在为政方面的才能没有机会得到体现,但是他仍然推荐保举了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人才,这些人都在同治中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若是胡林翼没有过早战死沙场,他的成绩不在曾李之下。

再观张之洞,为官时清庭内患已除,整个朝廷在评乱的过程中实现了睁眼看世界,整体处在一种知耻后勇、奋发图强的状态,洋务运动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西方势力也看中清朝战后重建的时机,大量资金涌入,各地制造局、商务局、轮船局、铁路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家整体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个大背景下,张之洞顺势而为做出了一番功绩。

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晚清实际掌权者慈禧敢重用汉臣,造就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刘铭传等的事业,真可谓群星 荟集,或掌控中枢,或坐镇一方独挡一面,都有业绩可陈,所谓同治中兴,改革开放,靠的也是这些人。关建在于中央敢放权给他们,这是后来的统治者作不到而且不敢作的。


张之洞,由于从政时间更长,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像武汉钢铁厂等企业都是在这场运动中建立起来的!


你这不就是四个吗?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这四个比较合适!


张之洞有资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