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三方之亂是楊堅任大丞相,挾周靜帝,權傾朝野之後北周功臣名宿和勛貴聯合起來的一次反撲。其目的也沒多單純,就是看周靜帝年幼,而大權居然被漢人楊堅所奪,心生不滿下的一次奪權行動。聲勢浩大,楊堅一度處於被動,但是最後仍然以失敗收場。

北周宣帝繼位後,楊堅以皇后之父,以本朝最大外戚身份晉陞柱國大將軍,大司馬。但是北周宣帝對楊堅頗為忌憚,數次威脅他的皇后楊麗華要殺他全家,楊堅為了避禍主動要求出藩毫州。

宣帝死後,其幼子繼位,為周靜帝,楊堅在朝內的黨羽做矯詔命楊堅為顧命大臣,楊堅回京,以顧命大臣,大丞相的身份主持國政。

當時楊堅以有僭越代周之心,便詔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幾位宗室裏頗有實力的藩王入京。而北周的功臣名宿尉遲迥看出來楊堅圖謀不軌,便起兵舉義。

尉遲迥挾太行山以東十一州,擁戴宇文招幼子。舉兵討逆。其弟尉遲勤所轄山東各地也跟隨尉遲迥。北齊舊土幾乎全部舉義,尉遲迥擁兵數十萬,聲勢浩大。

不僅如此,尉遲迥還聯絡北齊殘餘勢力高寶寧並勾結突厥,並號召江北司馬消難,益州王謙共舉義旗。司馬消難有江北九州之地且有南陳為援,王謙有現今四川之地。幾乎以合圍之勢圍攻楊堅,諾大的北周,楊堅只剩下河東和關中二地牢牢握在自己手裡。其餘地界不是保持觀望態度就是被反叛勢力所阻隔,有心無力。

楊堅在此戰中也表現了自己強大的實力,向世人證明瞭自己不是一個靠父親和女兒上位的人。

他先多次派人穩定幷州刺史李穆,把河東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又派柳莊穩定後梁(南梁滅亡後,北周扶持的一個小政權,夾在北周和南陳之間)。隨後派韋孝寬為元帥,東徵尉遲迥,尉遲迥派兒子尉遲惇抵抗,結果尉遲惇大敗,和尉遲迥退守北齊就度鄴城。尉遲迥當年也是為北周平定蜀地的大將,卻在此戰中不斷失利,連戰連敗,後被韋孝寬抓住殺死。

益州王謙憑地利就算滅楊無望,本也可以據蜀地固守,沒想到被屬下背叛,最後被一個縣令抓住殺死。

司馬消難也很快被消滅,逃往南陳,不過司馬消難和楊忠關係很好,南陳被滅後,楊堅並沒有為難司馬消難,讓他衣食無憂,富貴終老。

三方之亂聲勢浩大,但是一來楊堅有北周根基關隴貴族援助,二來反叛者不得民心,用人無方。所以總計歷時半年就被消滅。

三方之亂後,楊堅又處死了一大批北周皇室,至此再也沒有能阻止楊堅篡位的勢力,楊堅很快逼周靜帝禪讓,建立隋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