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一职算是孙权首创,专门负责镇守荆州一带,北据曹魏,西和蜀汉,南守交州,东护江东,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能做这大都督的绝对都是在孙权政权中有极高地位和重大功勋的人,比如打败曹操夺下南郡的周瑜,资助孙权促进孙刘联盟的鲁肃,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陆逊等等。

在鲁肃死后,孙权原意是想把大都督一职交给诸葛瑾的好朋友严畯的,可严畯却不想接任而提拔吕蒙来接任了大都督,这其实也反应了孙权对刘备集团的态度已经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严畯喜好著书立说,带兵打仗啥的不感冒

孙权集团一开始就是想要刘备来帮忙对付曹操,所以即使周瑜以性命打下来的南郡一样也可以借出去。而且周瑜的继任者鲁肃就是坚定的联盟守护者,鲁肃能做第二任大都督的原因就在于此。

为了进一步政权江东化,孙权就需要一个名士来做一个过渡,以便可以很好地把大都督一职交到江东士族手里又不至于让他们觉得太容易得到,不珍惜。严畯就正好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和鲁肃一样都是流亡北士,和诸葛瑾等人都是好友,性格也厚道,是一个维护孙刘联盟和权力过渡的合适人选。

不过比起军事方面,严畯更偏重于文学专业,写的《孝经论》《潮水论》等著作都流传当世,而喜欢结交的也是裴玄,张承这些文人。在听到孙权委任他接管鲁肃职位时还大哭了一场,孙权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在发生了「严畯堕马」一事后才正式打消了这个决定,另派吕蒙为大都督。

吕蒙是坚定的强夺荆州者

「严畯堕马」发生后孙权就必须另外选择大都督一职的人选了,而他很快决定了由吕蒙接任鲁肃的职位,成为江东的第三位大都督。

比起严畯的文才,吕蒙偏科的却是军事,或许是受到了周瑜的影响,虽然吕蒙是在鲁肃手下做事,但却是十分偏激地认为必须以武力夺回荆州,和鲁肃以怀柔政策讨回荆州的观点一点都不合。给鲁肃出五条计谋争夺荆州,说服孙权先取荆州再北上争雄,强夺荆州三郡等等都是出自吕蒙的手笔。

而此时的孙权也是有了自己的打算,荆州那边曹操和关羽之间已经愈演愈烈,迟早会开一场大战的,那江东就必须要尽快做好准备了,而吕蒙有围攻荆州的经验,有管理荆州的经验,有功绩,有威望,还不是江东士族(吕蒙只是一个流浪到江东的平民而已),让他作为一个强夺荆州和权力过渡的人选再适合不过了。

严畯和吕蒙的选择并不矛盾

可能有人会问,前面说严畯是合适人选,后面又说吕蒙再适合不过,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孙权先选文才好的严畯,后选军事强的吕蒙,这咋一看是很令人费解的,但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因时而异罢了。在鲁肃去世前不久,江东是和曹操发生了濡须口大战,也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那一场,虽然曹操最后退兵了,但此战实在过于险恶,孙权都差点被活捉了,这时候要是和刘备再发生不愉快的事那就伤脑筋了,所以孙权的第一人选才会是诸葛瑾的好友严畯。

到了鲁肃死后一段时间(不会很久,最多一两个月),这时候曹操方的曹仁已经和刘备的荆州集团开战了,这场战是由曹仁引起的,关羽反击,再后面才是关羽北伐,威震华夏。孙权看出来这是夺回荆州的大好时机,于是委任吕蒙为大都督,总领荆州军事。这样看起来就不矛盾了,这几件事间隔的时间很短,而能在瞬息万变之间捉住机会的,这才是真正的孙权。

参考文献:《三国志》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