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三方之乱是杨坚任大丞相,挟周静帝,权倾朝野之后北周功臣名宿和勋贵联合起来的一次反扑。其目的也没多单纯,就是看周静帝年幼,而大权居然被汉人杨坚所夺,心生不满下的一次夺权行动。声势浩大,杨坚一度处于被动,但是最后仍然以失败收场。

北周宣帝继位后,杨坚以皇后之父,以本朝最大外戚身份晋升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但是北周宣帝对杨坚颇为忌惮,数次威胁他的皇后杨丽华要杀他全家,杨坚为了避祸主动要求出藩毫州。

宣帝死后,其幼子继位,为周静帝,杨坚在朝内的党羽做矫诏命杨坚为顾命大臣,杨坚回京,以顾命大臣,大丞相的身份主持国政。

当时杨坚以有僭越代周之心,便诏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几位宗室里颇有实力的藩王入京。而北周的功臣名宿尉迟迥看出来杨坚图谋不轨,便起兵举义。

尉迟迥挟太行山以东十一州,拥戴宇文招幼子。举兵讨逆。其弟尉迟勤所辖山东各地也跟随尉迟迥。北齐旧土几乎全部举义,尉迟迥拥兵数十万,声势浩大。

不仅如此,尉迟迥还联络北齐残余势力高宝宁并勾结突厥,并号召江北司马消难,益州王谦共举义旗。司马消难有江北九州之地且有南陈为援,王谦有现今四川之地。几乎以合围之势围攻杨坚,诺大的北周,杨坚只剩下河东和关中二地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其余地界不是保持观望态度就是被反叛势力所阻隔,有心无力。

杨坚在此战中也表现了自己强大的实力,向世人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靠父亲和女儿上位的人。

他先多次派人稳定并州刺史李穆,把河东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又派柳庄稳定后梁(南梁灭亡后,北周扶持的一个小政权,夹在北周和南陈之间)。随后派韦孝宽为元帅,东征尉迟迥,尉迟迥派儿子尉迟惇抵抗,结果尉迟惇大败,和尉迟迥退守北齐就度邺城。尉迟迥当年也是为北周平定蜀地的大将,却在此战中不断失利,连战连败,后被韦孝宽抓住杀死。

益州王谦凭地利就算灭杨无望,本也可以据蜀地固守,没想到被属下背叛,最后被一个县令抓住杀死。

司马消难也很快被消灭,逃往南陈,不过司马消难和杨忠关系很好,南陈被灭后,杨坚并没有为难司马消难,让他衣食无忧,富贵终老。

三方之乱声势浩大,但是一来杨坚有北周根基关陇贵族援助,二来反叛者不得民心,用人无方。所以总计历时半年就被消灭。

三方之乱后,杨坚又处死了一大批北周皇室,至此再也没有能阻止杨坚篡位的势力,杨坚很快逼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