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看不起廖化,他的武艺也算不错了。

关羽兵败麦城以后,命廖化突围去上庸求援,关平自告奋勇前去护送。此时麦城已经被吴军四面包围,两人冲出去以后遇到丁奉拦截,关平击败丁奉,廖化趁机冲出重围。

丁奉也是东吴的一员勇将,特别是老年以后异常活跃,斩杀了韩综、桓嘉两员魏将。不过他的对手关平更强,曾经和庞德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丁奉输的不冤。但是关平仅仅是杀退了丁奉,廖化能杀出重围,还是靠自己的真本事。

廖化出场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刚离开许昌的时候。曹操得知关羽走了,亲自追上来送行。关羽让从人护送车仗先走,自己留下来和曹操告别。不过等他说完话,再去找车仗时,车队已经被廖化的同伴杜远劫走。

关羽一出许昌,守城的士兵就去报告了曹操,曹操又命张辽先去喊住关羽,显然曹操和关羽会面的地方距离不远。而关羽跟曹操辞行以后,追了三十多里地遇到廖化,那么廖化的寨子应该距离许昌也就是三四十里地的样子。

能带著几百号人在距离许昌这么近的地方落草为寇,廖化的本领应该不低,否则肯定早就被曹操的人马所剿灭。但是实际上廖化在许昌附近活跃了十多年,直到刘备入川前才投奔刘备,可见他有多难缠。

廖化在蜀汉后期也非常活跃,在诸葛亮和姜维历次北伐时表现出色,屡建战功。在曹真伐蜀之战时,廖化一刀砍死曹真副将秦良。而在姜维北伐时,廖化多次作为先锋出战,还一合斩杀了邓艾的先锋郑伦。

此时的廖化至少已经七十多岁,却依然能一刀杀敌,可见他年轻时有武艺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在麦城,关平帮他杀退丁奉以后,廖化杀杀东吴小兵,冲出重围没什么奇怪的。


关于廖化,我手头没有第一手资料,从网上能看到的资料,《华阳国志》、《三国志》对他都有记载。但这与《三国演义》的故事,相差很大。

根据我的理解,就简单说一下这个事吧。

廖化,本名淳,世代为沔南豪门世族。一开始就任关羽的主薄。

孙吴袭取了荆州,关羽被杀害,廖化就归附了孙吴。

但是廖化一直思念刘备,就诈死,骗过了所有的人。

廖化趁机带著母亲西行,重新回到了蜀汉。

这里看不到廖化追随关公征战,被困成功突围的蛛丝马迹,也看不到廖化与关羽的恩恩怨怨。

对于如何成为关羽的部属,也没有具体的记载。

在演义里,这个故事就复杂多啦。

关羽千里走单骑,与二位夫人失散。廖化与杜远落草为寇,此时见杜远欲把刘备的夫人强娶为压寨夫人。廖化就杀了杜远,想追随关羽前往。

但关羽认为廖化毕竟是黄巾余党,不愿意带他玩。

之后,关公一行来到卧牛山,遇到落草为寇的黄巾余党周仓,要追随关羽。

关羽就想接纳,于是去问二位嫂嫂。

甘夫人就说:「你不叫廖化跟随,却答应周仓,这是个啥意思啊?我们都是女流之辈,没有见识,你自己看著办吧。」

关羽就告诉了周仓,意思就是我是很愿意收留你啊,可是两个嫂嫂不干啊。

周仓就要求遣散人马,独自一人跟随。

关羽又去请示二位嫂嫂,嫂嫂们就同意啦。

以后,周仓就一直跟随关羽。

这么屁大的一点事,都要请示嫂嫂做主,我就想知道,关羽攻打襄樊是自己的主意吗?关羽攻打樊城被曹仁弓弩手用毒箭射中右臂,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

后来,关公失利败走麦城。于是,命廖化去上庸郡请求刘封、孟达出兵救援。

刘封、孟达不肯出兵,廖化就奔成都去了。

关公等不到援兵,就留下王甫、周仓守护麦城,带领关平等人从北门突围而出。

在临沮被吴兵包围,遇害而死。

廖化到达成都,具言关公失利、败走麦城,刘封、孟达拒不出兵救援之事。

刘备大怒,欲亲自率兵救援,随后得知关公已经被杀。

从整个过程来看,无论廖化突围去求救援,还是关公父子突围西行,都没有遇到多大阻碍。

关公父子遇害,是因为西行途中遇到了埋伏。

从零散的史料判断,廖化最后被东吴俘获,当时很可能是与关公守在一起或者是留守荆州。

这个桥段与史料记载相差很大,既然说的是演义,就不必过于较真啦。

演义看的是热闹,但实在经不起推敲,读来也就没啥味道。

起码这个桥段是这样。


蜀汉叱咤战场的武将不在少数,除五虎上将外,还有魏延、姜维等人。廖化同属声名在外的武将,却要稍逊一筹,否则也不会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但是,战斗力不甚强悍的廖化,在关羽败走麦城时,却能突出吴军的重围,这是为何呢?

东吴围困麦城,所针对的是关羽,廖化突围影响并不大。关羽镇守之地,距汉献帝所在的许地极近,对曹魏构成威胁。而东吴与关羽更是一向不和。首先,孙权曾经想以联姻的方式来拉拢关羽。但是关羽不仅严厉拒绝,甚至还辱骂使者。另外,东吴对于关羽镇守的荆州极为垂涎,打败关羽,不仅会让蜀汉失去一员虎将,还会得到荆州。因而,蜀吴联合击杀的主要目标便是关羽。至于廖化,他只是关羽属下,论武力值和政治地位都远不及关羽。若是因为阻碍廖化突围而耽误对关羽的进攻,反而是得不偿失。

廖化突围有关平作为助力,关平的武力值不容小觑。关羽退守麦城之后,部下赵累建议派人前往上庸向刘封求助。廖化毛遂自荐,愿意前往。但是突围并非易事,所以关平主动请缨在旁辅佐。只是突围成功之后,关平便返回城内,以至于许多人误认为突围的仅是廖化一人。虎父无犬子,关平武艺高强,可在蜀汉武将中跻身前十。关平年少时便随关羽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实战能力极强。曹魏名将庞德勇冠三军,但与关平对战时,仍未占得便宜,双方难分胜负。关平武力可见一斑。廖化一人尚且战斗力不俗,再加关平辅佐,突围便相对简单。

廖化所对战的乃是丁奉,他虽然勇气可嘉,却武艺欠佳。丁奉是东吴小将,虽然颇有名气,但也只是勇名。他曾先后任职在甘宁、陆逊等人手下,在作战时极为英勇,偶尔也斩将夺旗。但是他武艺并不高强,对战时杀人不少,自己也经常负伤。其实在孙权当政期间,丁奉并未被重用,直到孙亮继承大统,丁奉才凭借资历被升迁为冠军将军。由此可见,丁奉实力并不是很强,与廖化对战都未必能赢,更何况还有关平辅佐廖化。丁奉一败,跟随他的兵卒四散,廖化也就得以突围成功。

吴兵刚刚围困麦城,准备不足,给廖化可乘之机。关羽率人退守麦城后,便派士兵把守四处,并与将士商议退敌之策。而吴军紧追不舍,在关羽议事时,便收到吴军已经围困麦城的讯息。关羽当机立断,派廖化突围去请救兵。东吴刚刚赶到,又料想关羽会暂时先守住麦城,所以没有防备突围。而麦城附近又多山,路径杂乱,只要廖化摆脱吴兵纠缠,完全可以让吴军追赶不及而突围成功。因而,廖化突围也有天时地利的原因在内。

廖化虽然能够突围成功,却并没能带来援军救出关羽。东吴军队来势汹汹,援军又距麦城较远,关羽之败实在是难以避免。


回答问题之前,强调一点:历史上的廖化并不是如同《三国演义》中那般是黄巾余孽出身,相反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关羽镇守荆州时,廖化为关羽主簿。

一、廖化突围归蜀

《三国演义》中描述,关羽被吕蒙计夺荆州后,败走麦城,然后指派廖化千万上庸找刘封、孟达搬救兵。结果刘封听信孟达的话不予发兵,廖化只得前往成都搬救兵。结果廖化到成都后,关羽已经兵败被杀。因此,廖化就这样逃过一劫。

然而历史上,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失败后,廖化归附东吴。然后诈死,让当时的人都相信了,然后乘机扶持老母昼夜西行。直到秭归,遇到准备东征的刘备,被刘备拜为宜都太守。

二、廖化武艺如何

真实廖化身为关羽主簿,实乃一介文官。《三国演义》中,廖化为黄巾余孽,最终上山落草,直到最后遇到关羽。《演义》中廖化武艺与关羽、赵云这般武将相比,确实显得不入流。

然而,历史上廖化最初虽为文职,关羽死后,先被刘备拜为宜都太守;刘备死后,廖化成为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逐渐升至右车骑将军、假节,兼任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敢刚烈著称于世。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

在成都的武侯祠,出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武将,称武将廊。排名依次是赵云、孙干、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廖化塑像在其中排第八。


看官不要被《三国演义》蒙住了眼睛,不要跟著罗爷的《三国演义》去点评历史人物,廖化并没有在关平的掩护下突围成功,而是被俘后没暴露身份,后来装死得以带著老母重回刘备怀抱的。

廖化最开始不是武将,而是文官。且听苍茫大地依据《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第十五》慢慢道来。

邓张宗杨四人合传,这四人分别是邓芝、张翼、宗预、杨戏。廖化的传记夹在宗预与杨戏之间,一小段而已。正因为此,所以很容易被粗心的文友们忽略。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曾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关羽败亡,他成了吴国的战利品。看明白没有,《三国志》上明确指出他当过俘虏。只不过,他不是荆州的主将,没有被孙权他们作为重要的看护对象。

廖化想要回归刘备,于是装死,当时旁边的人都以为他确实死了,因而他得以带著老母昼夜西行。正赶上刘备东征吴国,在秭归相遇。刘备非常高兴,任用廖化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任丞相参军,后又任广武都督,逐渐升至右车骑将军,假以符节,兼并州刺史,封爵中乡侯。以果敢刚烈著称。

歇后语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之说,但历史上廖化的能力并不平庸。

刘禅接位后,廖化升任丞相参军,又为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延熙元年(238年)九月,廖化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名将郭淮派王赟、游奕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欲夹击廖化。廖化分析两军兵力分散,游奕军不少营寨更是驻扎在非险要之处,廖化趁隙进击,败游奕,部众射杀王赟。

延熙十一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挡住郭淮进攻,迎回胡王治无戴。

景耀二年(259年),廖化升右车骑将军,假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官位与张翼并列,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

景耀五年秋,姜维出狄道北伐,廖化直言规劝: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说的就是伯约啊。智谋并未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要弱,但用兵却不满足,这样的话怎么能生存下去呢?果不其然,同年十月姜维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守沓中。

六年八月,钟会、邓艾大举伐汉。廖化奉旨去沓中援姜,张翼、董厥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各围守的外援。廖化进阴平,闻诸葛绪攻建威,停师以察动静。

同年九月,姜维为邓艾相逼,退驻阴平,姜、廖合军,欲援阳安关口。孰料钟会攻破阳安关口,长驱直入,于是姜廖弃阴平,赴白水,与抵汉寿的董厥、张翼会合,一同退守剑阁。十一月,诸葛瞻在绵竹被邓艾大败,刘禅动向不明,廖化等随姜维东进巴西郡,绕道退至广汉郡郪母一带,静以待变。不久得到后主投降的敕令,在涪县投降钟会。

景元五年春,廖化、宗预内迁洛阳途中,连病带气,去世。


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千万不要看不起廖化这个人物,他的武功还是可以的。在蜀国的后期,关羽张飞,还有一些猛将都已经死了,这个时候廖化已经是蜀国中数一数二的人物。虽然这句话带著贬义,说蜀国已经没有什么人才了,只能选择廖化这个人来当大将,带领著蜀国的部队去北伐。但同时也说明廖化在蜀国也是厉害的。

蜀国后期怎么可能是没有大将呢?只不过是因为廖化这个人太厉害了,所以才让他当先锋官,在这个时候蜀国还是有姜维,魏延等人。这些人的武功也是非常高强,是蜀国后期的顶梁柱,但是最后没有让他们当先锋官,是因为他们的武功都没有廖化这个人厉害。在关羽被围困在麦城这一战里,既然就是想要杀死关羽,而对于其他人是不管的。

孙权攻打关羽,就是因为关羽太心高气傲了,他想要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可是关羽却鄙视孙权,辱骂来提亲的使者。这个让孙权非常的生气,一气下就派出吕蒙和陆逊去攻打关羽。

还有的就是就是当时关羽是想要打曹操,曹操吓得都要迁都了。他知道关羽是有多么厉害,自己一直都想要得到关羽,可是不论曹操怎么对待关羽,可是关羽就是一心想要跟刘备走。现在关羽成为了曹操的敌人,曹操非常的害怕,那是他手底下的司马懿告诉他,你可以联合吴国来攻打关羽,这样就可以解除关羽的威胁。于是曹操就是告诉孙权,要是孙权能够打败关羽的话,就会想给他一块封地。

本来孙权就是非常的气恼,现在又有这么好处,当机立断就去攻打关羽了。吕蒙包了关羽的后路,占领了南郡,这个让关羽大吃一惊,他都没有心思去攻打曹操,想要退回来,可是因为东吴也在后方,进退两难,只能退守在麦城这个小小的地方。

因为当时吕蒙虽然占领了南郡,但是对于关羽和其他人的家人都是好生优待,关羽通过自己派出的使者得出了这么一个消息,他和手底下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于是所有人都松懈了下来,是这个并不是关羽想要的目的。他当初是他一刘备要攻打曹操,并且要取得胜利,而现在什么功劳都没有,反而被围困在这个小小地方,他想要带领手下的人去杀出去。可是手底下的人已经没有什么动力了,就是因为自己家人过得很好,没有必要拚命。

于是关羽只好派其他人出去,这个时候廖化是对蜀国忠心耿耿,在关羽手底下做事。为了能够让蜀国知道消息,那就在关羽和蜀国之间来回跑。对于这件事情,如果都没有阻止,因为他们的心思都是在关于手上,那廖化只不过是蜀国的一个将军而已,根本不用他们花费很大的心思。

到了后来关羽实在是没有办法,手底下的将军们都不听他的命令,于是关羽只能率领死忠于他的士兵。可是凭借著这么点力量,就算关羽再怎么厉害,终究是一个人,最后也很失败了。更何况这是敌人为他准备的陷阱,已经在等待关羽多时了,不可能放过关羽的。

最后关羽被一群大军围困在一个小小的地方,面对这样的结局,关羽是不可能投降的,他只有拚命抵抗,最后被吴国残忍杀害。头颅被送给了曹操,可是曹操对关羽是有深厚感情的,把关羽厚葬了。

至于廖化,后来是被吴国抓住了,他假装投降,最后通过诈死的方式再次逃回了到了蜀国。并且碰到了刘备,并且跟著刘备打东吴,可是刘备已经输掉了,最后他回到了蜀国。


因为廖化是吴军故意放走的。

廖化成功突围的情节,只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吕蒙偷袭荆州后,在襄樊前线的关羽得知消息后,已无军心,所以败给于徐晃,关羽率领数万残兵败将南下救援荆州。

关羽手下的士卒全是荆州人,可是由于荆州三郡被吕蒙夺去,关羽手下士卒的家属 全部被吕蒙控制,而且吕蒙善待这些士卒的家属,这此人都无心恋战,很多直接逃走投靠吕蒙去了。

关羽带后南下救援荆州时,在半路上就遇到东吴军队的蒋钦拦住去路,只三个回合,关羽就打败了蒋钦,蒋钦逃走,关羽就带兵追了二十多里,结果被带走东吴的包围圈,韩当、周泰各自引军攻打关羽,而蒋钦也回头攻打关羽。

这还没完,东吴将领丁奉和徐盛又来了,并且带来了荆州本地投降的士卒,东吴军队利用当年韩信四面楚歌的作法,用荆州本地士卒劝降关羽手下的军队,这一下不得了,关羽手下的荆州兵大多逃离向东吴投降,关羽手中只剩下300余人了,眼看关羽就要命丧此处。

这时,关平和廖化各自带著一路军队杀入重围,救了关羽,蜀汉军队救出关羽后,一直退到麦城,不久东吴军队追上来把麦城也给围了,蜀军众将都在商议如何应对,众人一致赞成派人往刘封和孟达镇守的上庸三郡求援。

廖化主动请缨前往上庸去请求援军,于是关平带兵护送廖化出城,东吴将领丁奉看到蜀军出城,因此上前拦截,关平和廖化奋力拚杀,廖化终于趁乱冲出东吴军队重围,赶往上庸。

廖化的求援,明显就是东吴军队的放水,故意放走了廖化。

因为吕蒙早就已经判断出关羽出逃的路径,吕蒙拿下荆州三郡后,就与孙权商议,说关羽如果要逃走,肯定不会走大路,在麦城的北边有一条小路,关羽如果逃走,一定会走这里,下令朱然带领五千精兵,埋伏在麦城北边二十里。

并且要求朱然不可与关羽硬拼,只要关羽来了,不要硬拼,骚扰就行,关羽肯定无心恋战,再下令让潘璋带领五百精兵埋伏在临沮山间小路,就能擒获关羽,同时让东吴军队在攻打麦城时,故意在北边留一个口子,不要围死,让关羽从此处逃走。

如果不仅猜到关羽的逃跑路线,而且还猜中关羽一定会向上庸救援或者会直接逃往上庸,因为关羽退回成都的路已经被东吴切断了,除了上庸三郡,关羽已经无处可去了,往北边更不可能,那是曹魏的势力范围,而麦城的南边及东边、西边都是东吴的势力范围,吕蒙故意往上庸之地开了一个口了,让关羽这么逃,是因为早就安排好了伏兵。

就算廖化能请来援军,也没有用了,别说无法突破东吴军队的防线,就算能突破,估计关羽都已经不在了,因为关羽已经落入吕蒙的重重圈套中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廖化突围没多久后,关羽就等不及了,带著最后的人开始突围,结果一步一步落入吕蒙早就安排好的伏击圈中,被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所俘虏,押送到荆州交给孙权,被孙权杀害。


历史上,廖化可没有成功突围。至于小说里的突围,那就是增添一点戏剧性罢了。

正史《三国志》对廖化西归的记载是这样的:「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所以这里说的很清楚了,关羽战败后,廖化归了东吴。因为心系刘备,于是诈死,旁人都信以为真,廖化就乘机带著老母亲日夜不停往西逃。后来「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正好碰到了出兵伐东吴的刘备,终于重归蜀汉阵营。

其实道理很简单。关羽走麦城,已经是穷途末路。东吴四下埋伏,要的是斩草除根。怎么可能轻易让某个将领逃出去呢?有的人说东吴的关注点都在关羽身上,不会关注一个普通将领。这就大错特错了。东吴为了抓关羽,自然要确保万无一失,不要说将领,就是普通士兵也不会放走。谁能保证关羽不会化妆成普通士兵逃走?所以,甭管廖化武艺如何,都是逃不出去的。

那为什么小说《三国演义》让廖化逃出去了?为了戏剧性嘛!要突出刘封、孟达不肯救援关羽,所以安排了廖化先突出重围到上庸求救,遭到刘封孟达拒绝,无奈之下再往成都求援,已经来不及了。目的两个:一是表达刘封孟达可恶,二是给这位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加点戏份。

但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根本没发生。因为历史上关羽向刘封孟达求援遭拒不是在败走麦城穷途末路之后,而是在关羽率军围攻襄樊时希望刘封孟达从上庸增兵支援,刘封孟达以上庸新定需要严加防范为由不出兵。因此,实际上刘封孟达不是见死不救,最多只是不想帮关羽立功而已。后来刘备杀刘封更主要原因也不是不支援关羽,而是他欺压孟达导致孟达投奔曹魏让蜀汉丢了上庸,以及怕刘封今后会对刘禅的皇位造成威胁。

因此,历史上廖化没有突围出去,那是小说为了戏剧冲突的虚构。


廖化的武功和能力在三国人物并不出众,但是廖化的名气却一点都不小。廖化的名声大主要和一句歇后语有关。「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歇后语虽然不是夸廖化,却让廖化的知名度大增。廖化在三国正史中出身很高,是有名的豪族,刘备入蜀的时候,廖化在关羽军营中任职,留守荆州。廖化本人非常忠于刘备,也忠于兴复汉室的大业。蜀汉建立以后,廖化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是诸葛亮北伐的重要将领。诸葛亮去世以后,廖化又跟随姜维多次北伐中原。廖化在历次北伐中均有不错表现,但是也一直难以独当一面,算是一名中规中矩的武将。蜀汉灭亡以后,廖化和其他将军一起投降魏国。这不是廖化第一次当俘虏,早在四十多年前廖化就曾经当过一次俘虏。

关羽在荆州被击败的时候,关羽的荆州军团全军覆灭,没有一人幸免,廖化也没有幸免。关羽被击败斩杀以后,廖化等人投降了东吴。但是廖化身在吴营心在汉,一直想方设法回到蜀汉。后来廖化策划了一场装死事件。廖化的演技骗过了所有人,最终廖化得以带著母亲逃回蜀汉。廖化忠于刘备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刘备和蜀汉政治人物,还感动了罗贯中。拥刘反曹的罗贯中,非常欣赏廖化的这种忠于旧主的行为。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此行为大加赞赏。但是,廖化采取的办法毕竟不够英雄,甚至有些猥琐。为了突出廖化的英雄行为,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做了一些修改。罗贯中把廖化归吴之后装死逃回蜀汉的史实,改成廖化突围请求救兵得以幸存的演义。经过这样修改,廖化的形象就显得高大很多,也显得英雄许多。也就说,廖化突围请求援兵只存在于小说演义之中,并不存在于历史之中。

《三国演义》关于这段的描写并不详细。当赵累提出可以到上庸请求刘封和孟达发兵救援的时候,廖化主动请缨。为了廖化能够顺利突围,关羽派关平掩护廖化。廖化突围之际,吴将丁奉杀出。关平主动阻挡丁奉,并且打败了丁奉。丁奉被打败之后,廖化趁机逃出包围圈,前往上庸请求援兵。廖化在上庸求兵不得,只得前往成都请求援兵。也正是因为如此,廖化才躲过了一劫。

通过《三国演义》之前的描写,我们发现廖化的武艺确实平平,他能突破包围圈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关平的掩护。如果没有关平击败丁奉,廖化很难突破包围圈。其实罗贯中之所以让廖化突围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正史中廖化没有死在这次战役之中。按照当时的真实情况看,关平突围请求援兵的成功率更高,刘封有可能因为关平而发兵。关平突围出去,同时也意味著关羽可以保住自己的义子。但是正史是关平被杀,廖化得以活命。所以罗贯中只能让廖化突围,廖化也一定可以突出重围,也只有廖化才能突出重围。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被吴军团团包围,为何武艺平平的廖化却能成功突围?这应该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说法而已,并不是真实历史事件。我们既然谈历史,我们应该看历史而不是小说,一起分析一下真实历史中的廖化到底怎么样。

关羽在麦城被吴军团团包围时。

关羽逃到麦城的时候,身边人数不多,还不够防守整个麦城,而此时孙权又不识时务过来诱降。关羽就在城墙上放置假人来迷惑孙权。当然这个拙劣的把戏一眼就被孙权看破,而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描述的:

孙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余骑。

在这里用到了一个字「遁」,也就是说关羽是偷偷的溜走的,城墙上守卫的兵士还不知道他们的主将已经逃跑了,等他们知道后,大家都一哄而散,因此关羽身边只剩下十来个人跟随。由此可见,孙权对于麦城的包围也是非常严密,导致关羽不得不采取分散突围的方式出去,掩护关羽突围,以关羽后来的遭遇来看,其他分散突围的人马应该也失败了。

为何武艺平平的廖化却能成功突围?

这里谈到廖化武艺平平可能是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俗语判断,我们一起再分析一下。

第一,廖化并不在麦城中。

廖化和关羽一起驻守荆州的时候,廖化只是关羽的主薄。这里的主薄就是掌管关羽文书的官吏,属于文官类型,不属于带兵打仗的将官,也就是说关羽讨伐樊城的时候,廖化还在荆州,并没有随军,所以麦城中并没有廖化,也谈不上廖化突围麦城的事情。

第二,廖化逃离荆州回归刘备。

荆州尽归孙权后,无奈的廖化也一起归降孙权了。在这里我们无需过多的苛求廖化为何不和孙权死磕协助防守荆州。别忘了,此时的廖化还只是一个文官,并没有统兵的权力。

归降孙权后,廖化就装死,这个行为虽然不雅,但是骗过了孙权。那个时候的廖化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吏,在荆州投降的数千官吏中并不起眼,即使死了也不会引起东吴的注意,这就是为廖化创造了机会。

在刘备讨伐孙权的时候,廖化偷偷携带母亲逃离荆州,在秭归遇到了刘备,然后随刘备一起讨伐孙权,也算是忠义两全吧。

第三,廖化由文职转为武职。

在荆州跟随关羽的时候,廖化一直都是从事文职工作,直到逃离荆州遇到刘备后,廖化被任为宜都太守,后来兼任别督一职,开始了他武职生涯,也就是手下开始有兵了,不再是以前那个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书生。

由此可见,如果只是阅读《三国演义》,可能真的认为连关羽都逃不掉的麦城居然让廖化给逃走了,那么就太过于矮化关羽了吧,尊重事实才是真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