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宜對柯景騰說的被你喜歡過,很難覺得別人有那麼喜歡我了。

一見楊過誤終身

我高中一同學很有型,也很會撩妹。

有次給我們看他初中同學寫給他的情書,我只記得這樣的話:

喜歡藍天,不是因為白雲,而是我在二樓向上看時,你那天剛好穿了件藍色襯衣;

喜歡聽雨,不是簾外雨潺潺的詩意,而是想念和你同打一把傘;

喜歡徐志摩,不是因為他浪漫愛情,而是你詩歌朗誦時說出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時你目光凝視了我。

可惜我這個同學是萬從花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性格,交往可以,在一起免談,他的眼中永遠只有其他的女生。

只有經歷過一段刻骨的感情才會明白曾經擁有是多麼一件幸福的事;

也只有失去了摯愛讀到「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植也」潸然淚下;

珍惜感情,珍惜身邊人!


一、古詩中接近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姑且算是首拉郎配吧。

二、現代名言中接近的: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出自近代沈從文先生的情書。

一家之言,簡略一說。


為何說文丞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接近元稹的名句?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取義成仁,方能仁至義盡。

縱使滄海廣大,我只是守著心中的一滴淚,這淚水便是深林中的湖泊;縱使巫山無邊,我只是舉著手中的棉花糖,這糖便是高天上的流雲。

這種心情非但可以用之於情愛,也可以用之於大義。

零丁洋的海是我零丁的滄海,惶恐灘的沙是我惶恐的沙漠。

故國的無限江山,早已是別時容易見時難;這個京城雖春光處處,於我從來都是落花流水春去也,是啊,那春光從來都不是我的,這個地方,曾是我的敵國。

罷了,人生自古,誰能無死,我便就此去了,以殉故國罷。


現代的語言,依其本意,那便只有情愛了。

張兆和抓住沈從文的心那一剎那,該是沈先生一生的記憶。

據說其時張兆和吹著口琴,在操場上,在林蔭道中,從這頭走到那頭,再從那頭走回,沉浸在青春的時光中,沉浸在大時代的光陰後。

當她走到沈從文的視線中央時,偶一瀟灑利落的甩著頭髮,就是這一下無法形容的青春張揚、活潑跳動之美,瞬間悸動了先生的心。

然後他開始給她寫一封又一封的情書,這些情書夾在別的青年學生的情書中,雖然用詞更流暢、描繪更細膩,但在張兆和的心裡,並無特別之處。

信中有很多優美動人的情話流傳了下來,如:

「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我念誦著雅歌來希望你,我的好人」;

「望到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麼遠,我日裏望著,晚上做夢,總夢到生著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

就是這樣甜酥酥的情話最終在張兆和的心田上留下了印記,在校長鬍適、家人(二姐允和、五弟寰和)的推波助瀾下,張兆和最終接受了沈從文的愛意。

但兩人的婚姻生活其實是不幸的,沈從文曾愛上別人。他懺悔過,等那段情徹底了結後,又來到了新時代,沈從文骨子裡湘西鄉下人的特質適應不了這個新社會,張兆和卻可以適應得很好。

兩人爆發了很激烈的爭吵、很嚴重的分歧甚至對峙,到後來更發展到近在咫尺而分居兩室、相顧無言也不求理解的地步。

此時沈從文仍然給張兆和寫信,將一切可說的、不可說的情愫全都付諸筆端。他其實不希冀妻子能懂,甚至也需要妻子能讀,在寫信的過程中他已經傾訴完並想通了。等到下一封信,不過是重複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罷了。

沈從文故去之後,張兆和為盡一個妻子的本分,開始整理出版先生的遺作。在漫長的讀誦、抄寫並定稿、交稿、付梓的時光裏,她開始懂了一些:

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她說「現在知道了」、「現在明白了」,我們可以認為,其實她仍然不完全知道、不完全明白。

往事已矣。

無論如何,且記住那句最美的情話吧: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這句詩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四,是一首紀念愛妻的悼亡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

元稹詩文兼擅,尤以詩歌為甚,與白居易並稱「元白」。在他眾多的詩歌創作中,悼亡詩是其中不可忽視、頗有成就的一部分,如同清代的納蘭性德的悼亡詞一樣。在這些悼亡詩中,元稹為我們留下了太多流傳千古的名句,如「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等等。這首《離思》之四不僅前兩句非常有名,而且後兩句也非常有意味,是一首整體很成功的詩歌。

(元稹)

這首詩的大意為:曾經到臨過蒼茫深廣大海的人,便無意再把那些細水放在心裡;見識過雲蒸霞蔚的巫山雲彩的人,其他的彩雲在他那裡都彷彿失了色。我漫不經心地穿花而過,卻懶得回頭;其中的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的你啊。

元稹這首悼念亡妻之作,深情如許,乍一看,以為元稹定是個深情公子了。而實際上,自古才子多風流,元稹多情卻不專情,深情卻又無情,這要從他的幾段感情史說起。

(元稹)

毋庸置疑,《西廂記》是大家最熟悉的古典文學作品了,裡面張生和崔鶯鶯的纏綿悱惻、矢志不渝的愛情讓人感動不已。這篇著名的戲劇作品其實是以元稹的《鶯鶯傳》改為藍本的,這是元稹為紀念自己的初戀鶯鶯(本名崔雙文)而寫。貞元十五年, 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濟市)任職,與遠親崔鶯鶯相戀。崔鶯鶯雖然才貌雙全,家庭富裕,然而卻無權勢,這與元稹希望借姻親之力毫升的願望相悖。貞元十六年,元稹赴長安趕考,憑藉文才卓著,儀錶非凡,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這時,韋夏卿幼女韋叢還未婚配,求官心切的元稹意識到這是個絕好的機會,於是拋棄了還等在家的初戀鶯鶯,轉而迎娶了韋叢。

(元稹)

韋從嫁於元稹時,他正處於微時,功名落第,潦倒艱辛,然而這絲毫未減韋叢對元稹的欣賞與深愛。從元稹的《遣悲懷》其二(「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韋叢生前對元稹是多麼地無私奉獻與關懷備至。

然而韋從只陪伴了元稹七年,在她27歲那年因病與世長辭。此後,元稹寫下了《祭亡妻韋氏文》,《遣悲懷》三首、《離思》五首等一系列紀念亡妻的悼亡詩。

(韋從)

在韋叢省錢的最後一年,元稹作為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蜀地,在這裡,他遇到了生命中最轟轟烈烈的一段情緣,即與名妓薛濤的一段風月濃情。薛濤雖然出身寒微,然而卻才華橫溢,流傳至今的的「薛濤箋」便是她所創作。兩個頗具文學才情的人一見如故,彼此惺惺相惜,雖然薛濤當時已四十有餘,大瞭如日中天的元稹十多歲,但依然擋不住二人情愫暗生,如星星之火,片刻燎原。元稹曾經還為薛濤寫下了「唯將柊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的名句。不只是有意還是無奈,在他與薛濤打的火熱的時候,妻子韋叢去世,而元稹卻沒能親自回去送別髮妻。

元稹與薛濤的插曲隨著他回歸便畫上了句號,此後唯留這位千古才女獨自黯然神傷、念念不忘。

在韋叢去世後,元稹還先後續納了安仙嬪和裴淑為妾,在此不表。

(薛濤)

總之,大才子元稹一生風流倜儻,情史碾壓綿延,並非只有亡妻韋叢一顆硃砂痣。

特約作者:煮酒論娛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想起愛情——人類中最高貴也最自我的感情之一,人們就會想起「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千古名言。從字面意義上看,滄海是最深最廣的水,巫山的雲是最美最動人的雲朵,看過了,再也無法從別處的水和雲中,感受到召喚和吸引,感受到刻骨與銘心。藉以,喻指經過一段情之後,再也沒有另外一段情,另外一個愛人比得上那一個。

這麼美妙的詩句來自於唐代與白居易齊名的詩人元稹(一說他的情人薛濤)。全詩是這樣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後兩句,取次花叢懶回顧,以花叢喻指天下美色,而詩人懶回顧,是因為:修道——完成自我的精神世界;也是因為——君。那個讓詩人感到彷彿滄海之水,與巫山之雲一樣曼麗的情愛與愛人。古詩的上乘之作是講究用典的,所謂無一句無來歷。「曾經滄海難為水」典出《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典出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古人的含蓄與蘊藉,古詩的意境與張力,總有回味無窮,欲辨忘言之感。而,愛情,是所有人性最璀璨的部分,千古如一。寫到此情,也有現代的表達:

如文體大師沈從文先生寫到他夫人張兆和時:

我生平只看過一回滿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如《霸王別姬》歌詞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

我獨愛愛你那一種

巫山

如《紅樓夢》寫到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這句古詩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一詩,全詩是這樣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後也有流傳說這首詩的原創作者是女詩人薛濤,但該說法並未有明確的考證。??

單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句詩的釋義很好理解:經歷過「滄海」水的深廣,看過「巫山」雲的旖旎,其他地方的山河雲霞再難以入眼了。??

由此可見,「滄海」和「巫山」是詩人心中最美好的存在,別處的水和雲與之相比都會黯然失色。

不難看出,這是一首情詩,大氣磅礴的詩句中暗含綿綿的情意,寓意深厚,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對曾經相愛之人的款款深情,強烈抒發了詩人對感情的忠貞不渝。

該詩被廣泛傳頌之後,一直高居愛情詩之榜首,曾經打動了無數癡男怨女,尤其是熱戀中的男女都喜歡用此詩來抒情達意。

如果作現代解釋的話,個人認為有句話與之相匹配是再合適不過的:

「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意將就!」?

這是顧漫的小說《何以笙簫默》中的一句經典臺詞。

一段年少時的校園戀情,在被迫分手之後,深情的男主何以琛一直堅守自己的心,站在原地默默等待了七年,如果沒有重逢,他還將繼續等下去。

這期間,他遇見了很多優秀的女孩,有一直暗戀他的青梅竹馬的「妹妹」何以玫,有職場白骨精的大學同學,還有上司的海歸侄女等等,但全部被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為自己的感情壘砌了銅牆鐵壁,任何人都無法走進。

無論世事如何改變,無論經歷多少滄桑,他對默笙的愛未曾改變分毫。

想當年在電視劇中看到這個橋段,被鍾漢良飾演的何以琛在說出這番話時臉上堅定的表情,感動得熱淚盈眶,只覺得心中的軟肋被擊中,僅此一句,滿足了多少女人對愛情的無限遐想,今生得此愛人,夫復何求?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意將就!」?

一個古代,一個現代,不一樣的時代,不一樣的境遇,卻是同樣的深情,同樣的執著。

雖說男人是理性的,但說起情話來感性得連女性也自嘆不如。

若現實中多些這樣的男人,那麼出軌率、離婚率是不是要大幅下降啊?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這句詩不亞於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唐朝著名詩人元稹悼念亡妻所做,全詩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仕途屢屢不得志,妻子出自官宦之家,但沒有大小姐的脾氣,美麗大方,溫良賢淑,全心全意照顧元稹,讓他盡心儘力備考,就這樣兩人度過很長時間的清貧歲月。後來元稹終於考上,之後升任監察御史,但妻子卻病故。

美好的生活原本即將開始,但斯人不在,心中痛苦萬分,感慨萬千,卻因政務難以脫身,不能送妻子最後一程,於是寫下了這樣一個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

像這種詩你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直譯,重點要了解滄海和巫山是什麼意思,元稹將妻子比作滄海和巫山:

一方面也表示夫妻之間已經天人永隔,不復再見,恍如隔世,所以有滄海桑田之說;

另一方面也稱讚妻子的品德,堅貞不移,厚德載物,猶如滄海的胸懷,巫山的堅定;

還有一方面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情義,始終如一,不會再去找其他女人,一半是因為自己修道,另一半是因為妻子。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離思》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這兩句古詩的出處,從字面意思上來看,似乎是在讚歎滄海和巫山,彷彿只是一首寫風景的抒情詩,其實不然。

這首詩其實是詩人元稹悼念亡妻的一首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翻譯過來的意思乃是:我到過了滄海之後,別處的水便不能稱之為水了;我看過巫山的雲後,別處的雲,在我眼裡也不是雲了。詩人用這樣兩句話來說明,自從遇到心愛的妻子後,便對別的女子不再心動了。

所以正在熱戀中的朋友們也請注意了,雖然這兩句話很美,但不能用在你們的女朋友身上哦,不然小心被揍,哈哈。

杜牧有兩句詩意思與此接近: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走過了許多路,遇見了許多人,唯一讓我心動的,就是你!這便是最好的解釋了。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段子,說一個文科的女生給一個理工科的男生寫情書,只寫了七個字:山有木兮木有枝。

這個理科男看不懂,沒有理會這個女孩子,多年後幡然醒悟,追悔莫及。

這句詩的下一句是「心悅君兮君不知」,奈何這理科男真的不知,真的是憑本事單身啊! 古詩的魅力在於,跨越千年,其所表達的情感乃是人間的普遍情理,能夠讓今人有與古人對話之感。

所以,我們在理解古詩的時候,重要的是要去體會其中的情,這樣纔能夠把握詩句的真正奧義。

這兩句古詩出自唐代大詩人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是一首悼亡詩,是元稹寫來追悼思念她妻子的,所以從感情基調來說,這句詩是很悲傷壓抑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中的「曾經」是「過去經歷過」,「難為」是「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除卻」是「除了」、「離開」的意思。

這兩句詩的表層意思是「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遊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

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峯,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雲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

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

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

後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這兩句詩還簡縮為成語「曾經滄海」,還可比喻曾經經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裡。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最接近這兩句詩的現代解釋只有八個字——斯人已逝,愛不另與。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其中牽扯到了詩歌的寫法和表達技巧。

此句詩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四,實際上不是一首戀情詩,而是一首悼亡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我們理解它,需要放到具體的語境,詩歌妙也就妙在此。後半句除卻巫山不是雲比較好理解,就是非你不可,你最珍貴,一生所愛的意思。但是前半句曾經滄海難為水,許多人卻不太理解。

其實,這就是作者一種對比和轉折的寫法,情感在筆下加深。在這個角度,元稹的妻子韋叢是幸福的。

曾經滄海,萬紫千紅,滔滔東流,類似於人的生命,儘管愛意深沉,仍不可避免香消玉殞,也就是喜歡的人,美好的人,即使再留戀,也成為過去了,但是儘管滄海難為水,作者仍然認為除卻巫山不是雲。

除卻巫山不是雲不難,在愛情中遨遊的男女,都會海誓山盟,都會情意綿綿,但可貴的是滄海不是水,愛情已是往事之後,甚至愛人去世,仍然保持著最初的心態,你仍然是唯一的巫山。

看看,表達多高明,前後是一個語境轉折,可以加上一個詞,即使曾經滄海難為水,仍然除卻巫山不是雲,乃是詩歌之真意。因此,有人把詩歌白話解釋,頗具美感,

見過洶湧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卻巫山彩雲,別處的雲就相形失色。順次經過花叢,懶得回頭一看,半是因為修道,半是因為想你。

現代社會的愛情,來的快去的也快,詩人的傾訴與懷戀,恰恰說明瞭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和相守,非伊莫屬、愛不另與,忠誠於最初的自己。不是狂風驟雨,也不是瞬間即逝,而是一種綿延的愛意,可貴在於此,經典也在於此。當然,我們只是做文本分析,古代士大夫三妻四妾是常態,行為與思想對不上很正常。詩人元稹的私生活是非常混亂的,但是至少在筆下,對於亡妻韋叢還是很懷唸的,可能這就是所謂失去的總覺得最可貴吧。

至於有的人把它理解為懷纔不遇,事業下滑,壯闊的胸襟,借愛情抒發仕途之類的,不值一駁,哪裡來的那麼多懷纔不遇和壯志未酬。


看我楊角風來給你回答一個特別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詩是啥意思呢?

這是唐朝詩人元稹寫的,是悼念亡妻韋叢的一首詩,這兩句話的意思很簡單:

就是說,我曾經都見過滄海了,而其他的水再也無法入我的法眼,也不可與滄海比肩。我曾經在巫山上見過雲,而其他地方的雲再也無法入我的法眼,也不能跟巫山比肩。

這詩人有點狂妄自大哦,不過後面的他可是啪啪的打臉……

其實在他跟韋叢結婚之前,他就有過一場戀愛,最後隨著他的離開而不了了之!

他的亡妻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去世的,但是他剛陞官,妻子的安葬自己也沒有回去,這首詩也是寫好了以後讓別人唸的,一邊念著悼念妻子的詩,一面跟薛濤眉來眼去。

他跟才女薛濤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是唐元和四年三月,這時候的妻子還沒有去世哦,而且用的是:

他久聞蜀中詩人薛濤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後,特地約她在梓州相見。

這就搞笑了,早就打聽好了有這麼一個美女加才女,所以迫不及待的去接觸!

這樣一看,這個元稹寫的詩就有點諷刺了……

而且據考證,這首詩其實是薛濤寫給元稹的詩,後來被元稹盜用到悼念妻子身上了,這麼多年被人們誤讀。

當然古人的放蕩不羈是我們所學不來的,畢竟那時候還是可以一妻多妾嘛,也正常!

如果讓我給一個最接近現代的解釋,我想這個解釋可以有: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或者,見了這棵樹,再也不想那一片森林。

我這個回答寫到這裡的時候,愛人看了我一眼,說給我一個更好的現代解釋,我問是什麼?

任憑弱水三千,多取幾瓢又何妨?

本來人家的意思是:

「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

這一改,意境全崩了,多喝幾瓢,喝死你完了……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