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宜对柯景腾说的被你喜欢过,很难觉得别人有那么喜欢我了。

一见杨过误终身

我高中一同学很有型,也很会撩妹。

有次给我们看他初中同学写给他的情书,我只记得这样的话:

喜欢蓝天,不是因为白云,而是我在二楼向上看时,你那天刚好穿了件蓝色衬衣;

喜欢听雨,不是帘外雨潺潺的诗意,而是想念和你同打一把伞;

喜欢徐志摩,不是因为他浪漫爱情,而是你诗歌朗诵时说出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时你目光凝视了我。

可惜我这个同学是万从花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性格,交往可以,在一起免谈,他的眼中永远只有其他的女生。

只有经历过一段刻骨的感情才会明白曾经拥有是多么一件幸福的事;

也只有失去了挚爱读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潸然泪下;

珍惜感情,珍惜身边人!


一、古诗中接近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姑且算是首拉郎配吧。

二、现代名言中接近的: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出自近代沈从文先生的情书。

一家之言,简略一说。


为何说文丞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接近元稹的名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取义成仁,方能仁至义尽。

纵使沧海广大,我只是守著心中的一滴泪,这泪水便是深林中的湖泊;纵使巫山无边,我只是举著手中的棉花糖,这糖便是高天上的流云。

这种心情非但可以用之于情爱,也可以用之于大义。

零丁洋的海是我零丁的沧海,惶恐滩的沙是我惶恐的沙漠。

故国的无限江山,早已是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个京城虽春光处处,于我从来都是落花流水春去也,是啊,那春光从来都不是我的,这个地方,曾是我的敌国。

罢了,人生自古,谁能无死,我便就此去了,以殉故国罢。


现代的语言,依其本意,那便只有情爱了。

张兆和抓住沈从文的心那一刹那,该是沈先生一生的记忆。

据说其时张兆和吹著口琴,在操场上,在林荫道中,从这头走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回,沉浸在青春的时光中,沉浸在大时代的光阴后。

当她走到沈从文的视线中央时,偶一潇洒利落的甩著头发,就是这一下无法形容的青春张扬、活泼跳动之美,瞬间悸动了先生的心。

然后他开始给她写一封又一封的情书,这些情书夹在别的青年学生的情书中,虽然用词更流畅、描绘更细腻,但在张兆和的心里,并无特别之处。

信中有很多优美动人的情话流传了下来,如:

「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我念诵著雅歌来希望你,我的好人」;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著,晚上做梦,总梦到生著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就是这样甜酥酥的情话最终在张兆和的心田上留下了印记,在校长胡适、家人(二姐允和、五弟寰和)的推波助澜下,张兆和最终接受了沈从文的爱意。

但两人的婚姻生活其实是不幸的,沈从文曾爱上别人。他忏悔过,等那段情彻底了结后,又来到了新时代,沈从文骨子里湘西乡下人的特质适应不了这个新社会,张兆和却可以适应得很好。

两人爆发了很激烈的争吵、很严重的分歧甚至对峙,到后来更发展到近在咫尺而分居两室、相顾无言也不求理解的地步。

此时沈从文仍然给张兆和写信,将一切可说的、不可说的情愫全都付诸笔端。他其实不希冀妻子能懂,甚至也需要妻子能读,在写信的过程中他已经倾诉完并想通了。等到下一封信,不过是重复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罢了。

沈从文故去之后,张兆和为尽一个妻子的本分,开始整理出版先生的遗作。在漫长的读诵、抄写并定稿、交稿、付梓的时光里,她开始懂了一些:

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她说「现在知道了」、「现在明白了」,我们可以认为,其实她仍然不完全知道、不完全明白。

往事已矣。

无论如何,且记住那句最美的情话吧: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句诗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是一首纪念爱妻的悼亡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

元稹诗文兼擅,尤以诗歌为甚,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在他众多的诗歌创作中,悼亡诗是其中不可忽视、颇有成就的一部分,如同清代的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一样。在这些悼亡诗中,元稹为我们留下了太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如「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等等。这首《离思》之四不仅前两句非常有名,而且后两句也非常有意味,是一首整体很成功的诗歌。

(元稹)

这首诗的大意为:曾经到临过苍茫深广大海的人,便无意再把那些细水放在心里;见识过云蒸霞蔚的巫山云彩的人,其他的彩云在他那里都仿佛失了色。我漫不经心地穿花而过,却懒得回头;其中的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的你啊。

元稹这首悼念亡妻之作,深情如许,乍一看,以为元稹定是个深情公子了。而实际上,自古才子多风流,元稹多情却不专情,深情却又无情,这要从他的几段感情史说起。

(元稹)

毋庸置疑,《西厢记》是大家最熟悉的古典文学作品了,里面张生和崔莺莺的缠绵悱恻、矢志不渝的爱情让人感动不已。这篇著名的戏剧作品其实是以元稹的《莺莺传》改为蓝本的,这是元稹为纪念自己的初恋莺莺(本名崔双文)而写。贞元十五年, 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职,与远亲崔莺莺相恋。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家庭富裕,然而却无权势,这与元稹希望借姻亲之力毫升的愿望相悖。贞元十六年,元稹赴长安赶考,凭借文才卓著,仪表非凡,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这时,韦夏卿幼女韦丛还未婚配,求官心切的元稹意识到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于是抛弃了还等在家的初恋莺莺,转而迎娶了韦丛。

(元稹)

韦从嫁于元稹时,他正处于微时,功名落第,潦倒艰辛,然而这丝毫未减韦丛对元稹的欣赏与深爱。从元稹的《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韦丛生前对元稹是多么地无私奉献与关怀备至。

然而韦从只陪伴了元稹七年,在她27岁那年因病与世长辞。此后,元稹写下了《祭亡妻韦氏文》,《遣悲怀》三首、《离思》五首等一系列纪念亡妻的悼亡诗。

(韦从)

在韦丛省钱的最后一年,元稹作为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蜀地,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最轰轰烈烈的一段情缘,即与名妓薛涛的一段风月浓情。薛涛虽然出身寒微,然而却才华横溢,流传至今的的「薛涛笺」便是她所创作。两个颇具文学才情的人一见如故,彼此惺惺相惜,虽然薛涛当时已四十有余,大了如日中天的元稹十多岁,但依然挡不住二人情愫暗生,如星星之火,片刻燎原。元稹曾经还为薛涛写下了「唯将柊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名句。不只是有意还是无奈,在他与薛涛打的火热的时候,妻子韦丛去世,而元稹却没能亲自回去送别发妻。

元稹与薛涛的插曲随著他回归便画上了句号,此后唯留这位千古才女独自黯然神伤、念念不忘。

在韦丛去世后,元稹还先后续纳了安仙嫔和裴淑为妾,在此不表。

(薛涛)

总之,大才子元稹一生风流倜傥,情史碾压绵延,并非只有亡妻韦丛一颗朱砂痣。

特约作者:煮酒论娱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想起爱情——人类中最高贵也最自我的感情之一,人们就会想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千古名言。从字面意义上看,沧海是最深最广的水,巫山的云是最美最动人的云朵,看过了,再也无法从别处的水和云中,感受到召唤和吸引,感受到刻骨与铭心。借以,喻指经过一段情之后,再也没有另外一段情,另外一个爱人比得上那一个。

这么美妙的诗句来自于唐代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元稹(一说他的情人薛涛)。全诗是这样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后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以花丛喻指天下美色,而诗人懒回顾,是因为:修道——完成自我的精神世界;也是因为——君。那个让诗人感到仿佛沧海之水,与巫山之云一样曼丽的情爱与爱人。古诗的上乘之作是讲究用典的,所谓无一句无来历。「曾经沧海难为水」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典出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古人的含蓄与蕴藉,古诗的意境与张力,总有回味无穷,欲辨忘言之感。而,爱情,是所有人性最璀璨的部分,千古如一。写到此情,也有现代的表达:

如文体大师沈从文先生写到他夫人张兆和时: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如《霸王别姬》歌词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巫山

如《红楼梦》写到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古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一诗,全诗是这样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后也有流传说这首诗的原创作者是女诗人薛涛,但该说法并未有明确的考证。??

单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诗的释义很好理解:经历过「沧海」水的深广,看过「巫山」云的旖旎,其他地方的山河云霞再难以入眼了。??

由此可见,「沧海」和「巫山」是诗人心中最美好的存在,别处的水和云与之相比都会黯然失色。

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情诗,大气磅礴的诗句中暗含绵绵的情意,寓意深厚,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曾经相爱之人的款款深情,强烈抒发了诗人对感情的忠贞不渝。

该诗被广泛传颂之后,一直高居爱情诗之榜首,曾经打动了无数痴男怨女,尤其是热恋中的男女都喜欢用此诗来抒情达意。

如果作现代解释的话,个人认为有句话与之相匹配是再合适不过的: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这是顾漫的小说《何以笙箫默》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一段年少时的校园恋情,在被迫分手之后,深情的男主何以琛一直坚守自己的心,站在原地默默等待了七年,如果没有重逢,他还将继续等下去。

这期间,他遇见了很多优秀的女孩,有一直暗恋他的青梅竹马的「妹妹」何以玫,有职场白骨精的大学同学,还有上司的海归侄女等等,但全部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为自己的感情垒砌了铜墙铁壁,任何人都无法走进。

无论世事如何改变,无论经历多少沧桑,他对默笙的爱未曾改变分毫。

想当年在电视剧中看到这个桥段,被钟汉良饰演的何以琛在说出这番话时脸上坚定的表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只觉得心中的软肋被击中,仅此一句,满足了多少女人对爱情的无限遐想,今生得此爱人,夫复何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一个古代,一个现代,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境遇,却是同样的深情,同样的执著。

虽说男人是理性的,但说起情话来感性得连女性也自叹不如。

若现实中多些这样的男人,那么出轨率、离婚率是不是要大幅下降啊?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这句诗不亚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唐朝著名诗人元稹悼念亡妻所做,全诗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仕途屡屡不得志,妻子出自官宦之家,但没有大小姐的脾气,美丽大方,温良贤淑,全心全意照顾元稹,让他尽心尽力备考,就这样两人度过很长时间的清贫岁月。后来元稹终于考上,之后升任监察御史,但妻子却病故。

美好的生活原本即将开始,但斯人不在,心中痛苦万分,感慨万千,却因政务难以脱身,不能送妻子最后一程,于是写下了这样一个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像这种诗你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直译,重点要了解沧海和巫山是什么意思,元稹将妻子比作沧海和巫山:

一方面也表示夫妻之间已经天人永隔,不复再见,恍如隔世,所以有沧海桑田之说;

另一方面也称赞妻子的品德,坚贞不移,厚德载物,犹如沧海的胸怀,巫山的坚定;

还有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情义,始终如一,不会再去找其他女人,一半是因为自己修道,另一半是因为妻子。


馆主来了,我是无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这两句古诗的出处,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似乎是在赞叹沧海和巫山,仿佛只是一首写风景的抒情诗,其实不然。

这首诗其实是诗人元稹悼念亡妻的一首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翻译过来的意思乃是:我到过了沧海之后,别处的水便不能称之为水了;我看过巫山的云后,别处的云,在我眼里也不是云了。诗人用这样两句话来说明,自从遇到心爱的妻子后,便对别的女子不再心动了。

所以正在热恋中的朋友们也请注意了,虽然这两句话很美,但不能用在你们的女朋友身上哦,不然小心被揍,哈哈。

杜牧有两句诗意思与此接近: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走过了许多路,遇见了许多人,唯一让我心动的,就是你!这便是最好的解释了。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说一个文科的女生给一个理工科的男生写情书,只写了七个字:山有木兮木有枝。

这个理科男看不懂,没有理会这个女孩子,多年后幡然醒悟,追悔莫及。

这句诗的下一句是「心悦君兮君不知」,奈何这理科男真的不知,真的是凭本事单身啊! 古诗的魅力在于,跨越千年,其所表达的情感乃是人间的普遍情理,能够让今人有与古人对话之感。

所以,我们在理解古诗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去体会其中的情,这样才能够把握诗句的真正奥义。

这两句古诗出自唐代大诗人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是一首悼亡诗,是元稹写来追悼思念她妻子的,所以从感情基调来说,这句诗是很悲伤压抑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的「曾经」是「过去经历过」,「难为」是「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除却」是「除了」、「离开」的意思。

这两句诗的表层意思是「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

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最接近这两句诗的现代解释只有八个字——斯人已逝,爱不另与。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其中牵扯到了诗歌的写法和表达技巧。

此句诗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实际上不是一首恋情诗,而是一首悼亡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我们理解它,需要放到具体的语境,诗歌妙也就妙在此。后半句除却巫山不是云比较好理解,就是非你不可,你最珍贵,一生所爱的意思。但是前半句曾经沧海难为水,许多人却不太理解。

其实,这就是作者一种对比和转折的写法,情感在笔下加深。在这个角度,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幸福的。

曾经沧海,万紫千红,滔滔东流,类似于人的生命,尽管爱意深沉,仍不可避免香消玉殒,也就是喜欢的人,美好的人,即使再留恋,也成为过去了,但是尽管沧海难为水,作者仍然认为除却巫山不是云。

除却巫山不是云不难,在爱情中遨游的男女,都会海誓山盟,都会情意绵绵,但可贵的是沧海不是水,爱情已是往事之后,甚至爱人去世,仍然保持著最初的心态,你仍然是唯一的巫山。

看看,表达多高明,前后是一个语境转折,可以加上一个词,即使曾经沧海难为水,仍然除却巫山不是云,乃是诗歌之真意。因此,有人把诗歌白话解释,颇具美感,

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顺次经过花丛,懒得回头一看,半是因为修道,半是因为想你。

现代社会的爱情,来的快去的也快,诗人的倾诉与怀恋,恰恰说明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相守,非伊莫属、爱不另与,忠诚于最初的自己。不是狂风骤雨,也不是瞬间即逝,而是一种绵延的爱意,可贵在于此,经典也在于此。当然,我们只是做文本分析,古代士大夫三妻四妾是常态,行为与思想对不上很正常。诗人元稹的私生活是非常混乱的,但是至少在笔下,对于亡妻韦丛还是很怀念的,可能这就是所谓失去的总觉得最可贵吧。

至于有的人把它理解为怀才不遇,事业下滑,壮阔的胸襟,借爱情抒发仕途之类的,不值一驳,哪里来的那么多怀才不遇和壮志未酬。


看我杨角风来给你回答一个特别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是啥意思呢?

这是唐朝诗人元稹写的,是悼念亡妻韦丛的一首诗,这两句话的意思很简单:

就是说,我曾经都见过沧海了,而其他的水再也无法入我的法眼,也不可与沧海比肩。我曾经在巫山上见过云,而其他地方的云再也无法入我的法眼,也不能跟巫山比肩。

这诗人有点狂妄自大哦,不过后面的他可是啪啪的打脸……

其实在他跟韦丛结婚之前,他就有过一场恋爱,最后随著他的离开而不了了之!

他的亡妻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去世的,但是他刚升官,妻子的安葬自己也没有回去,这首诗也是写好了以后让别人念的,一边念著悼念妻子的诗,一面跟薛涛眉来眼去。

他跟才女薛涛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唐元和四年三月,这时候的妻子还没有去世哦,而且用的是:

他久闻蜀中诗人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

这就搞笑了,早就打听好了有这么一个美女加才女,所以迫不及待的去接触!

这样一看,这个元稹写的诗就有点讽刺了……

而且据考证,这首诗其实是薛涛写给元稹的诗,后来被元稹盗用到悼念妻子身上了,这么多年被人们误读。

当然古人的放荡不羁是我们所学不来的,毕竟那时候还是可以一妻多妾嘛,也正常!

如果让我给一个最接近现代的解释,我想这个解释可以有: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或者,见了这棵树,再也不想那一片森林。

我这个回答写到这里的时候,爱人看了我一眼,说给我一个更好的现代解释,我问是什么?

任凭弱水三千,多取几瓢又何妨?

本来人家的意思是:

「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

这一改,意境全崩了,多喝几瓢,喝死你完了……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